开展古诗文教育切莫急功近利

2017-03-27 20:49王灏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古诗文营造诗词

王灏

近期,一档名为《中国诗词大会》的电视节目成为街头巷议的热点,节目中的选手对古诗词信手拈来,出口成章,一时间引发了人们对古诗词以及传统文化的热烈讨论,各类社交媒体也随之热炒。受此刺激,一些中小学将古诗文教育提到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

其实,古诗文教育一直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目前国家课程设置中占有约三分之一的分量。但长期以来,古诗文教育的课程时长无法得到有效保证,教师应景式地教一教,学生应景式地背一背,带有极大的功利性。更有甚者,近年来十分流行的经典诵读、国学诵读,动辄申请迪尼斯世界纪录。殊不知这样的形式大于内容的教育对古诗文的传承并无多大益处。

随着一档电视综艺节目的热播,一个才女的走红,古诗文被热捧,国人传统文化的基因再次被激活。但这只是古诗词受追捧的一种表象,并不代表古诗词真正的复兴。弘扬古诗文教育要求教育者看清这种热捧背后的原因,避免表里不一的弊端。具体而言,加强古诗文教育,一方面应借助诗词大会的热度,在中小学中营造一种古诗文学习的热烈氛围。另一方面,应培养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的持续兴趣。此外,更为重要的是古诗文教育应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及方法。

首先,营造古诗文学习的氛围。相比于小说、话剧、散文等现代文学,古诗文生涩、难懂,并不那么符合普通大众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倾向,如果没有一定的学习氛围,它仍然有可能在这一阵热潮过后继续被束之高阁。因此,古诗文教育应借助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潮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找到切合现代人的古诗词教育方式,尤其是符合孩子学习兴趣的教育方式。具体而言,古诗词教育应进教材、进课堂、进课外、进网络、进教师队伍建设、进学生教育评价体系,六位一体,将古诗文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营造良好的古诗文学习氛围。

其次,培养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的持续兴趣。古诗文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征程,靠速读、速记、速背,并不能实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目标。因此,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让学生坚持不解地学习古诗文,才是最好的古诗文教育。要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欲望,就要让社会、学校、家庭多方联动,营造良好的古诗词文化教育氛围。诚然,诵读是学习古诗文的重要手段,但更为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在诵读中积累,在诵读中感悟,在誦读中成长。

最后,古诗文教育应以科学的教育方法为保障。在传统教育的桎梏下,古诗文教育多以背诵为主,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也多为理性的碎片化的知识。而要真正地深入地学习古诗文,就必须深入到当时特定的时空、情景去探寻诗词人想要表达的言外之意,一要了解诗词背景,二要通过想象引导体会诗境,三要感受作者的情感。古诗词教育应该让孩子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语言方式、意蕴,了解古人寄予在诗中的情感、精神,在了解的基础上再去深入学习。

日前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已明确提出,中小学校要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各中小学校应以此为契机,充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为此不断创造促进学生学习、传承传统文化的条件,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淡化应试味,更多通过审美教育让学生逐渐爱上诗文。

猜你喜欢
古诗文营造诗词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美丽可持续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
洗水soft fabr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