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下回分解

2017-03-27 10:01
当代工人 2017年2期
关键词:吉娜英国人特雷莎

诗曰:

国际政坛风云起,锣鼓喧天有大戏。

美国大选突逆转,英伦首相心里急。

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过去的一年,全世界被三个女人搅翻了天。这三个女人,一个是韩国总统朴槿惠,被闺密门搅得要下台,另一个是竞选美国总统的希拉里,一路票数领先却在最后被特朗普逆转。这里还有一个,就是英国的现任首相特雷莎·梅。

朴槿惠是怕下台,希拉里是想上台,在台上坐得好好的特雷莎怎么啦?原来,她摊上了一件更麻烦的事儿,就是英国脱欧。原来,特雷莎说好马上启动脱欧谈判,结果,却被自己国家的高等法院打了脸。高法说了,政府无权启动退出谈判,得英国议会授权才行。

被中国人戏称为梅姨的特雷莎一下子蒙圈了。

好吧,这就是现今的世界。台上的,台下的,日子都不好过。这期,咱们就重点说说英国这件麻烦事儿。

说起脱欧,得先追寻一下英国人当时怎么就进了欧盟,是脑袋一热,还是深思熟虑?

翻开英国历史,会看到1946年,英国的邱吉尔爵士发表过一篇演讲,呼吁建立“欧罗巴合众国”。这位邱吉尔不是别人,正是一年前在大选中丢掉了首相位置的著名演讲家。邱吉尔在二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尽人皆知,无论是在战败国还是战胜国,这位大名鼎鼎的英国首相在欧洲人心中威望极高。因此,当他振臂一呼,呼吁要建立一个欧洲共同体的时候,人们当然奔走相告。

但邱吉尔只是想让英国人指导欧洲走入一个共同体时代 ,并没有想让自己的国家成为共同体的一员。人们后来从他的著作中发现,他说,我们与欧洲在一起,但并非其中一员;我们彼此关联,但并无隶属关系。

在邱吉尔的谋划中,欧洲是一个共同体,英国是一个独立方,它和自己的英联邦国家以及美国、苏联,是这一个共同体的支持者和赞助者。毕竟,大英帝国不能与一些小国家相提并论。

这就如同自己家财万贯,如今却要和别人在一个锅里搅勺子,心里总是有些别扭。

但许多人不这么想,在邱吉尔呼吁建立欧洲大家庭的时候,大家称他是“欧洲之父”,误以为他有意领导这个家族。领导者当然得是成员之一。

好吧,邱吉尔就这样被人误解了。

其实,英国人始终是有些傲慢的。开始的时候,他们并不想加入一些小国组成的这个大家庭。但过了几年之后,英国人觉得,战后欧洲经济发展得那么快,有点HOLD不住了,担心自己如果不加入那个大家庭,有些好事儿自己会摊不上。于是首相改变主意,要求加入。当时欧盟主事儿的是法国总统戴高乐,戴高乐是什么人?英国人傲慢,他比英国人还傲慢,于是大笔一挥,干脆拒绝,意思是:“昨天你对我爱搭不理,今天我让你高攀不起!”

英国人就此傻眼。

这在心理学上叫损失厌恶。人都是这样,对于自己得到的并不关注,对于自己没有得到的,特别敏感。于是,英国人开启了损失厌恶心理模式,眼巴巴盼望着欧盟开恩,能将自己收做其中一员。

终于,机会来了。1973年,英国人经过长期艰苦谈判,终于进了欧盟。既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进去,可现在又为啥要扯着嗓子高喊退出?

邱吉尔有句著名的语录: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这话放在国家与国家之间一样适用。

前面说过,英国人当时死乞白赖要加入欧盟,是为了利益。到现在哭着喊着要退出,一样也是为了利益。

在欧元发行之前,人们知道的欧洲货币中英镑是最强势的,它与美元一样在世界货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英国加入了欧盟,但英镑却是独立的,英国并非是欧元区国家。有自己独立的货币,有利于保持出口競争力,拥有自主的财政政策,如同有自己的账户,公司才能保持独立决策一样,英国这些年日子过得相比其他欧洲国家还算不错。

但是,人们都知道的欧元区债务风暴爆发了,欧洲的一些小国立即陷入危机。欧盟又是出危机救助方案,又是呼吁其他国家支援。人家英国有自己的英镑,小日子过得好好的,对于这些救助方案,人家有理由不参加。好吧,一边是火急火燎,一边是冷眼旁观,欧元区广大人民群众看不过眼,英国人民也十分恐慌这些国家的危机烧到家门口,于是一商量,大家远离是非之地吧。这就是脱欧的由来。

这也就是所谓的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由来。正应了中国那句古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其实,没有政治一体化,没有财政的转移支付,全球化迟早要出现问题,欧元区的问题只是一个缩影罢了。

这是经济方面,在历史上,英国与欧洲大陆也是分离的,英国的宗教、政治与法律体系都有自己的特色。从文化上,英国人与欧洲区还是有所隔离,这些文化上的隔离感,是英国很难与欧洲区融入一体的根本原因。再说了,如果离开欧盟,英国人就可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别的欧洲国家的移民就不会来跟他们抢就业。

如果自己曾经过得还不错,后来加入了一个大家庭,结果发现,除了更多的限制自己没有得到更多好处,而且还有更多的人在一个锅里和你抢饭吃,你就会有和英国人一样的想法。

好吧,既然这样,英国人一合计,咱们别和欧洲其他国家绑在一起了,咱们脱欧吧。于是他们就进行了一个全民公投,由老百姓来决定到底是留在欧盟还是脱离欧盟。

2016年6月23日,英国举行全民公投,支持脱欧的占50.6%,以微弱优势获胜。也就是说,尽管有一半多点的人支持脱欧,但仍然有将近一半的人不支持脱欧。

那么,这些人又为什么不支持脱离欧盟呢?

这些人的理由是,英国与欧洲各国已经形成了依赖关系,而且,这些年欧盟成员国已经达到28个,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明显增强,欧元也成为唯一能与美元抗衡的货币。大家绑在一起,互相做做生意,就有吃有喝了,不用再求老美。据统计,留欧派集中在伦敦及其周边,那是跨国资本的集中地。换句话说,那些人是欧洲大市场中的生意人和受益者。背靠大树好乘凉,这也是那些有钱的精英人群普遍的心理。

尽管有人反对,但全民公投已经进行了,照理说,英国这下真要离开欧盟了吧?

事情巧就巧在这儿。正当英国新首相特雷莎·梅上台,野心勃勃要实现脱欧计划时,她发现,这事儿没有想的那么容易。

按照程序,这个脱欧计划要想实施,得先启动一个叫作《里斯本条约》的第五十条。这第五十条的意思是,有脱欧意向的成员国需要与欧盟进行为期两年的协商。也就是说,谈判结束前,你国还属于欧盟,不算正式脱欧。

两年虽然长点儿,但能启动这项谈判,脱欧就指日可待。问题来了,当首相决定启动这项谈判时,议员们不干了。要知道,议员中大多数是社会精英,他们在脫欧问题上都投了反对票。这次,当政府要求启动谈判,英国议院说,且慢,我们的权力还没行使呢。

似乎是为了配合议员们的想法,在新首相宣布要启动谈判的当口,一名叫作吉娜·米勒的普通女人和几位“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将首相告上法庭。理由是,任何一名政府成员,都无权在不经议会同意下,启动脱欧程序。

一开始,那些有名的分析家认为这个吉娜就是想出出名,别理她就行。没想到的是,英国高等法院在11月3日突然宣布,吉娜胜诉,政府无权自己启动第五十条,得议会授权通过才行。

人们这才关注到这位吉娜·米勒是何方人士,难道她果真吃了熊心豹子胆,敢起诉首相?

后来人们发现,她不过是一家私企的投资管理员,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但高法的判决书在那儿,英国政府只能对此表达“失望”。这事儿到这个地步,还有可能出现一种更坏的情况,那就是,如果英国现任首相无法启动脱欧谈判,英国政坛可能会发生新的动荡。

吉娜这个脱欧的搅局者,真就成了英国政坛的“搅局者”。

一个平民百姓,怎么能够成为政府决策的搅局者?这得说到英国的政治体制。在英国,司法和行政一直是独立并相互制约的,司法对行政有审查监督和制约的作用。结果,6000万英国人搞了那么久,发现真正的权力掌握在少数议员手里呢。英国人只能苦笑,原来,所谓的民主,所谓的全民公投,不过只是一场笑话。

本来以为英国6月份就脱欧了,现在续集上演,全世界都等着看这台好戏。

对这个结果最敏感的是货币市场。在英国高法裁决政府无权宣布脱欧后,英镑一周内突然变得坚挺,上涨幅度之大让人惊讶。本来全民公投后,英镑跌幅明显,这一跌一涨之间,有一些人发了大财。当然,发大财的也不可能是平民百姓,只能是那些投机商人。而且富者越富,穷者越穷。这正是:

天下熙熙为利来,天下攘攘为利往。

大戏翻转心跌宕,原来公投是空忙。工

猜你喜欢
吉娜英国人特雷莎
吉娜交朋友
千万别算计人
英国人的度假历史
这个英国人在长城捡垃圾22年
谈天气
英国人的姓氏从何而来?
追逐爱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