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7-03-28 10:32郝如俊
新一代 2017年2期
关键词:学习能力培养方法语文教学

郝如俊

摘 要:新一轮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与创新精神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参与者、组织者和引路人的角色,才能更好地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学习能力;培养方法;语文教学

新一轮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与创新精神培养,因而教师必须做到: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改进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等。根据学生学习实际安排教学环节,组织教学活动;做一个成功的引路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领学生探索发现。

一、构建多元的对话新课堂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只有对话才能引导,才能走进心灵,才能相互倾听、接纳,才能互相造就,才能互相尊重、彰显个性。因此,语文新课堂中的阅读教学应是“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多元对话的课堂。课堂上学生之间就文本的对话是自我与他人交往的过程,是与其他精神生命交流的过程。我让学生合作互动地对话,他们既是讲授者又是倾听者,既是参与者,又是评价者。犹如声乐世界的众生大合唱,保留了每一种声音的个性,让每一位学生各展其才、各取所需、各自发展。就新课程而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角色的体现更多地在于改善和优化教学流程,使整个教学环节都充满勃勃生机与活力,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有一位老师在语文课上让学生用“虽然……但是……”造句,一位平时在课堂上常“爱捣乱”的男同学造句:“虽然我们学习很努力,但是老师还是不喜欢我。”句子造得很通顺并且很实际,道出了学生的心声,也说出了孩子的期待,但老师没有表扬却狠狠地训斥了这位学生。试问:在这种教学理念引导下的语文课,如何能创设学生良好的学习情境?如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如何能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又怎能成功地培养出学生诚实善良的思想?

二、构建自主感悟的课堂

做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语文是一门语言科学,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字、词、句、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的未来生活着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语文课的教学,更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可以从感觉能力、情感、想像能力、理解能力、语文能力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对周围人和事的观察,不等于“感觉了”。许多学生对周围的事物熟视无睹,所以要培养学生的“感觉能力”。如教“风”字的时候,告诉他们什么样的是“微风”,什么样的是“暖风”,什么样的是“一阵阵风”,什么样的是“大风”,什么样的是“狂风”。然后给出一段时间,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自由的到大自然界去感受、去观察、去体会。最后描述给老师、同学听。老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做一名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感觉了,不等于能爱憎分明,还要能正确地决定取舍。许多学生对感觉到的事物和现象麻木不仁,所以还要培养良好的情感,发展和提高审美能力。教学《荔枝》一课时,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与母亲的母子情深?在初步感知课文后,我便引导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母亲是如何关心自己的事情。孩子们充满对母亲的深爱之情,述说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教育是中国教育转型时期对教育模式的一种探索,它以引导学生主体逐步按照社会方向学会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发展自已为核心。它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成为马克思所说的具有人的类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它将建立起把服务祖国人民与实现自身价值相统一的教育机制。二是当前教学的主流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主动发展”的内涵是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主体意识,有较高的成就动机;热爱学习,求知欲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会学习,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发展方向。三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是能思考、能活动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生学得好坏取决于他们的主观努力和能動作用。教育者的种种努力,都是为使受教育者知道应该怎么学,都是为了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主动学。

四、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未来不断地获取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要依靠教师在课堂中的指导,而教学就要让学生以教材为主,课外阅读为辅,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掌握独立阅读的本领。教师要做好预习提示,做到循序渐进,“牵引扶帮”,使学生的预习有目的地进行,行之有效的进行。阅读要抓主要抓重点,爱因斯坦说:“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向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求的一切。”就是说,阅读时要抓住书中的精髓,实现由浅入深的转化,实现由多而杂向少而精的转化。阅读是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语文教师要在日常学习中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行之有效的阅读技能和技巧,那么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总之,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语文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靠日积月累、靠熏陶渐染、靠循环往复、靠长期修养来积累。

猜你喜欢
学习能力培养方法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高中语文教学探微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