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晚清与民国翻译、文学与政治的脉络书

2017-03-29 16:56吴雪晖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评介

[摘 要]本文介绍了王宏志《翻译与文学之间》一书的主要内容并对其进行了简要评介。在晚清、民国的时代背景下,该书探讨了这一时期翻译思想的演化过程,挖掘了翻译行为和事件背后更深层的理念,揭示了翻译、文学和政治三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翻译与文学之间》;翻译思想;评介

2011年,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王宏志教授的《翻译与文学之间》一书。和当前诸多翻译史研究著作大多以专著出现不同,该书是王宏志在过去十多年间所写有关翻译和文学零散文章组合成的论文集。作者指出之所以取名为《翻译与文学之间》是为了回应1994年在台湾出版的《文学与政治之间》一书,这次不加上“政治”,不是因为它超乎政治,却是因为政治(广义的)是这样理所当然地存在,无须标榜。本文拟介绍并简要评介该书的主要内容。

《翻译与文学之间》共九章,按主旨大意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二、三章,是对晚清翻译现象的考察。

第一章题为“‘叛逆的译者:中国翻译史上所见统治者对翻译的焦虑”。本章为广义上的译者研究,通过整理清中叶的官方奏折,作者讨论十八、九世纪中国的译者是怎样被统治者当做政治上的“逆者”的。中国的译者大多被称为“舍人”、“象胥”、“通事”等,承担的工作就是与小国打交道,实在没什么值得尊重的理由,更重要的一点是当统治者面对外来的压迫时,掌握外语,具备与“敌人”沟通能力的译者便更容易引起统治者的焦虑、怀疑、防范甚至敌视(王志宏,2011:2),最终建构处译者特殊的负面政治和文化位置。文章最后,作者以英国在侵华过程中对译者的倚重作对比,藉以阐明两国译者所处的不同位置如何影响中英最早交往的胜败,而由此亦证明译者对国家和社会所肩负的实际功能。

第二章题为“权力与翻译:晚清翻译活动赞助人的考察”。本章探讨赞助人在晚清翻译里所扮演的角色。作者援引勒菲弗尔的论述主要从官方和私人两个角度讨论晚清译事的复杂性。官方方面有林则徐、奕?为代表,私人方面有吴汝纶为代表。由于林则徐权力受朝廷的限制再加上当时朝廷以至整个社会意识形态并没有认为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翻译活动的“夷夏态度”,使得林则徐的翻译活动以失败告终,即使后来权力更大的奕?也受到了来自顽固守旧派的阻碍。在私人方面,吴汝纶与严复体现了赞助人与受赞助人之间的一种完整的相互推动的关系,一方面,虽赞赏严复的才华,但更重要的是吴汝纶早已留心西学,实际上他对严复是一种在诗学上的操控。而严复在当时的情况下也可以配合吴汝纶以参与他的政治活动。从这些赞助人在晚清翻译活动中的作用和角色我们可以看出晚清翻译活动的复杂性。

第三章题为“‘以中化西及‘以西化中:从翻译看晚清对西洋小说的接受”。本章考察“以中化西”和“以西化中”两种翻译态度,特别引人注目。相比于经典翻译理论中的“归化”与“异化”,这里的“以中化西”和“以西化中”有着别样的特色。作者指出,实际上,“以中化西”主要起的是“安抚人心”的作用,而“以西化中”则是为了借助西洋文学来冲击中国文学。正是由于中国读者对西洋小说的这种独特理解对晚清以至五四运动以后的创作小说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第四、五章为“文言与白话—晚清以来翻译语言的考察”。作为沟通模式的一种,翻译非常倚赖用以沟通的媒体—语言|文字,以求准确地将信息传送给译文读者。通过引用当时的实例,作者指出当时译文的地位及受欢迎的程度并不是由作品内容而是由作品的语言决定的。这也是为什么林纾用文言文翻译外国作品会比当时用白话文翻译出来的作品更为流行和受支持。

第六、七、八章是关于鲁迅个人的一些翻译理论和行为,通过分析鲁迅与周作人两者掌握外语的情况,他们的文学观念、文学倾向及《域外小说集》本身的特点后,作者指出周作人事实上承担了《域外小说集》的主要翻译工作,纠正了当时学界普遍视该书完全為鲁迅所译的不当说法。通过记录鲁迅和梁实秋之间关于翻译的论战,作者指出两人的翻译观其实是相同的,他们的论证实际上以翻译标准为幌子,进行了关于文学的阶级性,无产阶级革命问题等的论战。

最后一章题为“毕竟是文章误我,我误文章”。卞之琳的创作、翻译和政治”。晚清读者有时会混淆翻译与创作。作者指出卞之琳就是当时一位抛弃创作转向翻译的诗人。20世纪40年代以来,卞之琳从事了大量的翻译工作,重点译介了西方现代派的诗作,继而又开始翻译莎剧,达到了其翻译事业的顶峰。创作方面,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卞之琳又创作了大量的政治写实的诗。

以上是本书的主要内容及有关问题的简评,下面谈谈本书的特色与不足:《翻译与文学之间》不以陈列重要人物的理论为主,而是以梳理理论背后的思想传承为重,由此充当了时代思想的桥梁,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前文已经提到《翻译与文学之间》是由九篇论文组成,文中有相当一部分事例重复出现容易使读者觉得啰嗦,而且各个章节之间的连贯性不强。这些是本书需要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

[1]王宏志. 一本晚清翻译史的构思: 中国比较文学. 2001. (2).

[2]王宏志. 翻译与文学之间【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王宏志. 重释“信达雅”—二十世纪中国翻译研究【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9.

[4]王宁. 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化现代性【J】. 清华大学报,2002(S1):84-89.

[5]夏登山, 邵有学. 论翻译思想史的研究对象与撰写方法. 外国语. 2011. (2).

作者简介:吴雪晖(1991—),女,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评介
《抽象艺术》评介
《艺术与真理》评介
《文艺美学如何可能》评介
《统计基础》评介
《生命线的求索》评介
《〈战争论〉诠释》评介
《宝岛归清记》评介
《新四军发展史》评介
《甲午战争百年祭》评介
《历史的反思》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