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改革 加快培育新动能

2017-03-27 09:02高阳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农民改革农业

高阳

3月3日,河南举行省、市、县三级电视电话会议,学习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作辅导报告,并结合河南农业发展实际与现状,向河南省涉农相关部门和单位解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韩俊在解读中,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核心,从农业、农村、农民以及相关领域实际出发,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分析透彻,不但让与会者更加了解了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4份中央一号文件的内容实质、发展重点,而且也为河南更好地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具体要求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习总书记的话要记牢

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毫不动摇。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

农业改革方向是什么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

改革总体要求是这些

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思路要传承也要创新

过去主要解决农产品供给总量不足问题,今后要更注重提升质量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

过去主要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上做文章,今后要注重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农村三产融合。

过去主要是农业生产力范畴内的调整,今后要注重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推进改革是工作主线

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刻领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切实把工作重心尽快转到这条主线上来,以问题为导向,精准发力,把功夫下在结构调整上,把精力放在改革创新上,切实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要求把握好、落实好。

落实文件看三大板块

推進农业供给结构调整板块:突出“优”“绿”“新”。

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板块: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

补齐农业农村短板板块:补齐农田基本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公共服务和基层治理等短板。

推进结构调整提效益

一是调优,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二是调绿,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调新,着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三产深度融合。

粮食安全是改革底线

要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必须毫不动摇地抓粮食生产,把产能建设作为根本,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河南要保障粮食安全

河南粮食产量占全国十分之一(1189.2亿斤),其中小麦产量占四分之一,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是河南的一大优势、一张王牌,要打造好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

从重产量向重产能转变:河南规划2020年建成6369万亩达到吨粮的高标准农田,可实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200亿斤,这将进一步巩固提升粮食大省在全国的基础性优势地位。

“两个不吃亏”有深意

充分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建立健全对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保障产粮大县重农抓粮得实惠、有发展,不能让生产粮食越多越吃亏。

优化产品产业结构促增效

统筹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

推行绿色生产可持续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农业的任务尤其繁重。要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加强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把过量使用的化学投入品减下来,把超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生产退出来,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起来,让透支的资源环境得到休养生息。

推新产业促三产融合

加快发展现代食品产业;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

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动力

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村创业创新体制;统筹推进农村各项改革。

深化“土改”是重头戏

《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关于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实施意见》《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等,都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出了要求,作出了具体部署。

“四个不能”不可逾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管怎么改,不能把农村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这“四个不能”,就是农村改革不可逾越的底线。

落实“三权分置”很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把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

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

补短板夯实发展基础

加快补齐农田基本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公共服务和基层治理等短板,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力争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迈出更大步伐。

杜绝城市繁荣乡凋敝

即使将来城镇化水平到了70%,还会有四五亿人生活在农村。今后4年,能否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能否拉长农业这条“四化同步”的短腿,能否补齐农村这块全面小康的短板,将直接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因此,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

提高城乡公共服务水平

以农民能够享受同城市居民基本均衡的公共服务为目标,增加投入,不断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和水平,实现从有到好的转变,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形成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合力,努力让广大农民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

扩大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积极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并轨;推动在城镇单位稳定就业的农民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提高农村低保规范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加快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善农民文化生活;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

农村治理短板要补齐

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农村基层,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选好管好用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强化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加强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引导群众抵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债等陈规陋习。

猜你喜欢
农民改革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