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生活化的地理教学更精彩

2017-03-29 17:34周益民
文理导航 2017年4期
关键词:大众化本土化生活化

周益民

【摘 要】要把地理课上得既活泼又有深度,就需要把知识和生活牢牢的结合在一起,让课堂回归生活,那是最好的地理教育发展之路。

【关键词】生活化;大众化;本土化;实际化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地理,就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地理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情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热情,同时将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用的知识,真正实现从地理中走进社会的目的。怎样才能使地理课堂教学生活化呢?

一、教学设计因地而异,体现“本土化”

地理教材的内容中,理性知识较多,比较抽象、枯燥、深奥、难懂。生活化的地理教学模式,就是要求教师充分挖掘地理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贴近生活,并尽量地去设置一些生活情景。由此引出地理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地理问题的存在,使学生认识到地理就在生活中,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促使学生围绕自己身边的地理问题展开探究,提高学生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例如:在学习“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的大气》”时,注意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常见的大气运动以及天气、气候等现象。如冬季坐在教室门口附近的同学,会感到冷风从近地面的门缝里钻进来,而教室内的热风从上方的门缝里流出去;春游爬山时,会感到山上比山下凉爽;我国北方冬季的寒潮、春秋季节的沙尘暴、夏季的暴雨等,都与冷锋活动有关;城市比农村的温度偏高等等。从这些学生的亲身生活体验引入到怎样区分各种锋面活动与天气、气候现象。这些生活中的情景,能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走进课堂学习。

二、教学语言通俗易懂,体现“大众化”

地理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将学到的地理知识与生活、社会密切联系的意识和习惯。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索其中隐藏的地理规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到探索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老师在讲解知识点时,所列举的例子应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的现实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如在讲“地球自转引起太阳东升西落”时,可以“坐车时感觉树木、房子向后退”为例子;讲“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变化”时,列在居民楼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时,需要考虑安装角度、采光度、楼高、楼间距等地理因素;学习“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时”时,列举“寒冷地区的民居墙体厚实,屋内建成有壁炉或火坑,窗户比较小,在冬天積雪多的地方,屋顶大多高耸;温热地区的民居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有完备的排水系统”;学习“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时,列举“世代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们,为了适应游牧这种特殊生活方式的需要,往往建造一种搭卸十分方便的民居——蒙古包;黄土高原的居民利用黄土直立性好的特点开凿窑洞来居住;西南炎热的少数民族地区以竹楼为主”;还可列举“在当今商品房的开发热潮中,开发商也在时时考虑很多地理因素,诸如商品房的地理位置是否在黄金地段,人流车流是多是少,商机如何,周边配套设施(学校、医院、商场、交通等的空间组后)是否优越,周围环境质量如何,居住小区内部的绿化环境和休闲娱乐的设计,房屋的朝向是否符合老百姓的传统意愿等等”。通过对这些与身边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实例的分析、解释,让学生确信地理既有趣又有用,使之学习地理的兴趣稳定持久,学习的主动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反馈面向现实,体现“实际化”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即教育”,它为我们指明了地理教学活动的方向。地理就在你的身边,生活需要地理,地理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用于巩固学习内容、提高能力的练习与作业应避免为练习而做练习,为做作业而布置作业。教师在布置练习、作业时应精心设置生活化情境,能使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从而获得认识、感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例如,在布置“如何用手表和太阳定方位”的作业时,可以这样设计;如果遇险者没有地图和指南针,也找不到可靠的地理参照物,如何在白天利用手表和太阳来分辨方向呢?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如下方法:将手表平放,时针指向太阳(光线射来的方向),并想象有一条线把时针与12点的夹角平分。比方说,如果是上午8点,分角线会通过10点。如在南半球时,这条分角线所指的方向即为正北方;在北半球时,这条分角线所指的方向即为正南方。还可以利用自然物体特征定方位。常言道,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的热能在自然界形成了许多间接判定方向的特征,掌握这些特征之后,即使在没有太阳的阴天仍可以依此判定方向。例如:靠近树墩、树干及大石块南面的草生长得高而茂盛,冬天时枯萎干黄得较快。树皮的南面一般比较光洁,北面则较为粗糙(树皮上有许多裂纹和高低不平的疙瘩),这种现象以白桦树最为明显,白桦树南面的树皮较之北面的颜色淡,而且富有弹性。

夏天松柏及杉树的树干上流出的胶脂,南面的比北面多,而且结块大。松树干上覆盖着的次生树皮,北面的较南面形成早,向上发展较高,雨后的皮膨胀发黑时,这种现象较为突出。秋季果树朝南的一面枝叶茂密、结果多,在北方,以苹果,红枣、柿子、山楂等最为明显。果实在成熟时,朝南的一面先染色……这样的题目与其说是做作业,还不如说是在了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学习效果与做一般习题是完全不一样的。把这样的生活实例摆出来,就让学生感觉到这不是在做题,而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了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学生就有了内在动力,学习时心情愉快,思维活跃,产生的效果自然就好。

总之,地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地理教学与社会实践密切相关,生活中处处有地理,而地理又时时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地理、用地理,也是地理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持之以恒地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体验地理问题,让学生自觉地把地理知识运用到具体生活中,拉近地理与生活的距离,感受科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参考文献】

[1]吴岱峰.基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案例分析与思考[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年09期

猜你喜欢
大众化本土化生活化
基于“主题语境”的高中英语阅读本土化研究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新媒体技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路径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大众化时代的内在困境
国内少儿音乐教育发展的困境与思考
法律移植视阈下英、德民事诉讼制度在山东租借地的“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