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责任感

2017-03-28 17:59孙辉
新一代 2017年2期
关键词:责任感培养教育

孙辉

摘 要:责任感是一个人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的一种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学生如果缺乏责任感,会对自己的学习、生活随心所欲,这必然会影响个人品德的健康发展,甚至影响学生的价值观。

关键词:责任感;培养;教育

责任感是一个人对自己、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包括国家、社会、集体、家庭和他人,主动施以积极有益作用的精神,从本质上讲既要求利己,又要利他人、利群体、利国家、利社会,而且自己的利益同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相矛盾时,要以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为重。人只有有了责任感,才能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才能真正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可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十分重要、十分必要的。

一、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责任感

孔子说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自身的行为往往比语言对学生有更强的感染力,因而,作为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榜样示范,用自己高度的责任感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即“以性格培养性格,以心灵塑造心灵”。美国心理学家班图拉认为,人们的品德行为往往是通过观察,模仿示范者榜样学习得来的。所以,在工作中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身教和言教,做好学生的表率。比如为了强调学生不随手乱扔垃圾,保持教室干净整洁,我会把废纸、粉笔头亲自放进垃圾桶,也会亲自把地面上的垃圾捡起来,以此教育学生要爱护环境卫生,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

二、榜样示范,激发学生责任感

责任意识是形成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教师要利用国旗下演讲、班会、宣传栏等方面营造有利的文化氛围,进行责任感的渗透,以达到唤醒学生责任意识的目的,同时有意识地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激发学生责任感。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他们的精神气节令人赞叹不已,归结起来,都源于高度的责任感。如大连市公交车司机黄志全在行车途中突发心脏病,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做了三件事:把车缓缓地停在马路边,并用生命的最后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地下了车;将发动机熄火,确保了车、乘客和行人的安全。他做完了这三件事,安详地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所有大连人都记住了他的名字,一个普通的工人,为了让乘客安全,他把自己的生死暂放一边,完成了自己的职责。这是一个尽职的工人,这更是一个伟大的灵魂。

三、因势利导,在生活中培养学生责任感

强烈的责任感是在小的责任心基础上逐步积累形成的。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发现闪光点,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如教室里一张櫈子倒在地上,挡在路中间,上课铃声响了,很多同学都绕它而过,这时一个学生主动把櫈子移开摆正,我抓住这一件小事,在班上热情表扬了这位同学,称赞她有极强的责任感。与此同时,我把教室按空间划分,让教室的每个地方有人管,每个人有事管。班级工作实行小组轮换制,各有分工,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另外,只要值日生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我都要及时表扬他们能把自己负责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条。慢慢的班上关心班集体,关心同学的人越来越多了。对学生的教育不仅需要认识的反复提高,更应重视行为的反复训练,以利于学生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

四、家校联合,强化学生责任感

责任是一种习惯性行为,关系到孩子价值观的形成。有了责任感,能磨炼人的意志,能够更好地克服困难,在工作中才会认真负责。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众星捧月的“小皇帝”“小公主”也就随之出现了,家里许多大人都围着孩子转。孩子能做的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家长都要为之代劳,甚至孩子上学的书包,家长都要替他们背。这样孩子就对自己应做的事就缺乏责任感。还有孩子做错了事,许多家长会代替孩子去向别人道歉,这样在无形中助长了孩子的不良习气。另外,在比学历的社会大环境下,家长将对孩子所有的期望都放在了学习上,他们认为孩子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学习。调查发现有95%的家长对孩子说过“家里什么都不用你们做,什么都不用管,只要好好地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就是我们最大的愿望了。”殊不知,他们这样无形中剥夺了孩子的责任感。没有责任心的孩子在学习中同样也会是这种态度,自己的事情,也要别人监督才能完成,比如在家做作业拖拖拉拉,家长不在旁监督,作业就不能完成。做值日时,只要老师不在场,扫把垃圾满天飞。“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对自己的事情都不愿意承担责任,更别提为别人负责了。因此,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还要向家长提出建议,尽量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做家务过程中体验自己对家庭应尽的责任,同时也能培养孩子的处事能力,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与独立性。这样,孩子将来才能对社会和家庭负责,有信心、有能力去尽自己应尽的职责,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总之,作为老师,不仅应教给学生文化课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着眼于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并将责任感的培养寓教于一切活动中。有了强烈的责任感,学生才会严于律己,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参加一切有益的活动,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只有具备高度责任感的人才会主动承担起对家庭的責任,对社会的责任,才会努力工作,报效祖国。

猜你喜欢
责任感培养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题解教育『三问』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