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吹奏奏 乐不思蜀

2017-03-27 16:13韩萍
江西教育B 2016年12期
关键词:巴乌民族乐器指法

韩萍

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狭义的“技艺性”教育,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完善、和谐个性的人。引入课堂器乐教学是推进音乐课改的有效尝试。为此,笔者所在学校开展了巴乌器乐教学,以提升学生整体音乐素养。

一、巴乌的特点

巴乌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主要流传于云南宏州傣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中,在当地主要用于吹奏山歌等民间曲调。

1.巴乌(又称“把乌”),由一根竹管构成,外观古朴、柔美、典雅,一支巴乌就是一件精美别致的民间工艺品。

2.巴乌音色柔和、优美、婉转动听,旋律富有诗意和舞蹈性。

3.小巧轻便,便于携带,价格便宜;声音相容性好,便于集体演奏。

4.巴乌的音域较窄,由低音 3 5 6 7 和中音1 2 3 4 5 6 十个音构成,简单易学,容易上手。

二、开展巴乌教学的具体做法

1.设置为样本课程

巴乌因其古朴柔美的外观,浑厚优美的音色,富有诗意和舞蹈性的旋律,成为了音乐课堂首选乐器。经过几年的实践,发现学生的整体素养得到了明显提升,最终确定将学习吹奏巴乌定为长期器乐教学内容。

2.研究教学方法

①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起始课上,笔者首先让学生观察巴乌,接着讲述关于巴乌的美丽爱情故事,美丽爱情故事的讲述使学生觉得手中这件小小的巴乌更加神奇,进一步勾起学生学习巴乌的兴趣。接着让学生聆听老师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学生们已被它那优美的音色深深地吸引,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和积极性。

②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学习巴乌吹奏指法的教學环节中,教师先教授低音sol、la、si的指法与吹奏,do、re、mi三个音则让学生参照巴乌常用指法表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吹奏低音区与中音区气息上的区别,培养他们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整个学习的过程遵循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

③自编校本教材

巴乌教学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专业的教材术语学生难于接受,这样便触动了笔者自主编写教材的决心。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学生的实际演奏水平,原创了多首适合学生演奏的乐曲、年级曲、校曲,同时结合音乐教材选择适合学生演奏的乐曲,既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又辅助了音乐课堂教学。

三、开展巴乌教学的效果

1.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几年的巴乌教学,笔者发现学生越来越愿意展现自己,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庭、社区,他们变得更加自信阳光,自信也让他们更加热情地投入到巴乌学习中。

2.增强了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

通过学习巴乌,增强了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随着学习的深入,不太喜爱民族乐器的学生渐渐喜欢上了民族乐器,喜欢上了民族音乐,传承了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

3.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了情操,培养了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4.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

通过学习巴乌,每个学生都掌握了一种民族乐器,在课余时间,学生们不再追逐打闹,而是吹奏自己熟悉的乐曲,并且你帮我、我帮你进行吹奏练习,形成了良好互助的学习氛围。

5.增强了学生集体合作意识

器乐教学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要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最有效的方法是合奏训练。在相互配合的合奏排练中,音乐的情境美也会在优美的和声中体现出来,给学生带来合作成功的喜悦。

四、开展巴乌器乐教学取得的成绩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笔者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音乐教学特色的巴乌器乐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不仅注重教授演奏技艺,更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民族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最终实现学生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它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弘扬我国优秀民族音乐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南校区)

□责任编辑 杨文立

E-mail:86575802@qq.com

猜你喜欢
巴乌民族乐器指法
快乐其实很简单
我教爸爸吹巴乌
论钢琴初级程度学生指法训练的方法与途径
我教爸爸吹巴乌
浅谈钢琴音阶的指法研究
中国民族乐器(之十五)笙
中国民族乐器(之十四)雷琴
明清时期民族乐器发展略览
中国民族乐器(之九)二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