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此景 润物细无声

2017-03-28 14:16张晓娟
新一代 2017年2期
关键词:课文教材情感

张晓娟

摘 要: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和方式寓于语文教学之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有效提高语文综合能力,而且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的情感教育。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指教师为再现文学作品中的意境、形象而溢于讲台的感情、激情。情感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它是我们追求真善美的原动力。要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高尚情操,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情感的熏陶。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艺术效果 语文教学法美在“情”中,用课文中点点滴滴的美去感染学生,用课本外方方面面的情来浸润心灵。与花草对话,与长天吟哦,与鸟虫共语,随春秋更替而动情,随晴雨变化而动心,赋情感与万物,用一颗爱心去关心他人,用一份责任来审视自己,用惊喜去感悟春天,用思索来总结冬季。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精于思想,富于情感,工于表达。”因此,我们要塑造学生的灵魂,净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相应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的语言,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即把教材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让学生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使之“沁人心脾”,让学生读书明理,不但“知之”,而且“好之、乐之”。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呢?

一、钻研教材,把握作者情

语文教材是情感传播的载体,凝聚着人类情感的方方面面。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结合生活经验去体验课文,努力把握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如《最后一课》中那悲壮浓郁的爱国情,《背影》中那催人泪下的父子情,《乡愁》中那强烈忧郁的思乡情等等;教师要善于把握住教材中作者的情感因素,去撞击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体会、领悟、反思教材中的情感。

二、设计导语,牵动学生情

怎样打开学生情感的窗户,激起学生情感的浪花,拨动学生胸中的心弦,精心设计一堂课的开场白尤为重要。我在导入新课时充分运用教材特征,精心设计、构思教学语言,尽快调动学生进入情境。在教授《与朱元思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欣赏导入语”,对学生进行引读:把一幅优美的山水画面打上屏幕作背景,配以《高山流水》的音乐,然后娓娓朗读导入语——“在风景如画的浙江,有一条美丽的富春江,那奇山异水,令多少仁人志士驻足忘怀、流连忘返……”——如梦的遐想,似天边传来的吟咏,牵动着学生的情思,不知不觉中,学生穿过时间的隧道,缓步走进作品,既易于理会课文的意境,又自然地获得了领悟事理的审美愉悦,收到了“先声夺人”的教学效果。

三、表情朗读,激发学生情

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而朗读是最基本的阅读方式。实践证明,教师生动富有感情的朗读可以从听觉上感染学生的思想情感。学生听中悟情,听中入情,听中动情,听中生情,达到水乳交融,和谐共振的效果。如教《赞美》一文,当我以时而悲痛、低沉、哀婉、缓慢,时而激扬、铿锵的语调读完全文,自己已是声音哽咽,热泪盈眶,学生也不禁情动于衷,泪眼模糊,此时,作者情,教师情,学生情完全共鳴了,祖国那历经苦难、饱受沧桑,农夫那勤劳勇敢、视死如归的形象已深深铭刻在学生的心中,获得了“润物细无声”的艺术效果。

四、创设情境,感染学生情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图画、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绘和动作演示等方式创造与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他们耳濡目染,进入课文中所描述的情境,触摸作者的思想感情。对写人叙事的课文,要再现人物活动的场景,想像人物的音容笑貌,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有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在教授《雷雨》时,我让学生当堂进行的戏剧表演就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总之,创设情境,注情于物,移情于境,引导学生把心放进去,入其境而知其事,明其境而通其情。

五、斟酌字句,体味作者情

如果将一篇精美的文章比作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文中丰富多彩的词语就好比生机勃勃的叶子,琳琅满目的句子好比千姿百态的树枝。“叶、枝”与“干”血脉相连。而好文章又总是有感而发,因情生文,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血脉一般贯穿文章始终,正如大树的“干”一样。教学时要认真理解词语和句子所浸润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时,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背影》)一个“又”字,本是一个很普通的副词,而在这里却有了深刻的感情,表现出我对父亲的背影产生了深深的眷恋。

叶圣陶说:“一个教师,四五十个学生,心好像融化在一起,忘记了旁的东西,大家来读,来讲,老师和学生一起来研究。”确实,当语文课堂教学充满了围炉夜话般的宽容性的时候,情感的陶冶便变得自然了,知识的传递就轻而易举了,而语文课堂才会像一个人的脉搏一样正常跳动,才会显示出勃勃生机,才会扎扎实实,才会永焕青春!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地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我相信,只要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一份爱的种子,并精心地去浇灌,去呵护,那么,孩子心灵的苗圃就会阳光明媚,春色满园,孩子个性的幼苗就会一派生机,茁壮成长,在金秋时节,我们收获的将是累累硕果。

猜你喜欢
课文教材情感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