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写作中的文学化表现

2017-03-28 13:39殷洁
新一代 2017年2期
关键词:写作消息

殷洁

摘 要:记者在提升了自身的文学素养之后,便要对报道内容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这也是一篇成功报道的关键之处。新闻消息如何取胜?笔者认为:一是新闻事实本身所具有的价值,二是新闻消息的写法上要有特点,有创新,从文学中汲取养分。在这里,笔者认为从文学中的“散文化”和“故事化”的写作手法入手,是目前消息写作向文学中汲取养分的两种主要的方法,用好这两种方法可以增加消息的信息量、生动性、可读性,增加新闻报道的阅读美感。

关键词:消息;写作;文学化

记者在提升了自身的文学素养之后,便要对报道内容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这也是一篇成功报道的关键之处。新闻消息如何取胜?笔者认为:一是新闻事实本身所具有的价值,二是新闻消息的写法上要有特点,有创新,从文学中汲取养分。在这里,笔者认为从文学中的“散文化”和“故事化”的写作手法入手,是目前消息写作向文学中汲取养分的两种主要的方法,用好这两种方法可以增加消息的信息量、生动性、可读性,增加新闻报道的阅读美感。

一、消息写作中“散文化”的运用

新华社前社长、著名记者穆青同志,在当时全国新闻界热心从事改革的时候,最早提倡尝试用散文笔法来写新闻,主张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构打破旧框框,破掉旧模式,突破传统的写作规范,要“向自由的活泼的散文式方向发展”。这些观点引起了新闻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所谓“散文化”新闻,就是说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构具有散文化倾向,新闻像散文化的笔触,构造出深邃的意境,以使用白描手法,结构像散文那样富于变化,语言像散文那样生动凝练。

散文化的消息写作可使消息的语言更加优美,增强报道的可读性。这正是一篇优秀的新闻作品所需要的。语言单调枯燥,阅读起来味同嚼蜡,读者便会兴味索然。只有优美的散文化语言才能积极表达出丰富的内容,仿佛一位老师,有声有色的将新闻讲述给读者,使读者在美的享受中轻松自如地获取新闻信息。再以2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山东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为例,文章运用了蒙太奇的手法,将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前后描写出来。文章中“这是收获的季节”既说明了现在正是秋天,也表现出了莫言的作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句“成了!”将这篇新闻作品推向高潮,淋漓尽致的表现出人们的欢呼举止与兴奋心理,使人仿佛就在现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

散文化的描写手法更使报道情感炽烈真挚感人。就以《请过路吧 亲爱的藏羚羊》中的几段为例:“为不惊扰这些可爱的精灵,可可西里至五道梁一线,铁路夜间停止施工,拔走彩旗,灯光休眠,机器熄火;作为高原生命线的青藏公路,过往车辆在夜间停驶3个小时。这里又呈现一种远古洪荒的宁静,只有高原的夜风为这群母子结成的队伍送行。”作者将藏羚羊与人类和谐相处描写的十分到位,充满了人文关怀,同时又蕴含浓烈的情感,充分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健康向上之情、真挚自然之情、生动具体之情,以情感人,使报道产生理想的效果。在现在看来,这篇消息的时效性虽然已经很差,但是再拿出来品味还是有很强的典型性,在新闻史上产生了极大地影响,因此拿出来重点分析是有意义和价值的。

新闻事实与散文的结合不在于一定要把报道写成散文的式样,更重要的是要借鉴散文的创作方法:散文的语言、散文的结构、散文生动的形象以及散文的注重细节描写等等。如果要给“新闻散文式”"写作下了一个定义的话,即反映一个事实,没有框框,用自由、灵活的手法,浑然天成,形散神不散。

二、消息写作中“故事化”的运用

除了散文化的描写之外,记者还可以在报道中运用故事化的手法来报道。近年来,“新闻故事化”也成为了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中所运用的一种方式。新闻的故事化丰富了新闻内容的传播,同时也满足了观众的收视要求,在传达政令、传播信息、教育群众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故事化报道契合了受众深层次阅读需求,为新闻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可读性,提高了新闻传播效果。

例如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奖作品《就业局长“潜伏”打工探扬州用工》就很好的体现了新闻的故事性。作品以讲故事的形式报道了就业局长,来到扬州一家企业,隐去身份“潜伏”打工,真切体验到这里的良好用工环境后,才放心介绍数百名老乡来扬打工。报道的色彩非常鲜明,人物形象也十分清晰、丰满。在报道中,记者也特别注意到了细节的描写。比如文章详细交代了他先后“经过一周岗位培训”,然后“被分配到整理车间,负责打包卸运”的过程。他对扬州务工环境感受最深的就是规范:“一周工作五天,周六加班计发加班费,周五晚上工厂还开展联谊会。八人一间宿舍,有空调、有热水。每月10日,工廠按时发薪水,外来员工全部参加社会保险。”记者还翻阅他的“打工报告”,上面写道:“扬州企业,合理工资吸引人,人性管理温暖人,事业发展激励人。”记者捕捉的这些画面感丰富的细节,让读者如临其境,仿佛每个人都是记者,一遍遍的重温着就业局长的“打工”经历。

细节描写,是消息具有故事化最直接也最贴切的方法,因为细节的描写是新闻中最生动、最传神、最具吸引力的地方。2008年第893期的《华北电力报》上有一则新闻,在细节选择上很是讲究,新闻主题为“暗访”,重点报道张家口供电公司组织的对基层供电所是否优质服务的暗访活动。新闻选择了下面3个细节:在路边,暗访组向一位正在浇地的大嫂说明情况,请她配合一下工作,给供电所打报修电话假报修。大嫂的态度非常鲜明:“你们整人呢!谁帮你们打电话啊……”事儿没办成还挨了顿数落。车开出四五里以后,他们找到了觉悟比较高的村主任,要他拿我们的手机给供电所打个电话。村主任挺讲原则:“供电所?好着哩!几个孩子忙里忙外,咱就别添麻烦了……”车又开出十几里,暗访组在另一个村子找到了一位大娘,再次请大娘给供电所打“报修电话”,大娘笑了:“不用打!不用打!电工就在村子里,给机井上装表呢!”

这篇报道,人们认为应出场的供电所人员一个未出,读完这3个细节,可供电所的形象却跃然纸上。看得出,作者在细节选择上的功夫,虽然只有短短3个小细节,却代表了方方面面的意见,真是匠心独具的一篇好新闻。受众仿佛就像看一场电影一样,画面感十足,在津津有味的阅读中完成了新闻中信息的获取,不觉得枯燥,反而生动活泼。

故事化新闻就是通过故事情节来激活新闻,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引人、以情逗人,给人以情节之美。那种精彩的新闻故事情节所留下的绝妙印象,那种情感的大幅度翻转,那种刺激的经久不灭,那位平凡人的不平凡命运,那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局,都会令新闻故事的受众激动不已。

在消息写作中汲取文学养分固然是好的,但是凡事都是一把双刃剑,它的优点也同样会给新闻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因此,消息写作在文学手法的运用方面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一)要符合消息写作的基本原则。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客观事实的反应,事实永远是第一性的。因此消息在运用文学手法时一定要注意符合消息真实性的原则。借鉴散文化、故事化的手法写新闻时应把握住这个基本原则,不能任由散文化、故事化的发挥。我们必须在坚持真实性、时效性的基础上再追求散文化的形式,必须始终注意把新聞价值放在第一位,新闻必须以传播信息为己任。在这些基础上追求适当的表现形式以达到形式和内容的和谐完美统一。在向散文化、故事化的学习中需要把握一个“度”,只能适度,不能过度。反之,易使消息写作失真,失去了新闻的本质特征。比如在一些新闻报道中,记者为了博得受众的眼球,便过分强调报道的写作技巧,全部用华丽的辞藻堆积而成,从而忽略了新闻事件本身的闪光点,使得整个消息读起来油腻庞杂,失去了新闻该有的简洁明了。所以要在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客观、公正性的前提下,运用好散文化的写作手法,把握好“度”最为关键。

(二)根据事件性质准确判断。虽然消息的写作中运用文学性可使消息更具有美感和可读性,但是就一些特殊的新闻事件来说,要不要运用这些文体,必须视情况而定,并不是所有的消息写作都可以运用文学手法。比如党的方针政策的发布、对于特殊群体的报道、国家的灾难性报道、严肃的法制案例等,就必须严格按照5个W和一个H要素来报道,如果运用了一些文学化的手法,则会使报道失真,减少报道的真实性。比如在马加爵涉嫌杀人一案的报道中,新闻纸媒将本应沉重的话题演变成一场全民狂欢的真人秀,将一个严肃的法制案例变成了一个可笑的娱乐新闻。因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使消息写作具有文学性色彩所应注意的一个大的问题。但是,记者要有意识地对一些重大事件的报道运用这种既传播信息又提升新闻报道可读性和信息量的写作方法,从根本培养一种文学化的新闻写作习惯。

猜你喜欢
写作消息
一张图看5G消息
试论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
中国古代与现当代语境下的语文写作教育观比较研究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消息
消息
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