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三品一标”发展 助推河南农业供给侧改革

2017-03-27 15:53樊恒明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三品一标绿色食品河南

樊恒明

“三品一标”指的是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我国政府主导的重要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品牌。“三品一标”是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战略选择,成为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在引领农业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瓶颈,必须着力加以解决,才能使“三品一标”成为农业转型升级的发动机、提质增效的助推器、市场竞争的护身符,为河南农业供给侧改革作出应有的贡献。

稳步发展“三品一标”,提升河南农产品品质

发展“三品一标”有利于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三品一标”是一组与生态环境相关的概念,在生产中追求生态环境保护,遵循资源循环无害化利用,倡导绿色、减量和清洁化生产,严格控制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的使用,在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级生态县建设指标中,要求“三品”的面积占整个农作物种植面积的60%,河南省级生态县建设指标中,要求“三品”的面积占整个农作物种植面积的40%。河南长垣、汝州等县(市)“三品一标”的发展有力促进了生态县的创建。可以说,“三品一标”的发展践行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

发展“三品一标”有利于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我国农业出现了供给与需求严重错位的现象。国外的大米、水果等农产品大量进入国内市场,而国内同类产品则销路不畅,甚至出现了“奶农倒奶”的极端情况。究其原因就是供给端出现了问题,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精端产品缺乏。发展“三品一标”就是在生产领域,从供给角度出发,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从河南“三品一标”产品来看,相较同类普通产品表现出明显的市场优势和价格优势,单从售价上就比同类产品要高出10%~30%,有机食品有的高出好几倍。

发展“三品一标”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质量标准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核心和基础,质量安全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质量标准覆盖面的深度和广度。“三品一标”实行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推行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从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生产操作、产品质量到包装、贮运等环节都有系统的标准,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控制和全程监管落实到经营的每个环节,实现了“产”“管”结合,从整个生产链条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从河南连续5年的“三品一标”产品检测合格率来看,一直稳定在98%以上。“三品一标”的发展不仅保证了自身的产品质量安全优质,还带动了周边区域的标准化生产,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提升了整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发展“三品一标”有利于促进农业品牌的发展。品牌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培育农业品牌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世界农业强国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通行做法,可以说,没有品牌的农业是弱势农业,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农业,品牌强则农业强。品牌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我国农业已开始进入品牌农业的新时代,但具体怎么创建品牌,怎么打造品牌,品牌怎么运作,遵循什么样的思路和原则,有什么样的规律可循,目前还在探索之中。近年来,河南越来越多的农产品走上了品牌发展之路,如绿色食品信阳毛尖、有机食品“好想你”红枣、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新乡小麦”等在全国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品牌助推产业的发展效果凸显。

持续发力,河南“三品一标”健康发展

总量规模不断发展壮大。近年来,河南积极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积极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大优质安全农产品的开发力度,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总量规模不断壮大。截至目前,河南有效期内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446个、产品1566个,绿色食品企业207家、产品569个,有机食品企业10家、产品3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65个,共有“三品一标”2230个。同时,全省共有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企业8家、产品11个。4个县(市)创建了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基地,全省创建“三品一标”示范基地76个。

产业、产品结构持续优化。近几年,河南“三品一标”在产品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产业和产品结构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产品开发主体实力增强。“三品一标”实行的是动态管理、优胜劣汰,对管理松散、档次不高的用标主体逐步淘汰,所以能够持续拥有“三品一标”标志使用权的单位都是当地的骨干企业、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许多还是国家、省、市、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据不完全统计,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占“三品一标”总数的20% 左右。“三品一标”生产基本实现了组织化管理、规模化生产,有效规避了一家一户“小单元”“零碎化”生产所带来的产品质量隐患。“三品一标”质量安全稳定可靠,检测合格率连续多年稳定在98%以上。

管理体系得到加强。“三品一标”工作机制不断强化,制度、规范日益健全,标准已覆盖环境、生产、产品、包装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体系,在河南走出了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的新路子。工作体系方面,省、市、县“三品一标”管理机构基本建立起来,实现了有机构履职、有人负责、有能力干事的基本目标。建起了以检查员、监管员为主体力量,企业内检员为基础延伸,检测机构为协作支持的工作体系。目前,河南省有“三品一标”检查员380人、监管员400人、企业内检员2100人,“三品一标”环境、产品检測机构30多家。

品牌影响力逐步增强。1990年,绿色食品在我国拉开序幕;2002年,我国开始实施无公害行动计划;2005年,我国首部有机产品标准发布;2008年,我国颁布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自此,我国的“三品一标”品牌全部亮相登场。“三品一标”在河南和全国一样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过程,时至今日,已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同。河南的“三品一标”产品在省内外市场上占有重要席位,有的在国际市场上也书写出华丽篇章。雏鹰农牧股份有限公司的绿色猪肉、好想你股份有限公司的有机红枣等产品享誉海内外。河南省星河油脂有限公司、河南三高农牧股份有限公司等被授予“全国绿色食品示范企业”称号。“灵宝香菇”纳入“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创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新乡小麦”“灵宝香菇”“上戈苹果”获得2016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证书。其中,“新乡小麦”品牌价值97.21亿元,“灵宝香菇”品牌价值21.38亿元,“上戈苹果”品牌价值18.06亿元。一大批河南造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登记)后,价格和销量大幅上升。河南煜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紫薯获得有机食品认证后价格为每公斤20元,鲁山张良姜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后单价由每公斤9元提升至25元。“三品一标”以其稳定的质量、良好的形象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据调查,消费者对“三品一标”的综合认知度已超过80%。

“三品一标”发展亟待补“短板”

总量规模偏小。近几年,尽管“三品一标”在河南取得了显著成绩,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量规模偏小,河南“三品一标”产品仅占全国的2.76%,既严重落后于江苏、浙江等沿海省份,又落后于四川、湖北等内陆省份,与农业大省、“中国粮仓”的地位极不相称,长此以往很难成为“国人厨房”。

品牌美誉度有待提高。当前,由于生产经营主体存在“重认证、轻实施”,地方管理机构存在“重发证、轻监管”的现象,加之社会公众对整个农产品消费心存疑虑、消费信心不足,导致消费者对“三品一标”产品品质信任度还不是足够高。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据不完全统计,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出台有支持“三品一标”发展的意见,部分省市还专门针对“三品一标”出台有奖补政策,如海南省分别对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给予10万元、20元、30万元的奖励,对获得地标农产品给予100万元奖励;上海市根据产量进行奖补,对于无公害农产品给予5000~3万元,绿色食品8000~5万元,有机食品1万~6万元,地标农产品20万元奖励。目前河南还没有针对“三品一标”出台过专门性政策,也没有奖补措施。

多措并举,推动“三品一标”做大做强

高度重视“三品一标”工作。河南各地要深刻认识发展“三品一标”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三品一标”工作,将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好政府、企业、社会作用,推动“三品一标”做大做强。各市、县(市、区)、乡(镇)应结合本区域的产业优势和特色产品,分别做好各自的规划,明确目标任务,撸起袖子加油干。将好的产品、好的企业、好的资源尽可能纳入“三品一标”队伍中来,引导其樹立诚信意识和品牌观念,推动落实主体责任,严格依据规范进行标准化生产,确保“产出来”的源头安全。

加强政策引导、扶持。政府在“三品一标”发展中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我们要注重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通过奖励补贴、项目配套、绩效管理等方式加强扶持,营造有利发展环境。将“三品一标”融入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可持续发展等示范项目,将“三品一标”发展与“三园两场”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结合起来。全省农业生产经营投资项目,要投向获得“三品一标”品牌的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各级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和示范场等申报和评价,都要把获得“三品一标”品牌作为必要条件,从而调动生产主体开发生产“三品一标”的积极性。

加强审核监管。首先,认证审核部门要“严”字当头,严把审核准入关,坚持用标准说话,对生产规模、产地环境、生产过程、生产资料的使用、产品质量、包装、储运等环节严格把关,对照标准逐项审核,切实做到“稍有不合,坚决不批”。再次,要强化证后监管,坚决摒弃重申报、轻管理的思想,督促获证主体落实责任。建立退出机制,淘汰管理严重滑坡、存有安全隐患的产品和企业,对不合格产品要坚决查处和淘汰出局。另外,重点要加大对假冒“三品一标”的查处力度,对生产和销售假冒产品的不法商贩进行严厉惩处。积极推进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让实至名归的“三品一标”农产品,在销售市场流通领域体现出应有的市场价值,增强市场的竞争力,维护“三品一标”品牌的美誉度。

加强品牌宣传培育。继续加强对“三品一标”的宣传工作。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手机、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广泛宣传、科普解读“三品一标”的概念、标准、生产方式、管理方法、产品质量等。利用农业品牌会、农交会、绿博会、有机博览会、地标农产品专展、电子商务等积极推介“三品一标”产品,还要把“三品一标”与各地品牌建设挂好钩,形成抓农产品品牌就是抓“三品一标”的共识,使全社会对“三品一标”产生深刻的认知,形成政府重视、生产者追求、消费者认可、多方合力推动“三品一标”品牌建设的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猜你喜欢
三品一标绿色食品河南
出彩河南
《绿色食品工作指南》(2018版)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井研县“三品一标”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