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中小学生价值观生成性教育的问题探究

2017-03-28 13:50张圆范转红
新一代 2017年2期
关键词:中小学生价值观教育

张圆++范转红

摘 要:加强中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成性教育是事关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战略工程,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工程。因此,如何开展中小学生價值观生成性教育的问题及其研究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关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中小学生;价值观;教育

加强中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成性教育是事关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战略工程,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工程。因此,如何开展中小学生价值观生成性教育的问题及其研究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关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小县城的基础教育环境为指导,以转型时期我国社会、经济、文化为背景,以当代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基础教育教学方法,对新时期中小学生的价值观的现状及其冲突矛盾进行了调查,并就新常态下中小学生价值观生成性教育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学校环境建设,为中小学生价值观生成打好基础。

首先,丰富中小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良好校园文化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言谈举止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生成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文化引领下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健康成长、茁壮成才。其次,进行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营养来源,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开展国情、省情教育等,根据农村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优秀文学作品读本,如《唐诗三百首》、《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等优秀作品成为学生的选读教材,通过经典诵读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把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的接班人结合起来,为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再次,优化学校网络文化。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电脑等成为大多数中小学生日常必备的社交工具和学习平台。有的学校正在大力推进校园网建设,强化学生的信息教育,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由于互联网的高度开放性,有害信息和腐朽落后的文化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学生的心灵。因此强化信息网络德育教育势在必行,学校要高度重视网络上的德育教育,充分发挥网络在德育工作的特殊作用,积极主动地开展网上正面宣传和正确的信息传播,加强学生的网络法规和网络道德教育,防堵有害信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侵蚀,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家校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中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学校、家庭、社会的影响密不可分,培育工作仅依靠学校教育显然是不够的。多元化的价值观给中小学生的成长带来迷茫和混乱,家庭、社会的消极现象,直接冲击中小学生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成,如“学校五天的教育不如一个星期六天”,“学校的45分钟教育不如家长一句话,不如社会上一分钟的影响”。要想让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应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培育工作平台,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组织未成年人在学校参与敬师长,做好人道德实践,在家庭参与感恩父母,会节俭道德实践,在社会参与讲文明,懂礼仪道德实践,引导他们在家庭做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

三、抓好中小学青少年宫活动,提升学生素质

认真抓好中小学青少年宫活动,充分发挥中小学青少年宫的育人作用。中小学把少年宫活动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之一,倡导文明单位与中小学青少年宫结对共建,动员社会组织参与援建活动。例如:认真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实现以读养德;开展琴棋书画文体活动,实现以乐促智;开展科技发明、田间劳作实践活动,实现以技促能;开展乡风文明教育,实现以行育德。教育突出工作重点,积极开展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坚持开展以学有所教、困有所帮、爱有所依为主要内容的留守儿童关爱行动,搭建网格化关爱服务平台,积极创新关爱服务内容、形式和手段,形成效果好、反响好的关爱服务体系,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学校不断丰富和完善青少年宫活动内容,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锻炼中增长见识、磨砺品质、提升素质,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教育、社会公德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荣辱观教育、劳动观教育、自觉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等等,全面提高培育工作的亲和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教育学生磨炼意志、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努力培育中小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总之,要强化新常态下中小学生价值观生成性教育,学校就要丰富课外活动、培养青少年能力,就要重视中小学课程的渗透教育,使课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阵地。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有机融入到中小学的德育课程体系之中,鼓励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等内容纳入德育校本课程,让广大中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猜你喜欢
中小学生价值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我的价值观
题解教育『三问』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