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在工作中的管理

2017-03-28 18:17张建军
新一代 2017年2期
关键词:纪律班级同学

张建军

摘 要:本文系统的分析了对于目前出现的“小班化教学管理”的分组的方法,学生如何在小组内积极发挥个人的积极主动性,已达到最佳的教与学的效果,使得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教学管理;小班化教育

对于目前出现的“小班化教学”,很多教师不知道如何进行班级管理,根据本人十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农村学校班级管理的管理办法。现在农村普遍都是一个班有几个或十几个学生,教师在这个儿童的世界里建立秩序,确定纪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没有纪律和秩序,教育教学的任务又很难完成,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建立各种智能管理小组能较好的达到管理目的。

一、纪律管理小组

小学生正值活泼好动的年龄,自制力很差,一声车鸣,一声鸡鸣,一声犬吠都会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一个很好看的电视剧广告,一辆玩具汽车,伙伴的一个小洋相都会成为他们的话题。铅笔飞过去,橡皮擦掉地上,我跟你借橡皮,你跟我借本子,这些活动都是课堂上的背景,如不加制止,不出二、三月课堂便会成为闹哄哄的大街。拨乱反正多了,教师分心,学生也分心,必定影响教学。

我们可设立纪律管理小组,三人至五人为一小组,组长由最好动,最不听话的孩子担任,这样就能有效控制这个好动的孩子,课堂上谁乱讲话,谁贪玩,谁注意力不集中,由组长提个醒,这样就能有效控制课堂纪律。

二、互帮互助小组

互帮互助小组要解决的仍然是教师对学生的管理问题。纪律管理能够控制班级纪律,是从能否专心上考虑的,没有照顾到学生的情感、心理。互帮互助小组就充分考虑了后面的几种情况。大家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如鱼得水。互帮互助小组创造的就是一种学生之间的友善亲密的气氛,借此来互帮互助、合作、发展。

有些同学觉得需要找个帮扶对象去帮助,两个同学也可以成为互相帮扶对象,因为常常会出现甲同学数学好、语文差,乙同学语文好、数学差,他们两个互相帮扶,取长补短。教师要帮助学生考虑,诸如自我能力,麻烦他人,面子等涉及学生自尊的事帮学生慎重挑选帮扶对象,谁和谁愿意结成帮扶对象,由学生自主选择,这样选择的对象双方都乐意,不会伤害自尊。

课堂上以学生“参与”学习为重,以讨论来展现自我为基础,以充分发表个人主见为立足点,以多角度思考、扩展视野为发展目标,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投入到自我学习中去。这就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新的教学内容做好充分的预习,这就让学生首先喜欢语文课,也就决定了语文教师切实履行教材要求,充分利用多媒体,广开语文资源,加强与生活联系,在活动参与和发挥自我中产生学习兴趣,并在喜欢语文的基础上合作探究,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有理论向实践延伸,注重学生实践延伸,注重学生实践尝试,俗话说得好,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加强学生动手动脑的训练,在操作中学会应用,在合作探究中突出自我表现,在向课外延伸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大胆参与下,由“想”转入“说”和“写”,在实践应用中受到启示。

当然,要达到以上事实,教师就不要怕学生在学习探究过程中暴露弱点和问题,大胆“放得开”,解放学生的身心,绝不能让学生有压抑感和惧怕心理,凡是学生能读的就让学生读。凡是能写能做的就让学生去写去做。凡是学生需要讨论的就让学生去探讨(或分组讨论,或独立思考,或师生讨论),要让学生充分的“动”起来,当然,这就要求学生充分的预习、讨论、质疑、思索、发言的时间,教师掌握分寸去“收”在有结果的情况下找到完美的答案。

此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已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成了整堂课的组织者,结构模式的设计者,及过程的促进者,教师所有言行只有一个目的,“教”是为了学生的更有效、更科学的“学”。

当然,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一个“度”,教师跟着学生转,这样会使一堂课教的离原本的内容太远,这就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需要精心揣摩和认真研究的内容,一堂课要达到什么目的,在学习上培养哪些能力,哪个环节需要多长时间,要有切实的把握。只要教师多费心思与教学内容的研究与教学环节的精细设计上,其效果一定会很好,学生的额语文综合素质就会在教师“教”真正指向学生“学”的目标下得以全面提升,为语文能力的长远发展扎下坚实的基础。

互帮互助小组的成员之间多是些好伙伴,有多为邻居,上学回家都是同路,课余互相帮助,一切都会在这种友好、经常、随意、无拘无束中展开。教师正可利用这种形式来进行教育管理、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

三、个性差异小组

不同性别与能力、不同性格的学生搭配在一起,组成异质小组。这里的异质是指各种能力和性别差异。通过小组可以将差异当作资源开发,当作一种优势来互补,让学生在异质小组里讨论问题,商量答案,修改作业。你做我的这门课的辅导教师,我做你的另一门课辅导教师。学生在这种小组活动有的是平等,有的是民主,有的是个性张扬。不像接受教师辅导那样,学生会在心里受到权威压抑。利用这样的小组来进行班级教学管理,是对学生的充分尊重,能让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四、纠纷调查小组

在儿童世界里,他们反映的每一件事都是“大事”,哪怕仅仅是小明碰掉了小文的钢笔,如果你给告状者一个说法,对其 作出安抚,他们不但会觉得委屈,还会觉得老师不爱他了,从而精神不振,学习无趣,甚至尝试用拳头“摆平”这件事。

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如果能依托班委会,建立三个调查小组,被同学认为办事公正,能力强的同学举荐出来,当学生间发生“纠纷”时,调解人員就要迅速介入并及时进行调解。因为调解人员是轮值当值,他们往往是班级纠纷的目击者,对谁是谁非的问题心知肚明。

在班级建设中推行小组管理,实际是教师的一种放权行为,也是对班级学生的充分信任和尊重,是一种民主平等精神的体现,还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实践创新,有利于农村学校一个班级或十几个学生的管理。

猜你喜欢
纪律班级同学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不称心的新班级
纪律
把纪律挺在前面要做到“四个在前”
美国家长怎样理解“纪律”
班级被扣分后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