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低效现象管窥

2017-03-28 17:56赵耕耘
新一代 2017年2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

赵耕耘

摘 要:纵观各大名校的课堂改革不难发现,各种高效课堂教学的模式其实都反映了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这正是异彩纷呈的教学模式的万变不离之宗!但是,伴随着对先进教学模式的大规模引进和学习,低效无效课堂也仍然顽强地大量存在。

关键词:课堂教学;低效现象;现象及对策

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的教学改革,一浪高过一浪,不断深入,不断提高,高效课堂的模式不断涌现。各地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免受种种模式的限制,我学区也如此,经过大量的调研发现课堂上存在着大量的低效成分。今仅以探究性教学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三大特征为例,对课堂教学的低效无效现象加以分析。

一、问题性

(一)问题(目标)不明确,不切合学情实际,或者出于抄袭。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导向,是课堂成败的前提。学习目标一般都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成为联结教师、学生、教材的纽带。问题(学习目标)不能合理呈现,是导致课堂低效或无效的主要原因之一。

学习目标不能用确切的语言表达出来,或者干脆没有目标意识,课堂上信马由缰。正由于学习目标的不明确,教师对于本节课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清楚,没有重点和难点的意识。

学习目标如果脱离学情实际,也会导致课堂的低效或无效。教学内容的分量、目标的高低、问题的难易、重点的突出、难点的分散等,都必须符合学情实际。否则,课堂很难摆脱低效、无效的命运。

最让人担忧的是,现在的教师普遍不钻研,不了解学情、不挖掘教材,所谓备课就是抄袭教辅资料。学习目标自然也在抄袭之列,教师对此肯定也不清楚,又怎么能符合学情实际?这样的课堂,怎么不低度效和无效呢?

(二)问题(目标)设置过多,贪多求全,不能以一当十。教师漠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放弃对教材处理的权力,对教学内容的设置过量,明显超出课时和学情的承载能力。内容过多,对其中涉及的问题事无巨细,无一遗漏。不明确课标要求、命题导向、教材结构、编者意图等,不分主次详略,所有问题和盘托出。问题设置贪多求全,不能以一当十,结果和有限的课时、学力形成巨大的矛盾,虽面面俱到但无一深入,导致低效无效。如七年级一位老师教学冰心的短文《荷叶·母亲》,先后出现了字词、主旨句、重点场景、环境与心情、赏析、拓展等六个问题。试问:就40分钟时间,如何充分探究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三)表述不准确,学生不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学习目标必须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适宜的目标必须以恰当的问题呈现出来,才能将信息准确地传递给学生。有些教师尽管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学习目标的归纳很精准,但语言表达随意、笼统,丧失目标的导向价值。问题随意会使学习偏离导向,问题笼统会丧失操作性,让学生无处着手。这些都会导致课堂的低效和无效。

二、過程性

(一)自主、合作、探究流于形式,三者配合不合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课堂教学的自主、合作、探究,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发现和生成,是为探究性教学。自主、合作、探究三者必须相辅相成,才是科学的探究性课堂。可时下,许多课堂套用公式,阉割三者的辩证关系,造成了大量的低效无效课堂。

(二)教师不作课堂巡视,不去深入了解学情。高效课堂肯定是师生配合密切,教学相长的课堂,师生共同参与知识的生成和能力的提升,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发挥得恰到好处。如果割裂教和学的血肉联系,师生扯成两张皮,彼此井水不犯河水,必然导致低效无效课堂。

新课改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精讲多练,这个过程是对师生双方的要求,并非与教师毫无关系。可实际情形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大量训练时,许多教师却事不关己。不巡视课堂、不组织教学、不了解学情、不个别辅导、不参与讨论,坐等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

三、开放性

(一)独学无助,不能合作探究。开放的课堂,必须发挥集体智慧,在思想和方法的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有些教师对课堂控制过死,不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和机会,学生因独学无友而孤陋寡闻。这既不利于具体问题的深入解决,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就算可以被动储备大量知识,但是很难提高学习能力,谈不上可持续发展。

(二)只求结论,不问过程,知识的生成性不受关注。由于时间关系或观念限制,许多教师提问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得到答案。只要出现预设的结论,不追究得出结论的过程,只问其然不问其所以然。学生也长期形成消极等待结果的惰性,不积极探究知识,泯灭了能力和思想。

(三)只求统一的标准,限制不同意见,教学容量非常有限。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或一种表述,解题的思路也通常是多种多样,尤其是注重创造性思维的现代课堂。但许多老师只求统一的标准答案,限制不同的意见,提问人数太少,学生思路不能充分打开。这样就抹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限制了能力的提升,打击了创造性思维。

课堂教学的低效无效现象,可谓形形色色,不胜枚举,本文仅就探究性教学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三个方面,举其荦荦大端。旨在让我学区的教师在进行课堂改革时务必抓住其核心,让自己的课堂步入“正轨”,免得“画虎不成反为犬”。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质疑与发现
从“会读”到“会写”的课堂教学策略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高校课堂教学探讨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关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