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对方向比做好细节更重要

2017-03-28 01:29聂日明
上海国资 2017年3期
关键词:城市化劳动力细节

走对方向比做好细节更重要

聂日明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经济增长无法再靠要素投入——劳动力与投资——来保持增长,只能靠技术和管理创新驱动效率提升

1990年时,中国经济总量仅占世界同期的1.60%(以美元计价),是日本的11.63%、美国的6.03%;与香港对比,1993年时,大陆有12亿人,香港不足600万人,但香港的GDP高达大陆的27.06%。25年后的2015年,中国是世界上两个10万亿美元GDP的国家之一,国民生产总值占全球的14.8%,是日本的2.5倍,相当于美国的61%,此时香港的GDP相当于大陆的一个城市。

过去的25年中国做对了什么?1990年时,中国城市化率仅有26%,城镇人口仅有3.02亿,而农村为8.4亿;限于耕地稀缺、小农耕作,农民的劳动生产率极低,仅有制造业工人的五六分之一。要保证高速的经济增长,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把农民变成市民。

中国确实走对了这条路。1990年代中后期及加入WTO以后,中国实行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深度参与全球贸易分工,低成本的劳动力让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吸纳农民进城就业,每年新增就业高达1600余万人,城市化率每年提高1.3%,超过3亿人从农村走入城市。城市人口的增长,扩张了城市的消费规模、刺激了城市的投资,尤其是住房、基础设施领域,进一步助推经济增长。围绕着这一进程,大量的制度在进步与完善,如废除收容遣送与就业歧视、拓展市场经济等,这些造就了中国20年的黄金时代。

2013年以来,中国持续面临经济衰退的压力,又有4万亿经济刺激政策的后遗症,先后出台了房地产去库存、发行地方债券置换地方债务、双创、科技创新、中国制造2025等计划,力图拯救经济。从局部来看,这些政策都可圈可点,但收效并尚十分明显,问题出在哪?

以日本为例或可解答。

日本企业创新能力强,国民教育等细节处理很好,但在大方向上日本落败了。首先是出生率下滑,导致青壮年劳动力持续缩减,引进移民也极为保守,城市化完成以后,日本经济没有增长的动能。其次,因劳动力不足而广泛实施的“年功序列工资制”,抑制了日本企业的活力,老人掌握了更多的资源,劳动力在年轻时难有出头机会,限制了日本的市场创新。反观中国,只因走对了对外开放和城市化的大方向,就足以弥补部分细节缺失的不利。

中国经济要重回高速可持续增长,关键在于走对方向,方向对,细节完善才有意义。什么是中国的方向性问题?第一,中国的城市化率虽达到56%,但仍有20%的增长空间,城市化的质量并不高,大量劳动力在城市就业,却不在城市安居和养老,抑制了消费的规模。这需要提高城市化的质量,消除户籍差别,不再强调“离土不离乡”,让劳动力在城市里“乐业”也能“安居”。第二,中国人口已经老龄化,中国需要采取必要措施;第三,中国步入中等收入国家,无法再靠要素投入(劳动力与投资)来保持增长,只能靠技术和管理创新驱动效率提升。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消除体制障碍,强化市场功能,随着城市化率与人口增长率最终会稳定下来,要寻找新的增长动能,中国迟早也要走出这一步。

(责任编辑:孙一元)

猜你喜欢
城市化劳动力细节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