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古城与潮商

2017-03-28 01:14王小梅
产权导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潮汕人徽商晋商

王小梅

潮州古城与潮商

王小梅

广东的潮州在唐代已是“岭南大郡”,唐元和十四年(公元八一九年),韩愈写了一首七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开首两句是“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这“潮阳”便是潮州。

来到古城潮州,位于城东韩江边的广济门城楼与跨江的广济桥是必游之处。广济门建于明洪武三年(一三七○年),楼分三层,面宽五间,仿宫殿式建筑,重檐歇山顶,配以玻璃瓦红彤壁、朱柱格子窗,雕梁画栋,显得雄伟壮观。登楼眺望,韩江水面开阔,烟波浩渺白帆点点,远处山峰如画层林叠翠,故成为潮州八景之“东楼观潮”。

而城楼对开的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建于南宋乾道七年(一一七一年),全长五百一十八米,由十九个船型桥墩和江中心的十八条梭船互相连结在一起,横卧在滚滚的韩江之上,东临笔架山,西接东门闹市,南眺凤凰洲,北仰金山,景观甚是迷人。以前桥上建有桥屋,为桥梁和过往行人提供遮护,在二○○三年维修时,把桥屋改成了十九个建在桥墩上方的桥亭。

依江修筑的潮州古城北高南低,东西略为倾斜。城北是衙署区,城南为居住区,城东为商业区,城西为手工业和平民区,整个布局以“易”为本,突出体现“北贵南富东财西丁”的特点。

贯穿于南北的通衢大道太平路,鳞次栉比屹立着四十多座建于明、清两代的石牌坊,成为潮州古城独特的人文景观。潮州还拥有文物古迹七百多处,如纪念韩愈的“韩文公祠”、宋代民居建筑“许驸马府”、集潮州木雕大成的“己略黄公祠”和始建于唐代的“开元寺”等。

潮商形成于唐朝后期,兴盛于宋元明清,中国近现代史上,潮商是继晋商、徽商之后甚具影响力和生命力的著名商帮,并一直发扬光大至今。代表人物有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著名金融家庄世平、内地富豪翘楚黄光裕和腾讯公司的马化腾等。此外,东南亚与欧洲不少国家的华人首富也多为潮商。

潮汕平原三面背山,东南临海,可耕作的面积不大,自古以来就是人多地少寸土寸金;加上明清时期潮州人口不断增加,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尖锐,经商便成为许多当地人一条重要的出路,潮州人勇于向外开拓的精神也由此形成。

同时也因有面海之利,很多潮汕人都离乡背井,到东南亚国家经商,从而打上了海洋经济和自由商业贸易的烙印。

由于明代严厉的海禁,使依赖海上贸易的许多潮汕商人失去了经济来源,于是便走上了海上走私、甚至武装船队与朝廷对抗之路;其中几股被朝廷称为“海寇”的海上大型武装势力,就有张链、吴平、林凤、林道干这样的潮汕人。

一六八四年,清政府终结海禁,把所有的出海船只编号,并在船头涂上颜色以区分不同地域:苏州黑色、浙江白色、福建绿色、潮州红色,因此潮商又别名“红头船”。

从明初开始长达两百年的海上走私贸易,使潮州商帮身上有着亦盗亦商的双重性,作风彪悍和敢于冒险便是其具体的表现。因此,尽管潮商与晋商、徽商的发迹相似,都是靠长途贩运起家,但其亦盗亦商的海贩特征,使其在商业品格上与后两者有很大的不同,经商手法也与内陆商帮大相迳庭。在长期参与海外商贸的过程中,潮商也逐渐具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开放心态。

历史上潮商与晋商、徽商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与当时统治集团的关系亲疏不同。徽商依附于朝廷经营盐、米、茶等生活必需品,成为官僚集团的代理人。而晋商开票号,替政府理财,甚至曾有朝廷的“半个户部”之称,因此他们本质上都有官商的特点,也就是所谓的“红顶商人”;其大部分商业行为基本是靠着官商勾结,搞垄断和特权交易,从而获取巨额利润。

然而当封建王朝走向衰亡时,晋商和徽商失去了所依附的权势,他们的命运也随之走向了没落。

而潮商自始至今走的则是较独立的市场之路,与朝廷瓜葛甚少,甚至一度还成为当时政府的潜对抗者。因此在长期险恶的经商环境和不懈的奋斗中,形成了冒险开拓、独立进取及开放包容的商业精神,因此潮商继晋商、徽商衰落之后仍能发展,一直走到今天,并不断发扬光大。

从历史上看,潮商虽未能像晋商和徽商那样,曾称霸中国商业,但在世界商业史上,潮商的全球性声誉,则远比晋商、徽商响亮的多。今天,潮商已被认为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最具活力和最会赚钱的经商人群之一。

就像广济桥位于江中心那十八条梭船用钢索连结成一体以抗风斗浪一样,潮汕人也格外的团结,无论走到世界哪个地方,只要是说潮汕话的商人,自然而然就抱成一团。

据说潮汕人的老乡有两种认同特征有二,一是其独特的独特的潮州方言;二则是工夫茶。在每一个潮汕人的店里或家里,都可以找到一套工夫茶具,一副茶具摆开,围坐着一帮人,一面用其独有的潮汕茶技,煮茶斟茶和品茶,一面操着潮汕话沟通感情,互通各处的商业信息。

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潮汕地区人多地少,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出外谋生,由于身处异乡,潮汕人便不得不抱团作战苦心经营,以聚敛财富。这种对地缘、血缘关系的认同意识,对于潮汕人经商确实有莫大的好处,使潮商形成了广泛持久的海外基础。

然而有长就必有短,潮汕人这种抱团精神,也令一些人从心理上排挤外地人,令外地的能人较难在潮商的圈子立足和发展。

潮汕人头脑灵活,自小在商圈里的熏陶和历练,使他们做什么事情都会预先把投入、产出和成本、利润仔细算好,绝不做赔本买卖。但这种精巧的算计,有时也不可避免地让部分潮汕人少了一些远见卓识,多了一份急功近利。潮汕有句俗话叫“百赊不如五十现”,因而有些潮汕人做什么都急于盈利套现,较少注重富于远见的长期战略性投资。

今天,世界经贸正向全球化的方向发展,曾在世界商业史上写下光彩一笔的潮商,只要努力克服自身的一些不足,继续发扬的优良传统,时刻保持学习心态、创业心态和开放心态,定会再创历史新的辉煌。

猜你喜欢
潮汕人徽商晋商
浙商理念挖掘开发晋商资源
荣欣堂:传承晋商饮食文化
传承晋商精神 再创时代品牌
晋商自主品牌|晋善晋美酒业
论“新徽商”的定义
嗜甜的潮汕人
潮剧创新要坚守“潮味”
潮汕人的生意经
徽商回归
竹枝词视野下的徽商妇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