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对制造业出口支撑能力的国际比较:生产诱发系数评价视角

2017-03-28 13:21陈丽娴魏作磊
当代经济管理 2017年3期
关键词:投入产出服务业

陈丽娴 魏作磊

摘 要基于生产诱发系数视角,探讨中国服务业对制造业出口支撑能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运用1995~2011年间世界投入产出表进行測算,结果显示:中国服务业对制造业出口的支撑能力小于发达国家。为分析中国服务业对制造业出口支撑能力弱的深层次原因,进而测算了主要发达国家与中国的服务业占制造业中间投入比重。测算结果显示,中国服务业发展物质投入比重偏高,不利于优化制造业出口。根据理论机制分析,服务业是制造业发展“开路先锋”和“后勤保障”,因此优先发展服务业是提高中国服务业对制造业出口支撑能力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

关键词服务业;制造业出口;投入产出

[中图分类号]F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7)03-0074-06

一、引言与文献述评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外贸出口发展取得辉煌成绩。2009年中国赶超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外贸出口国家,外贸出口对中国稳增长、促就业、调结构等方面有着巨大贡献。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外贸出口在商品结构、经营效益、核心技术、能源消耗、服务贸易等方面,与其他外贸出口大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中国外贸出口企业主要是承接全球“价值链”的加工组装制造环节,依靠简单劳动力、丰富矿产能源和自然资源投入生产,大多数是OEM(贴牌生产)形式,ODM(自行设计生产)和OBM(自行品牌生产)形式甚少。因此急需调整当前的外贸出口结构与发展方式,以期进一步对中国外贸出口的结构调整和优化起到积极作用。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如何提高外贸出口层次作了深入的研究,一般认为,引进外资企业和加工贸易是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爆炸式增长源泉 [1-3]。文东伟和冼国明(2010)[4]对制造业出口增长来源的分析得出,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出口增长的41.2%来自国外增加值的贡献,相应地制造业技术层次越低,出口产品所包含国外附加值也相对较低。祝树金和张鹏辉(2013)[5]的分析也显示FDI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的技术进步有积极作用。刘志彪和张杰(2009)[6]认为决定中国本土制造业企业出口的主要因素是产品链供应、企业规模和企业区位。此外,有学者试图从中国的国内制度层面寻求影响出口的因素,如张杰等(2008)[7]和Levchenko(2004)[8]的研究说明转型背景下某些“特殊”制度层面因素是导致外贸出口扩张的重要内生激励因素。还有一些学者探讨服务业对制造业出口的贡献。服务业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途径影响制造业出口[9]。Esteban(2014)[10]认为服务部门的投入增加会对制造业下游产品出口产生重要影响。服务投入与制造业出口成显著地正相关关系[11]。顾乃华(2010)[12]也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对工业企业获利技术效率的提高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唐宜红和王明荣(2010)[13]研究发现生产者服务业是制造业出口的商品技术结构变化原因,而且出口产品的技术水平越高,其出口增加对生产者服务业的依赖程度也越会加大。魏作磊和李丹芝(2012)[14]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与发达国家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但从总体来看,现有文献对提升中国外贸出口水平的探讨更多局限于宏观发展环境(技术创新、人力资本、引进外资、制度层面)上,基于产业关联角度进行外贸出口国际比较分析文献不多。而生产诱发系数是研究产业关联的重要指标,反映了最终需求对各部门生产的诱发程度。因此本文借助世界投入产出表,通过计算生产诱发系数分析比较中外服务业对制造业出口的支撑能力,得出中国服务业发展物质投入比重偏高是制约中国制造业出口的一个重要因素,并针对如何通过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促进中国制造业出口提出了政策建议。

二、服务业对制造业出口支撑能力的理论机制分析

在经济活动中,服务业和制造业存在广泛的、复杂的和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服务业对制造业出口支撑能力的具体理论机制如下:

第一,提升专业化分工水平,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进一步增强对制造业出口支撑力。许多原来包含在制造业部门中的服务业逐渐独立出来,或者与制造业实现垂直分离。基于分工与专业化理论,制造业可以把自己不擅长的生产活动进行服务外包。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服务部门提高自身出口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可以集中企业的有限自然资源和时间精力从事自己最有把握的生产经营活动来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最优配置,实现帕累托最优,进而促进制造业产品的出口。

第二,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增强对制造业出口支撑力。制造业成本包括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两部分。对于生产成本,服务业可以通过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专业化分工等方式和途径降低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成本。在信息快速更新的时代,通过市场调研分析,可以准确掌握消费者的需求和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使制造业企业产品符合消费者的“胃口”,减少制造业企业生产产品的“试错成本”,更精准地把握市场方向。因此增加制造业出口产品销量,提高对制造业出口支撑力。对于交易成本,企业要“走出去”,必须有丰富的资金来源渠道及完善的风险保障支持,为制造业企业发展“遮风挡雨”和“保驾护航”。金融服务业等可以减少企业融资成本和应对风险成本等,有助于提高企业利润率,增强制造业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第三,提高技术水平,增加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以此提高对制造业出口支撑力。服务业作为知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制造业的发展嵌入服务业生产要素,服务业的发展可以为制造业提供“智力保障”和“技术支持”,增加对高技术水平生产要素的需求,减少对自然资源和劳动生产要素的依赖,提高制造业最终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促使制造业产品在出口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进一步促进制造业出口贸易“数量”增加和“质量”提升。

综上,随着知识、技术、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业作为中间投入要素越来越多的贯穿到制造业企业生产过程的上中下游。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度加强,有利于制造业企业的产品价值往“价值链”两端延伸。致使其在“价值链”两端创造的价值超过物质生产阶段所创造的价值,最终引起产品的价值增加量和技术含量的增加,提高其在出口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进而有助于扩大制造业出口产品的贸易数量和提升出口产品的质量。因此积极鼓励制造业企业的发展以服务化为抓手,有利于培育和提升出口产品核心价值,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分析方法

根据理论机制分析,为了度量服务业对制造业出口的支撑能力大小,分析中国制造业出口发展水平的现状,本文主要借助投入產出表中的生产诱发系数和中间投入率。

第一,生产诱发系数,即各产业部门的各个最终需求项目(如消费、投资、出口等)对生产的诱导作用程度。一般来讲,A产业的最终需求对B产业生产诱发系数越小,相应B产业对A产业的最终需求的支撑能力也会越弱。因此,可以揭示与认识一国(或地区)各个产业部门受最终需求项目对其诱导作用的大小程度。

用公式表示为:

Wi(s)=■ (1)

其中,Wi(s)表示第i产业部门对第s种的最终需求项目的生产诱发系数;■cik fk(s)表示最终需求项目s受第i产业部门的生产诱发额,其中cik为里昂惕夫矩阵的逆阵元素;■fk(s)为各个最终需求项目s的合计数目。

需要注意的是,生产诱发系数是指最终需求对各个产业总产出的诱发作用,为了计算最终需求对各细分产业的带动作用。本文主要是通过计算生产诱发系数与相应行业的增加值率的乘积来表示(其中,增加值率等于总产出与中间投入的差除以总产出)。为了分析制造业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本文假定除制造业外的其他产业部门的出口值为零。

第二,中间投入率。投入产出表的中间投入是指某一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向包括本产业在内的各个产业购进中间产品的情况,即所有产业在该产业生产过程中向其中间投入的状况。用公式表示为:

rij=■ (2)

其中,分母j为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总的直接消耗量,分子j为部门生产时对i部门产品的直接消耗量。当rij值较大时,表明j部门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对i部门产品的消耗量较大,即说明了j部门对i部门的依赖程度较大。

第三,本文所有的原始数据都来自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为了便于分析,本文行业分类的依据是联合国统计委员会2008年第四次修订的《国际标准行业分类》(即ISIC Rev 4.0)。把服务业划分为6大类:①金融和保险商务;②餐饮和旅业;③批发和零售业;④运输业、仓储业与邮电业;⑤房地产业;⑥社会公共服务业。数据获取地址:http://www.wiod.org/new_site/home.htm。

四、服务业对制造业出口支撑能力的国际比较

(一)整体服务业对制造业出口支撑能力的国际比较

如表1所示,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出口对服务业的生产诱发系数存在较大距离,即中国服务业对制造业出口支撑能力与发达国家有差距。1995~2011年间的生产诱发系数均值由大到小排序为:法国(出口1单位制造业诱发0.3006单位的服务业生产额;下同)、澳大利亚(0.2518)、德国(0.2447)、美国(0.2378)、英国(0.2297)、日本(0.2252)、加拿大(0.2077)、中国(0.1429)。从变化趋势来看,在1995~2011年间出口1单位制造业对服务业的生产诱发系数变动特征表现为:法国、澳大利亚、德国、美国、英国、日本和中国呈下降趋势(除个别国家的个别年份有轻微波动),加拿大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

制造业出口对服务业的生产诱发系数越小,相应服务业对制造业出口的支撑能力也会越弱。以上分析数据说明发达国家服务业对制造业出口的支撑能力大于中国,这与发达国家先进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密切相关,发达国家纷纷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业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产业。虽然大多数发达国家和中国服务业对制造业出口的支撑能力呈现变弱的趋势,但发达国家与中国有本质的区别,发达国家对制造业出口的支撑作用是逐渐转向知识、技术、信息、人力资本密集型等高级服务性中间投入,劳动密集型等服务业的投入比重逐渐降低(见表2测算结果,如:制造业出口对金融和保险商务的生产诱发系数最大);相反中国整体服务业发展水平相对偏低[15],仍不足以形成对制造业出口发展的强大支撑力。

(二)细分服务业行业对制造业出口支撑能力的国际比较

为了分析中国服务业对制造业出口的支撑能力较弱主要是由哪些服务业行业发展水平偏低引起的,进一步测算了发达国家与中国的制造业出口对各细分服务业行业的生产诱发系数(见表2)。

第一,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出口对金融和保险商务、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社会公共服务业的生产诱发系数明显大于中国,分别平均大于中国0.0532、0.028、0.01、0.0094。从变化趋势来看,除个别年份有轻微波动以外,发达国家与中国的制造业出口对金融和保险商务、房地产业的生产诱发系数呈上升趋势,说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中国,高科技、高知识、高附加值的金融和保险商务、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作为中间投入品正越来越多的贯穿到制造业企业的生产领域,促使制造业呈服务化的趋势,有助于制造业出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发达国家与中国的制造业出口对批发和零售业的生产诱发系数呈缓慢下降趋势,逐渐降低批发和零售业对制造业出口的支撑作用;比较制造业出口对社会公共服务业的生产诱发系数发现,发达国家呈上升趋势,中国呈下降趋势,说明发达国家的社会公共服务业发展相对成熟,市场体系完善,经济有效运行,对制造业出口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中国社会公共服务业市场还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第二,发达国家与中国的制造业出口对餐饮和旅业,运输业、仓储业与邮电业的生产诱发系数相差不大,分别在0.005、0.03左右。从变化趋势来看,发达国家与中国在1995~2011年间出口1单位制造业对运输业、仓储业与邮电业的生产诱发系数波动幅度较小,说明中国运输业、仓储业与邮电业促进制造业出口的发展步伐和发达国家基本相一致。但发达国家制造业出口对餐饮和旅业的生产诱发系数呈下降趋势,中国呈上升趋势。说明发达国家的餐饮和旅业的发展逐渐降低物质投入比重,转向信息知识、商标品牌、科学科技、人力资本、销售服务等服务性中间投入;而中国餐饮和旅业的发展还是主要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和服务品牌意识相对较弱,因此促进制造业出口的能力也偏弱。

(三)小结

在1995~2011年间,通过测算生产诱发系数进行的国际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出口对服务业的生产诱发系数小于发达国家,即中国服务业对制造业出口的支撑能力小于发达国家。中国制造业出口对整体服务业的生产诱发系数平均低于发达国家0.0996。其中,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出口对金融和保险商务、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社会公共服务业的生产诱发系数分别平均大于中国0.0532、0.028、0.01、0.0094;发达国家与中国的制造业出口对餐饮和旅业,运输业、仓储业于邮电业的生产诱发系数相差不大,分别在0.005、0.03左右。说明中国与发达国家服务业对制造业出口的支撑能力存在差距的原因是中国金融和保险商务、批发和零售业、社会公共服务业等服务业对制造业出口支撑能力不足,引起的整体服务业对制造业出口支撑能力弱于发达国家。

五、服务业占制造业中间投入比重的国际比较

为详细解释中国服务业对制造业出口支撑能力弱的深层次原因,本文计算了主要发达国家与中国的服务业占制造业中间投入比重。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发达国家批发和零售业,金融和保险商务,社会公共服务业,运输业、仓储业与邮电业,房地产业,餐饮和旅业占制造业中间投入比重分别高于中国11.14%、10%、1.62%、1.58%、1.36%、0.04%。说明发达国家服务业对制造业出口的支撑能力大于中国,主要是由于其批发和零售业、金融和保险商务、社会公共服务业发展相对成熟,支撑制造业的发展。其中,批发和零售业、社会公共服务业具有人力资本和资金密集等特点,金融和保险商务具有信息知识和科学技术密集等特点。现代服务业是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劳动明确分工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技术含量高、知识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和环境污染少等特点。因此服务业占制造业中间投入比重越高表明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也越高,相应制造业出口水平也越高。

从变化趋势来看,在1995~2011年间发达国家与中国服务业占制造业的中间投入比重的变动特征表现为:第一,金融和保险商务表现出上升的趋势;第二,批发和零售业呈下降趋势;第三,其它服务业行业变化幅度不明显。但总体上发达国家服务业占制造业中间投入比重呈稳定上升趋势,在1995~2011年间,由38.66%上升到41.68%;与此相反,中国呈下降趋势,在1995~2011年间,由17.2%下降到14%,下降了3.2%。说明发达国家制造业企业在生产过程,服务业中间投入的比例越来越大,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中间投入要素的依赖程度加大,制造业的增长离不开服务业的发展。因此也很好解释了为什么发达国家服务业对制造业出口支撑能力大于中国,这主要源于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占制造业中间投入比重偏高,服务业贯穿制造业企业生产全过程,制造业企业产品附加值高,相应制造业出口水平高。中国服务业内部结构转换和升级仍不完善,只能依靠传统服务业来拉动,金融和保险商务等现代服务业主导作用还不明显。因此在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过程中,逐渐加大现代服务业的投入力度,是又好又快提高对制造业出口支撑能力的便捷路径。

综上分析,中国服务业占制造业中间投入比重偏低,即制造业企业的服务中间投入比重较低,对制造业出口的支撑能力也较弱。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软化和制造业服务化趋势的不断加剧,服务投入在制造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产品更新的引领作用和对制造业价值链、产业链的渗透和整合作用也日益增强[16]。因此中国应注重现代服务业的培育,以此提升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进而提高制造业企业的出口水平。

六、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为探讨中国服务业对制造业出口支撑能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本文从生产诱发系数视角出发,生产诱发系数是从产出角度考察产业关联总波及效应,立论于最终需求对生产的诱发作用,可以反映服务业对制造业出口支撑能力。在这基础之上,利用1995~2011年的世界投入產出表测算发达国家和中国的制造业出口对服务业的生产诱发系数,测算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出口对整体服务业的生产诱发系数平均低于发达国家0.0996,即中国服务业对制造业出口的支撑能力小于发达国家。为分析其原因,进一步测算发达国家和中国服务业占制造业中间投入比重,得出中国服务业占制造业中间投入比重偏低是制约制造业出口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即服务业发展水平偏低,不足形成对制造业出口的强大支撑力。

这是由于中国外贸出口经济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依靠廉价自然资源和丰富劳动力对接国际产业转移带来的产业规模持续扩张。这种经济发展模式虽有助于促进经济持续的快速增长,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表现为外资企业与本土制造业企业出现脱节现象,即产业关联薄弱。针对目前中国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规模较小,服务质量低下,成为制约制造业出口乃至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瓶颈。从产业关联角度看,我国应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业,向制造业企业注入更多的服务投入,是提高对制造业出口支撑能力的主要渠道。加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力度,提高制造业的服务投入比重,尤其是金融和保险商务、社会公共服务业、房地产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等水平偏低的现代服务业。有助于制造业企业提高专业化分工水平、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技术水平,以此增加制造业产品附加值和延伸价值链,实现对制造业出口支撑能力加强。

[参考文献]

[1] Dani Rodrik. What's So Special about China's Exports?[J]. China &World Economy, 2006:1-19.

[2] Mary Amiti, Caroline Freund. The Anatomy of China's Export Growth[Z]. PolicyResearch Working Paper Series 4628, The World Bank, 2010:35-56.

[3] Peter K Schott. The Relative Sophistication of Chinese Exports[J]. Economic Policy,2008.

[4] 文东伟,冼国明. 中国制造业的垂直专业化与出口增长[J]. 经济学(季刊),2010(2):467-494.

[5] 祝树金,张鹏辉. 中国制造业出口国内技术含量及其影响因素[J]. 统计研究,2013(6):58-66.

[6] 刘志彪,张杰. 我国本土制造业企业出口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J]. 经济研究,2009(8):99-112,159.

[7] 张杰,刘志彪,张少军. 制度扭曲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出口扩张[J]. 世界经济,2008(10):3-11.

[8] Levchenko, A. Institutional Quality and International Trade[Z]. IMF Working Paper WP/04/231,2004.

[9] Dirk Pilat, Anita W?觟lfl. Measur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s[Z]. Sti Working Paper 2005/5,Statistical Analysis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10] Esteban Ferro, Alberto Portugal-Perez and John S. Wilson, Aid to the Services Sector: Does it Affect Manufacturing Exports? [Z]. The World Economy (2014) doi: 10.1111/twec.12151.

[11] Wolfmayr, Y. Producer Services and Competitiveness of Manufacturing Exports[Z]. FIW Research Report N° 009 / Export of Services June 2008.

[12] 顧乃华. 生产性服务业对工业获利能力的影响和渠道——基于城市面板数据和SFA模型的实证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10(5):48-58.

[13] 唐宜红,王明荣. 生产者服务、出口品技术结构和制造业出口商品结构优化[J]. 产业经济研究,2010(3):46-54.

[14] 魏作磊,李丹芝. 中国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特点——基于中美日德英法的投入产出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2012(7):24-28.

[15] 魏作磊,陈丽娴. 中国服务业发展物化消耗的国际比较——基于1995-2011年间的投入产出分析[J]. 经济学家,2014(9):97-102.

[16] 路红艳.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结构升级——基于产业互动、融合的视角[J]. 财贸经济,2009(9):126-131.

猜你喜欢
投入产出服务业
做好服务业 做强鱼文化
无锡高新区制造业投入产出分析
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健康服务业:更多关注这个板块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上海市新闻出版产业链研究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中介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区
基于DEA模型的煤矿安全投入产出研究
考虑R&D投入的中国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测度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