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

2017-03-29 14:57陈树忠
文理导航 2017年4期
关键词:体验合作多媒体

陈树忠

【摘 要】体验式教学模式将教学的落脚点放在体验上,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亲身经历中重温课堂的魅力,给予了学生最真实的知识源泉。本文探讨了体驗式教学模式中的初中历史与社会及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体验;情境;合作;多媒体

初中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调动学生积极学习历史知识,掌握课程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历史认同感。基于这样的要求,笔者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尝试了体验式教学模式。

一、体验式教学模式中的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历史与社会在现阶段各个学科中的地位以及在教学中所占有的重要性远不及其他学科,这是应试教育留下来的“倾斜教育”的结果。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能给学生带来的不仅是对历史的认识,知识背后更多的是对民族使命感的认同,在历史的洗礼下重新认识自我,提升文化素养和情感价值。

初中阶段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是一个重要转折点,青春期的学生在校园完成对社会和世界的初步认识并建立自我认知中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与社会教学内容本身与现代生活有一定差距,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如何将学生引入其中、切身体会到历史给人类文明带来的辉煌,体验成为一个重要途径。体验式教学的开展可以通过联系具体生活、创设教学情境等途径实现,结合现实生活实际展开教学工作,在回归生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进入、在学习中体验到生活的哲理。

以往传统的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多是相关知识的固定性学习,学生在应试中也多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很难将知识点细化并形成系统的知识网。这样的学习方式往往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历史性的故事对学生来说,也许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有的老师为了应付课堂,仅仅通过绘声绘色地讲述历史事件的方式来教学,学生们仅仅在大脑中过了一遍,这种简单化的教学方式最终的教学效果如何?想必大家定会明白。应试上的硬伤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来弥补,才能让学生摆脱死记硬背的恶性循环,体验式教学给出的教学方法解答了这些问题。

二、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思想交流中获得情感体验。

新课改中不断强调的一个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不是课堂的附属,听众也不是学生应该扮演的课堂角色。老师要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的同时,开展体验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一定评价,再现历史情境,开展好主体性探究活动。在《唐的盛衰》这节课中,为了让学生深刻的理解唐太宗、唐玄宗、武则天等三位皇帝在位时期的治国措施对唐朝发展的意义,我将学生分成小组,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讨论中,自主探究,最终形成了没有开明的国家制度就不可能有开明时代出现的共识。

在主体性探究活动中,学生各抒己见的发言都是思维活跃的主动学习。老师可以以辩论和讨论的方式来让学生体验历史的辩证思维。差异性的结论和不同意见的并存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投入更为积极的探索之中,有利于学生主体性探究能力的培养。

2.情境设置体验是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另一创新。

借助多媒体、实物、图片等形式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能够将学生吸引到课堂学习中来。

(1)借助教科书中的文字图片或影像资料促进体验的形成

我国初中阶段教育的现状,很难让学生进行实地的调查,所以在历史与社会课程中运用现有的文字、图片或影像资料来学习知识,如在《草原人家》这一课的学习中,不可能在课堂上实现到草原实地体验的机会,首先用图片或影像资料来介绍草原方面的知识,引入草原放牧的生产和生活,提出相关的问题,如:如何在草原上放牧?草原上的生活是怎样的?不用太深入的问题,只要能将学生的兴趣吸引到,结合实际课堂教学进行即可,这样能够促进学生的体验形成。

再如:在《寻求中华文明的足迹》一课的学习中,老师可以借助具体的图片、实物与学生交流,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讲给学生听,达到了对中华文明的认识。虽然交流的完成是对教材进一步的认识和深化,但这也是朋友之间的分享,收获的是一堂实实在在的充实的人生体验。

(2)设定角色,引进情景剧

当代学生在认识历史时,往往会从现代的角度、自我的是非标准中出发,来认定和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这是对历史知识的一种误读,无法从中得到真实的体验。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再设历史情境,通过情境剧的形式帮助学生获得对历史的体验。例如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中,让同学们分别扮演沙俄、清政府、清朝百姓、土尔扈特部人民,将土尔扈特部的回归历程进行再现演绎,在角色中体验人物心理,达成一致的认同感。感受历史,体验角色的情境剧式的学习方法不仅是精彩丰富的,而且也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客观看待历史问题,思考人生。

再如:在“戊戌变法”这一课中,让学生在课下排演分配不同角色,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模拟当时众人反对、百姓旁观的现场氛围。通过这一体验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记忆。情景剧的形式是对学生合作能力的一次考验,同时也会给学生带来新的认识和经历,在加深记忆的同时有了对情景剧排演的经验积累。给学生展示的舞台和课堂,完成从学生到老师的主体转换。

3.合作学习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中也是一项重要内容。

合作探究教学是当前历史与社会课程改革的主流方向。课堂上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协作中完成一项教学任务应该是我们常用的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为此,教师可以将一些比较复杂的内容一一进行分解,结合小组成果来完成对课堂内容的把握。

例如:在学习改革开放时,教师在课前将全班45名学生分成8个小组,让学生分组合作走访厂矿企业、学校社区、老人长辈、查阅文献。然后合作撰写小组调查报告,制作编辑的有关改革开放成果的资料,学生兴致高,收集的材料丰富,认识也很深刻。学生在合作中深入体验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仿佛自己经历了一次历史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也在合作中实现了。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寻求更多的途径和方法来完成,在无形的竞争中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意识,加深了学生对历史内容的理解。

4.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分享的平台,加深体验。

在新媒体时代,让学生熟悉多媒体的运用,借助新的科技媒介寻求新的学习方式,不失为一种崭新的学习模式。为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相对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将“讲台”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汇报、总结、呈现自己的各种感受。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体验改革开放带给我国的变化,我将“讲台”变成“舞台”,让学生们分组展示各小组制作编辑的有关改革开放成果的资料,解说自己的收获,学生感触颇深,这比单纯的教师讲授课堂,效果好了几十倍。

分享感受的过程是一种加深学习体验的有效方式,它能够帮助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从学生的角度来重新学习的一次体验。

5.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延续对历史知识学习的体验。

在体验式教学中,“想象”是体验留给学生的布白,尤其是在对某一历史问题产生异议时,教师若能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创造自己的想象空间,这样能够获得一段属于自己的情感体验。

三、结语

综合以上论述,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在教育发展中必然留下积极的影响。但愿同行老师与我一道在教学实践中去研究,去应用。

【参考文献】

[1]冯卫东.情境教学操作全手册,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年6月

[2]南希·弗雷等,刘琳红(译).教师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年3月

[3]钟启旸.体验式课程的教学知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

猜你喜欢
体验合作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浅谈HTML5的发展与应用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