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逸仙看重的杨仙逸

2017-03-28 08:52王贞虎
文史博览 2017年3期
关键词:救国宋庆龄孙中山

王贞虎

孙逸仙看重的杨仙逸

王贞虎

孙中山与宋庆龄在“洛士文”号飞机前留影

1917年,正当孙中山积极倡导航空救国,为建立革命空军而广罗人才的时候,一位气宇轩昂的英俊青年到军政府求见。孙中山见这位青年的名片上写着“杨仙逸”三个字,颇觉有趣,会见时问道:“我的名字唤逸仙,君的名字唤仙逸,两字转过来,岂不是同名?”青年人笑着答道:“这正是我景仰先生的表示啊!”

原来,这位青年人是美国归侨,他的父亲杨著昆是孙中山的同乡和密友。孙中山早年奔走海外,每过檀香山,必访杨家。年幼的杨仙逸在父亲的教育和熏陶下,自幼敬佩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和抱负,便把中山先生的字“逸仙”二字倒转过来,取名“仙逸”。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航空救国”的号召在华侨青年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杨仙逸也从夏威夷大学转入加利福尼亚州的哈厘大学,攻读机械专业,后又转到纽约茄弥时大学,专攻水陆飞机专科。他曾在国外的飞行考试中取得了万国水陆飞机驾驶执照。

孙中山听罢介绍十分高兴,和杨仙逸畅谈起“航空救国”大计,并表示要留杨仙逸在身边,着手创建革命空军。1919年,杨仙逸在福建组建了我国第一支航空队并任总指挥。翌年,他奉孙中山之命驾机回穗,任大元帅府中山飞机队队长,驾机轰炸桂系军阀莫荣新在广州观音山(今越秀山)的督军公署,莫仓皇撤走,广州即告收复。为了加快革命空军的建设速度,杨仙逸又奉孙中山之命返回美国,向华侨募捐,杨父也尽倾家资财产,终于购得飞机12架。与此同时,杨仙逸协助国民党美洲支部在纽约建立一所空军学校,聘美国专家任教,召集一批有志振兴中华的华侨青年入学。

1922年,孙中山任命杨仙逸为大元帅府航空局局长兼飞机制造厂厂长。杨仙逸在广州东郊大沙头设立了水陆飞机场,邀请苏、美、德等外籍专家为技术顾问,着手培养新一代飞行人员。孙中山对他这种在“不失主权”的前提下,“任用外才”“为我所用”的做法十分赞赏。

1923年6月,杨仙逸自行装配了国内第一架飞机,并在大沙头试飞,孙中山和宋庆龄也莅临指导。试飞就要开始了,孙中山环顾左右,问谁愿意随机试飞。全场鸦雀无声。这时,宋庆龄出人意料地表示乐意登机。飞机在广州上空做了飞行表演后,安全着陆,大家像欢迎凯旋的英雄一样涌上前去。为表达对孙夫人这种勇敢精神的敬意,在杨仙逸的提议下,这架飞机以宋庆龄在美国读书时的名字被命名为“洛士文”号。

同年秋天,为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杨仙逸随孙中山东征,讨伐军阀陈炯明。9月23日,当东征军到达博罗梅湖白沙滩时,因一枚水雷爆炸,年仅32岁的杨仙逸不幸与黄埔长洲要塞司令苏松山、鱼雷局局长谢铁良等人同时遇难。

噩耗传来,孙中山悲痛不已,遂以大元帅名义颁发褒令,表彰他“尽瘁国事,懋著勋劳”,追认他为陆军中将,并亲手为其墓碑书写了“杨仙逸先生之墓”七个大字。隔年,孙中山根据杨仙逸生前计划,在广州建立以“仙逸”命名的空军学校,以纪念这位被誉为“中国航空之父”的中国近代航空先驱。

(责任编辑:亚闻)

(邮箱:2003xyw@163.com)

猜你喜欢
救国宋庆龄孙中山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科学救国的和平使者
宋庆龄
养女眼中的宋庆龄
一生践行“科技救国”
宋庆龄与养女
民国时期孙中山邮票赏析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现代启示
属虎未必出生于1890年
听谎有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