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早熟三系杂交稻金科优66的选育与应用

2017-03-28 21:21李继辉胡承伟李洪胜王光建黄海清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选育特征特性

李继辉 胡承伟 李洪胜 王光建 黄海清 李春勇 蔡娟

摘要:金科优66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用武汉金科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选育的金科1A与自育强恢复系恩恢66配组选育而成的三系杂交早熟籼稻新组合,表现产量高、抗稻瘟病能力强,抗寒力强等特点,201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三系杂交稻;金科优66;特征特性;选育

中图分类号:S511;S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04-0621-02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武陵山区的核心地区,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雨热同季,降水分布不均匀,雾露重、湿度大,利于稻瘟病的发生与流行。当地稻瘟病常年发病面积约2.0万hm2,是全国稻瘟病重发区之一[1]。生产上常年损失稻谷约10%~20%,严重年份可达40%~50%。实践表明,选育和推广种植抗性品种防治稻瘟病是最经济、有效、安全的措施,尤其是高山的早熟水稻种植区。因此,选育抗稻瘟病水稻品种是当地水稻育种工作的长期主攻目标。

1 选育经过

金科优66是用金科1A与恩恢66配组选育而成的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母本金科1A是由武汉金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用金23B与冈46B杂交选育后与金23A回交转育而成,具有花粉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柱头外露率高、异交结实率高、易于繁殖等特点,于200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07021[2]。

父本恩恢66[3]是用强恢复系中早熟中间材料006-17(恩恢58/1468的F6代)与蜀恢527杂交,于2006年选育而形成稳定的早中熟恢复系,具有优质、抗稻瘟病、恢复力强、配合力好、花粉量足等特点,所配组合中9优恩66于2013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3013[4]。

2009年用金科1A与恩恢66进行试制种,2010年参加品种比较试验,2012~2013年参加湖北省恩施州早中熟水稻品种区域试验,2013年参加生产试验,201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6019。

2 产量表现

2010年参加恩施州农业科学院进行的品种比较试验,产量8.69 t/hm2,比对照福优195增产18.0%,增产显著。2012~2013年参加湖北省恩施州水稻区试,2年平均产量8.54 t/hm2,比对照福优195增产4.37%,其中2012年产量8.41 t/hm2,比对照增产3.02%,增产显著,居第二位;2013年产量8.66 t/hm2,比对照增产5.71%,增产显著,居第三位。两年13个试验点有11个点增产,增产点率84.6%。2013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41 t/hm2,比对照增产0.78%,居第一位。

3 特征特性

3.1 农艺形状

两年区试结果,全生育期平均152.9 d,比对照早熟6.3 d。该组合植株整齐,株型较矮小,分蘖能力中等,剑叶长且挺直,谷粒长形。株高99.6 cm,有效穗261.2万/hm2,穗长22.9 cm,穗总粒数125.0粒,实粒数111.1粒,结实率88.5%,千粒重29.1 g。抗倒能力好,耐寒性强,熟期转色好。

3.2 抗性表现

金科优66经鉴定,在生产试验中平均综合抗性指数1.8,最高病级1.0级,抗稻瘟病;两年区试稻瘟病平均综合指数2.7,损失率最高病级3.0级,中抗稻瘟病,感纹枯病,未发生稻曲病。

3.3 米质

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出糙率79.8%,整精米率49.4%,垩白粒率45.0%,垩白度6.8%,透明度2.0级,胶稠度47.0 mm,直链淀粉含量21.1%,长宽比3.1。

4 栽培技术要点

金科优66适于在海拔800~1 200 m的地区作中稻种植,一般于4月上旬播种为宜,采用旱育早发等育秧技术,秧田播种量225.0 kg/hm2,大田用种量在15.0 kg/hm2,秧龄30.0 d左右,稀播结合喷施多效唑,二叶一心和移栽前各追肥1次,促进低位分蘖,培育带蘖壮秧。秧田要做好稻飞虱、稻蓟马等虫害的防治工作。插植密度为22.5万~30.0万穴/hm2,每穴1~2粒谷苗,插植基本苗150.0万/hm2左右,成穗270.0万/hm2左右,移栽后,适当灌水护苗,做到寸水活棵,浅水分蘖,足苗晒田。当茎蘖数达到计划苗数的80%时排水晒田,以控制无效分蘖,至幼穗分化前复水。湿润壮子,防止过早脱水造成空秕粒的增加。合理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施纯氮180.0~225.0 kg/hm2,氮、磷、钾比例为1.0∶0.5∶0.7,基肥、分蘖肥、穗肥的比例为5∶3∶2,分蘖肥应在插秧后10 d以内施用,后期切忌过量施用氮肥,防止叶披垂,贪青影响产量。水分管理应以浅水促蘖,够苗搁田,湿润分化,薄水扬花,干湿灌浆,适期断水的方针进行管理。病虫害的防治根据天气及当地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早及时防治,重点防治纹枯病、稻瘟病以及二化螟、稻飞虱等病虫害。

5 制种技术要点

制种时,应掌握好父母本播差期。金科1A春制播始历期为70 d左右,主茎叶片数12.5~13.0叶;夏制播始历期为65 d左右,主茎叶片数11.5~12.0叶。金科优66制种播期差为:春制时差26 d,叶差4.0~4.5叶;夏制时差21 d,叶差3.0~3.5叶。父本分两期播种,时间间隔7~8 d。制种大田母本用种量45.0 kg/hm2,秧龄掌握在20~25 d,行株距采用13.3 cm×13.3 cm,插3粒谷苗,插足基本苗250.0万/hm2左右;父本用种量7.5 kg/hm2,秧龄掌握在30.0 d以内,行株距采用16.7 cm×20.0 cm。父母本行比采用2∶12或2∶14的比例。

科学统筹肥水管理,秧田要施足基肥,整田时施水稻专用复合肥375.0 kg/hm2,秧苗移栽前5 d再施尿素22.5 kg/hm2。早施重施分蘖肥,促进低位分蘖早生快发,保证足够的有效穗。把握父母本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肥水平,对父本应偏施一次肥料,促进父本早生快发,增强后劲。施肥时应注重增施有机肥、磷钾肥和微肥,有利于高质量群体的形成和双亲发育平稳正常。花期相遇标准以母本比父本早始穗2~3 d为宜。在幼穗分化期要定期做好幼穗剥查,及时对花期进行调整。一般喷施“九二〇”3次,第一次在母本破口到抽穗10%時施用,用量为60.0 g/hm2,抽穗达40%时喷施第二次,用量为120.0 g/hm2,抽穗达50%时喷施第三次,用量为75.0 g/hm2。制种田应及时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稻粒黑粉病和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制种全过程应严格去杂,特别是始穗前后,同时应注意隔离安全和机械混杂,确保种子纯度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隆维,袁利群,王光建,等.持久抗稻瘟病中籼恢复系恩恢80的选育与利用[J].湖北农业科学,2005,44(1).:25-27.

[2] 李继辉,段太品,杨隆维,等.高产优质抗病恢抗病杂交稻Ⅱ优69的选育[J].湖北农业科学,2006,45(1):33-34.

[3] 谢 曲,彭 海.优质籼型不育系金科1A的选育与利用[J].杂交水稻,2007,22(6):11-13.

[4] 李继辉,李洪胜,王光建,等.优质抗稻瘟病恢复系恩恢66的选育与利用[J].中国稻米,2015,21(1):91-93.

猜你喜欢
选育特征特性
玉米杂交种金富36的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
甘薯新品种徐紫薯1号的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丰农啤1号大麦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