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设计 提高教学效益

2017-03-28 13:02杨淑红
新一代 2017年2期
关键词: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方式

杨淑红

摘 要:新课程的化学教学设计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关键词: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学生获得知识及提高能力的主要渠道,新课程的化学教学设计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更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构成部分,而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就必须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

一、制定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

每节课都要有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的目标,这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积极活动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比如每节课让学生了解哪些知识,重点掌握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要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哪些实际问题?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和技巧?并达到什么程度?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并形成怎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起着决定性作用。当然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恰如其分,过高、过低或模糊不清,都不便于执行和落实。例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这节的教学目标:(一)理解什么叫反应热?(二)学会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三)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四)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计算反应热。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就会紧紧围绕着目标展开,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选择典型的例题和练习题,由浅入深,使他们逐渐掌握反应热的计算方法,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二、要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优化是指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做好精心的设计。

(一)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可以使学生精力集中,专注于课堂。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灵活多变的导入方式,如问题导入、创设情景等来导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带着问题去探讨、去学习,学习的效率定会提高。

(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重难点知识是课堂教学的精髓,一堂成功优秀的课主要看重难点知识如何处理,比如教师选择了哪些典型例题,练习题,选择怎样地方式、方法,用怎样的语言,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例如,《盐类的水解》这节课中,首先在导入时设疑:“家里蒸馒头的碱面溶于水显酸性还是碱性?”“同学们知道哪些盐溶液显中性、哪些显碱性?哪些显酸性?为什么?”当然,学生的回答不一定对,然后通过实验探究,测定几种盐溶液的PH,分析得出它们各自的酸碱性,再结合盐的类型,师生共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接着问学生,那么某些强酸弱碱盐为什么显酸性?某些强碱弱酸盐为什么显碱性?而强酸强碱盐为什么显中性?这样将本节课的中心问题摆在了学生面前,学生在问题的促使下继续寻求答案,整个课堂围绕着这几个问题去展开,通过分析、讨论、对比、归纳等教学方法,最终学生对盐溶液为什么显不同的酸碱性定会深刻理解,既突出了重点又攻破了难点。整堂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注意力集中,学习效果明显。

(三)要注重讲练结合。化学课堂教学还应注意讲练结合,选择一些适中的课堂练习,考查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这可以暴露出他们在知识接受上的不足和漏洞,起到及时反馈,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所以课堂练习要紧密围绕课堂内容,多选用难度适中,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解答的习题。

三、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

灵活的教学方式是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灵活多样,注重启发、引导。教师教的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才能被调动起来,才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较轻松的理解和掌握知识。在化学教学实践中要重视掌握好化学教学中的基本方法,如启发性讲授法、演示实验法、对比法、练习法、归纳法等,如“化学平衡”的建立,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可以引入“溶解平衡”,以“溶解平衡”的建立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针对高中学生的认识水平及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教师还要善于应用科学探究法、自学讨论法、发现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化学教师必须充分运用化学实验教学这一重要的方法,认真进行实验设计,尽量让学生动手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总结实验结论。如为了探究形成原电池的条件,《原电池》一节可设计以下实验来突破:(一)观察锌片和稀硫酸的反应;(二)将铜片与锌片接触后同时插入稀硫酸中,观察现象;(三)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通过电流计在外电路连接,再同时插入稀硫酸中,观察现象;(四)将稀硫酸换成蒸馏水重复上述实验,观察现象。上述实验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的,实验目的是让学生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经过老师的点拨,然后分析、探讨、归纳总结,最终明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这样学生不但获得了新知识,而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由上可知,化学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优化教学设计,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值得去探讨,教师在这方面下得功夫越多,教学效果越突出。

參考文献:

[1]孙宏安.新课程教学设计(科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

[2]王小蓉.提高中学化学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探索[J].考试周刊 2010(46).

猜你喜欢
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方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