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市职教园区中职学校优化专业设置探索

2017-03-27 10:18潘云燕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专业设置中职学校优化

潘云燕

【摘 要】本文从崇左市职教园区各校的办学条件、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找出园区学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优化职教园区学校专业设置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中职学校 专业设置 优化 对策 建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B-0060-03

专业设置是职业学校办学的重要基础,对教学工作、学生就业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有直接影响。近年来,中职学校专业设置基本能够满足社会和个体需求,较好地适应了产业结构、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但是,对于相对落后地区而言,比如崇左市中职学校在专业设置和建设方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优化与调整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提高教学质量,是主动适应职业教育发展形势,适应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更好地为本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举措。本文主要从边境国门崇左市职教园区各校的办学条件、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优化职教园区学校专业设置的对策与建议。

一、园区学校情况

边境国门崇左市职教园区(以下简称园区)由崇左市职业技术学校、南宁机电工程学校、南宁水电技工学校、南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等4所学校整合组建而成。目前园区学校正处于起步期,未来将以崇左市委、市政府大力优化职教资源为契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快整合速度,努力打造成边境国门一流的职业教育基地和重要的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具有引领、辐射全市乃至周边地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能力的職业学校。

二、园区内学校办学条件现状

园区占地面积 534.1 亩,园区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设施设备先进,建有物流实训中心、计算机实训中心、汽摩维修实训楼、数控模具实训楼、制糖实训基地、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实训基地等实训基地。

(一)园区内师资配备情况。园区内现有教职工 248 人,其中专任教师 208 人(其中高级讲师 46 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达 95.6%,具体如下:

从表 1 可以看出,园区内的师资配备情况总体是文化课教师比专业课教师比例稍高一些,“双师型”教师总比例为 63.46%,教师职称方面,高级占 22.12%,比例较低;中级占 42.31%,初级占 35.58%,中初级职称比例偏高。

从表 2 可以看出,各专业教师分布大同小异,文化课教师比专业课教师要多,部分专业课教师人数较少,师资力量不够强。

(二)实训基地建设情况。园区内学校大多办学设施设备比较完善先进,建有汽车运用与维修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汽车驾驶训练基地、计算机实训基地、物流实训基地、电子电器实训基地、机电技术应用实训基地、饭店服务与管理实训室、汽摩维修实训楼、数控模具实训楼、制糖实训基地、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实训基地、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实训室、模拟发电厂、水力发电站实训基地等,充分满足了学生学习和实践的要求。

(三)园区专业设置办学条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专业设置数量太多太杂,没有形成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1)专业设置不科学、不规范。专业设置不科学,有一定盲目性,个别专业招不到学生,部分专业不能完全适应区域内经济、产业和技术结构的调整和发展需要,与当地劳动力市场的人才需求相关度不高,与学校实际能力不符,竞争水平、适应社会发展能力不高。(2)传统优势专业建设成效不明显,没有形成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比较滞后,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传统优势专业的价值。学校对教师的培养力度不足,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2.教师队伍年轻化,学历达标,但高级职称比例偏低,初级职称比例偏高。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学水平能力不高。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的比例不科学,理论教师多于实训教师,“双师型”教师比例不协调。教师职称结构不合理,高级占 22.12%,比例较低;中级占 42.31%,初级占 35.58%。专兼职教师比例不协调,校外行业企业兼职教师不到 10%。

3.文化课教师比专业课教师多,部分专业课教师人数较少,师资力量不够强。专业或重复或师资力量不足,经过整合可充分利用资源,加强专业建设,提升教师素质,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4.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不适应社会和学生的需求。专业课程设置不科学,不适应社会发展,不能适应行业、企业的需求,不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理论课与实验、实习操作课程比例分配不合理。

5.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不规范。缺少科学的规划和全局观,未充分考虑服务社会的功能,管理制度跟不上,造成设备使用率低,资源闲置浪费。个别专业因为工位或指导教师不足,导致管理学生不到位。

6.校企合作方面有名无实,双方没有深入合作。学校和企业没有真正意义上合作,有的企业参加专业建设只是挂名并未实质参与。

三、园区学校专业设置问题成因分析

第一,专业设置缺少深入调研难以适应社会需求。首先,专业设置缺少科学论证和市场调研,盲目跟从社会热点设置专业。由于没有充分分析社会需求,导致毕业生就业难。其次,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结构分布不符,出现了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结构分布脱节。比如数控专业,目前招生人数逐年下滑,而模具专业已经连续几年招不到学生而被迫停办。再次,专业设置和建设缺乏前瞻性,缺少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潜力专业,不对市场需求开展预测,导致专业设置不科学不合理,降低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导致招生困难。

第二,特色专业重视不够,重点专业建设力度不足。在特色专业、重点专业建设方面力度不够,没有充分发挥其特色价值与发展潜力,丧失了学校和市场的竞争优势。

第三,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质量不高。大多数专业的文化课教师比例较高,“双师型”教师比例不协调,很多教师很少有机会外出学习技能,很多引进的青年教师很少有机会接受职业技能教育的学习和培养,教学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也不强,缺乏教学与生产的实践经验,导致教学质量不高。部分从事职业教育多年的教师缺少创新理念,教法单一,教学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忽视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学校缺乏有效考评和激励措施造成教师队伍整体质量不高。

第四,课程体系建设缺少调研,难以适应市场需求。课程设置以教师为中心,没有树立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课程调适,未进行系统的产业结构、人力资源市场需求、职业岗位群、学生生源情况等调研,导致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凭主观臆断和经验进行课程设置,忽略了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市场为导向等重要内容。

第五,管理不到位致使教学硬件资源使用率不高。在管理方面虽有规章制度,但管理不到位等导致实训设备浪费,利用率不高。

第六,校企合作认识不到位,没有和企业真正合作。对校企合作的认识不到位,未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与企业建立真正合作的机制。

四、优化职教园区中职学校专业设置的对策与建议

专业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专业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关系到学校的生源和发展问题,通过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有借鉴作用。

(一)加强园区学校资源整合、资源共享,从众多专业中优化整合形成园区学校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加强园区专业内涵建设和发展,发挥园区专业建设优势。园区学校要准确定位办学目标,结合实际情况,主动适应产业结构,优化专业结构。根据学校的定位、培养目标,结合市场需求来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和发展。在专业设置上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要根据市场经济对劳动力的需求,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实践能力为主,结合区域经济结构来设置。加强园区学校资源整合、资源共享,从众多专业中优化整合形成园区学校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发挥园区专业建设优势,增强学校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二)加强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内涵建设。首先,对劳动力市场进行调研,依据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市场的需求来规划设置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将现有办学基础好、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打造成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积极鼓励教师参与行业学术交流,组织学生多参加校外职业技能比赛活动,充分展示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增强专业的竞争力。

(三)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首先,制定人才选拔标准,规范招聘引进专业教师,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在师资队伍培养方面,建立完整可行的培养体系,培育学校骨干教师队伍。注重培养青年教师,满足青年教师的成长需求,促进青年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注重兼职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兼职教师是企业一线管理者和技能型专家,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其次,全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切实可行的制度,让教师有更多的积极性投入“双师型”素质的提升;通过聘用,加大行业、企业兼职教师队伍数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整体水平。选派专任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锻炼,在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丰富教学能力,选派骨干教师到广东等发达地区的中职学校进行跟班学习等,通过多种形式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健全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通过对产业发展现状、趋势、行业及人力资源市场需求调研,结合毕业生跟踪调查、学生个体需求调查情况等,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健全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促进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对教学常规的各个环节进行定期督查。确保课程教学顺利、有序实施,有效地进行质量监测,确保教师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五)整合现有资源,科学规范管理实训基地。整合现有资源,有效地利用园区学校和社会资源,科学规范管理實训基地,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实习资源和更多的实习机会,充分发挥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六)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深化校企合作,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安排,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让企业积极主动投入到校企合作中来。多派骨干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实践,密切与企业的关系,为校企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和课程建设,明确工作职责,参与相关工作,让行业企业专家真正融入专业建设团队。

总之,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点,而教学质量和发展能力跟专业建设息息相关,只有优化整合好专业设置,才能更好地进行专业建设,才能使学校工作顺利开展,才能不断地培养出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才能使中职学生具有适应未来发展的创新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金旺,周志刚.中国劳动力市场与职业教育关系简介[N].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08-21

[2]赵国君.校企合作的现状及其建议[M].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09-11

[3]黄强.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化调研报告[EB/OL].(2010-11-11)[2016-05-11].http://sh.xinmin.cn/minsheng/2010/11/11/7631770.html

[4]刘小平.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成都某职业学桉为例[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5

[5]刘伟.中职学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J].职业,2007(8)

[6]易继勇.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问题及策略[J].科教导刊,2010(6)

[7]庄敏綺.关于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新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12)

[8]兰敏.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的思考[J]科学咨询,2012(12)

[9]汤一平.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10]刘峰.中职生就业情况调查及思考[J].当代职业教育,2011(12)

[11]王勇.安徽中职学校专业设置的调查与分析[J].职教通讯,2011(9)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专业设置中职学校优化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关于职校生就业与学校专业设置的思考
江海联动开发与区域高职专业设置研究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德育工作浅谈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设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