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村,靠“玩”改变命运

2017-03-27 05:23本科综合
农家之友 2017年3期
关键词:梯田广西村民

这些村,靠“玩”改变命运

南丹县芒场镇巴平村曾经是个贫困村,如今,因为旅游,完全变了样。

广西是欠发达地区,有很多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也正因此,让广西保留了许多优质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民俗文化,成为广西发展旅游扶贫的最大优势,如今,旅游扶贫已是广西脱贫攻坚的一大助力。近年来,广西不断探索旅游扶贫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一些闭塞的乡村成为知名风景区,许多贫困户吃上旅游饭,靠“玩”摘掉了贫困帽。“十三五”期间,广西将扶持550个贫困村发展旅游业,让20万人脱贫,并通过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带动80万人脱贫。

农旅结合助脱贫

河池市南丹县芒场镇巴平村原来只是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子,如今却是一个风景优美、生态资源丰富的乡村旅游区。据芒场镇巴平村乡村旅游区负责人覃家爱介绍,近年来,巴平乡村旅游区内的群众自发成立了4家合作社,采用“有机农业+旅游服务+特色文化”的方式建设乡村旅游区,吸引了大量游客。2015年,旅游区共接待游客20万人次,合作社门票收入60万元,年人均收入9000多元。

“成立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是贫困村脱贫摘帽的有效办法。”业内专家说。

金秀瑶族自治县忠良乡的巴勒红薯干是大瑶山的名优土特产,色泽佳、口感好、营养丰富,属纯天然绿色健康食品,因产于巴勒村巴勒屯而得名。

“近年来,我们走农旅结合的路子,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对巴勒村红薯产业给予重点扶持,促进产业发展。”忠良乡党委书记苏忠伟说,2009年巴勒村成立了红薯合作社,走“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了土特产品在本地加工转化增值,“现已申请注册了‘巴勒山’红薯商标,升级了新包装,使群众走上了发家致富的快车道”。

当前,金秀正在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民宿旅游,开辟交通线路。地处大瑶山自然保护区的国家3A级景区古沙沟,地貌独特,物种丰富,植被良好,是金秀“百里瑶寨”建设的起点,其将辐射和带动忠良乡巴勒、岭祖、永泉、古兰、龙安、滴水、十八家、土县等周边村屯的旅游扶贫开发。

“百年煤都”变身“工业旅游城”

“光电之城”资源枯竭后,如何寻求新的发展之路?合山市给出的答案是,借“百年煤都”遗迹,建设以“记忆之城”为主题的工业旅游项目,转型为“工业旅游城”。近日,合山市成功入选“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县”。

合山是一座因煤而生的城市,承载、记录着跨越一个世纪的广西能源工业发展史。2009年,合山被国家列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昔日因煤炭开采而风光无限的合山急需转型发展。合山市市长潘振学告诉记者,2014年该市提出把工业旅游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产业来抓,编制完成了《合山市工业旅游发展规划》,并提出创建广西工业旅游示范区的目标。

“经过两年多的不懈探索,合山变废为宝创新发展,工业旅游从无到有,把老旧矿山、老火车站、锈迹斑斑的老铁轨等废弃的工业元素,成功打造出极具特色的合山国家矿山公园、28号铁轨、十里花廊等多个工业旅游核心区。”合山市市长潘振学说。

2015年12月,合山成功举办了首届广西(合山)工业旅游节;2016年,又以最高分成功入选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备选县,成为广西旅游版图上的又一亮点,为广西旅游市场提供了新鲜的旅游产品。

合山工业旅游倡导的是体验式旅游。现在游客可以体验铁路自行车骑行、火车上吃煤球蛋糕、住火车旅馆。今后合山市还将重点吸引学生到井下采煤体验馆体验矿工采煤的艰辛,到矿区棚户区体验当年矿工的生活。

“今后,合山将紧紧围绕以发展工业旅游为重点的全域旅游新模式,重点打造‘五个一’旅游工程。”合山市委书记莫莲介绍,一是“一个核心景区”,即合山国家矿山公园景区;二是“一条奇石景观大道”,将合山境内长约20公里的322国道升级改造为奇石景观大道;三是“一座标志性建筑物”,即征集策划建设一个凸显广西地理中心位置、标志性的建(构)筑物;四是“一家四星级主题酒店”,即建设以奇石为主题的四星级大酒店;五是“一个特色旅游节庆活动”,即继续办好广西(合山)工业旅游节。力争到2018年底,年接待游客量达200万人次以上,年旅游总收入达30亿元以上,年旅游综合税收占该市财政收入的25%以上。

“金坑”变金山

从前的龙胜龙脊镇大寨村,因为盛产金矿又被人们称作“金坑”。虽然有金矿,但是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全村仅有一条泥泞小道通往山外,群众只能通过马拉人扛、肩挑背驮的方式从20多公里远的山外运回所需的生产生活资料,外出打工成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2003年全村人均收入不足700元,“半边铁锅半边屋,半边床板半边窝”的民谣成为当地极端贫困的生动写照。

“如果不是发展旅游,这样的地理条件根本不会有人来。”对过去那段贫穷岁月,47岁的村民潘德英苦不堪言,“那时候组里没有公路,出去赶圩天不亮就得出发,回到家中已是晚上八九点,都是点煤油灯过日子。”

这样的光景从2003年秋天开始发生了改变。那一年,大寨村依托龙脊梯田景观,开发了以农耕梯田和民居村寨为依托的红瑶梯田旅游,村内“西山韶月”“千层天梯”“金佛鼎”等自然景观及浓郁的瑶族风情吸引中外游客纷至沓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文化旅游的开发让大寨的梯田成了外来游客的宝。”潘德英说,随着外来游客的逐渐增多,大寨村各组的村民开起了农家乐,坐在家中就能赚到钱。令人欣喜的是,如今,除了开饭店和旅店的收入,潘德英跟大寨村的村民每年还有一份稳定的“分红”收入。

2003年,大寨金坑梯田景区正式对外开放,村委与旅游公司签订了共同开发协议,村民负责种植水稻和维护梯田景观,旅游公司每年将门票收入的7%返还给大寨村,给村民分红。2015年,村民分红最高达3.8万多元。从2003年人均收入不足700元,到2015年人均收入超过8000元,大寨村人尝到了旅游扶贫的甜头,变成了“扛着犁耙种田地,唱着山歌搞旅游”的“两栖农民”。 (本科综合)

猜你喜欢
梯田广西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山区修梯田》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秀美梯田
梯田之恋
广西尼的呀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从江加榜梯田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