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政府审计模式转变策略研究

2017-03-28 14:56安徽省宣城市审计局唐静灵
财经界(学术版) 2017年21期
关键词:准确性审计工作政府

安徽省宣城市审计局 唐静灵

大数据环境下政府审计模式转变策略研究

安徽省宣城市审计局 唐静灵

科技的进步和网络的发展创造出了现在的大数据环境。在大数据的环境下进行新的创新,为了实现审计技术更好的发展,为了建立更加新颖的审计模式,将审计模式变形为适应大数据环境的新模式,下面对具体情况和策略进行探究。

审计模式 创新 大数据环境

一、大数据对审计产生的影响

(一)影响审计范围

随着审计全覆盖工作的深入推进,政府审计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愈加明显,以往以抽样审计模式进行的数据分析,采用的技术比较保守,落后,审计结果的准确性较低,虽可以取得一定的成效,对结论的推论也有一定的准确性。但大数据的大环境对审计的结果造成严重的影响。首先在庞大的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庞大多变的整体难以预估,其次抽取的样本准确性较低,难以应对多变的整体,使审计的难度突然加大但审计的结果在实际意义上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效。

(二)审计的技术影响

大数据环境下,数据的改变对审计工作产生了巨大的改变,环境的变化造成以往审计模式的使用难度增加,很多审计技术不能真正的应用到实际中去,时代的变迁造成了审计技术的脱轨,不能跟上潮流的审计技术很难让以后的审计工作顺利开展。

(三)审计模式的影响

以往的审计模式面对现在的数据环境的确十分吃力,以往采用单对单的审计模式进行审计,面对数量庞大的数据,审计工作显然力不从心,在保证效率的情况下难以保证质量。

二、在大数据环境下审计方案的加强

(一)改变审计模式

想要取得更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加强审计的工作力度,就要对审计方式进行加强。不再使用以往的抽样审计技术,对数据进行全面审计,完整审计,才能得出准确的审计结果。在数据的采集分析过程中需要配备更高科技的审计系统,来支持对审计的运行过程。

(二)加强审计的技术成本投入

想要更好的进行审计,便需要加强对审计技术的提升,人员的精力有限,不能将审计能力经行有效的提升,面对大量的审计数据更加容变得疲惫,以此需要好的审计工具来解决着一难题,高科技系统设备的引进可以有效的提高审计过程中的效率难度以及审计准确性。审计人员可以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等设备高效的完善过去审计工作的不足。根据不同审计数据的不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信息技术公司开发出不同的审计工具系统也更方便日后审计工作的进行。投入资金的同时,取得显著的成效。

(三)审计工作流程的转变

省级、市级、县级审计机关在审计的过程中通过数据接口获取数据,使用风险监控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最后将数据传到审计指挥中心,审计交换中心,业务数据库大数据分析等。经过审计管理系统OA、审计现场实施系统AO以及审计结果运算系统得出结论,导出数据。

三、在大数据环境下审计模式的理想效果

先进的审计模式采用先进的技术,将审计资源更好的整合在一起,减少了维护费用和人力资源的浪费,系统的升级也解决了审计工作中花费大量时间造成审计效率低下的状况。在获取业务、财务等数据的时候对数据的获取进行更加全面的掌握,改变了以往审计工作孤军深入的困境,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透明性。将审计的结果使用放大镜放大的更为清晰。

明确审计分工,跟据职能的不同成立不同的审计项目组,审计专家组。进行项目计划的设计,根据任务不同合理分配资源,各小组协同完成项目工作。制定审计目标和年度审计计划,成立审计监督机构和审计决策机构。在审计数据的收集和转变方式上进行集中处理,在数据的存储过程中经行分阶段,分顺序流程进行存储。将数据进行筛选归类分析,跟深入透彻的了解数据的采集。对异常的数据进行更明确的管理,进行核验查证,在数据发生疑点时,将有疑点的数据进行统计。通过数据在追查资金,业务往来的动向,挖掘隐藏事件的真实发生原因。将之前汇总的疑点进行查证,审计人员在接到任务的时候,逐步核实,最后将核实结果汇总,制定解决方案。

四、结束语

政府审计模式的转变可以应对大环境数据带来的困难,同时在大环境数据环境下,也发展出更加高效的数据审计系统,这对政府的工作有着很大的提高和帮助,在未来的发展建设中,政府审计模式还会不断的转变来应对未来出现的问题。

猜你喜欢
准确性审计工作政府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中国目前开展公共政策绩效审计工作的几个难点
影响紫外在线监测系统准确性因子分析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论股票价格准确性的社会效益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