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江西社区体育健身环境的研究

2017-03-29 03:06夏风光童立涛
东方教育 2016年24期
关键词:革命老区体育设施和谐社会

夏风光+童立涛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江西省上饶市、鹰潭市、新余市、抚州市、宜春市和吉安市等6个地级市的社区体育管理部门、管理者和社区居民进行调查。通过分析研究得出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老区社区体育发展落后,主要表现为:社区体育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六个方面。从而制约了社区体育在构建老区和谐社会的作用。如,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比例小,社区体育的影响面不够等。但是随着老区经济的发展以及全国社区体育的发展,老区社区体育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多,活动形式朝多元化发展等。老区的社区体育在构建本地区和谐社会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主要是: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社会基础;促进民主政治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障;社区体育可以弘扬老区传统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等。

关键词:革命老区;城市社区体育;和谐社会;体育设施,体育锻炼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区体育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体育具有融洽社区生活氛围,增强社区居民的体质,推动社会政治、经济的综合发展的作用。现阶段,我国社区体育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革命老区的城市社区體育存在很多不足,还不能满足广大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本文就江西革命老区社区体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从根本上寻求革命老区城市社区居民对体育的真正所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对促进老区社区体育事业的发展,探索出利用社区体育的特点、功能与作用等来促进社区和谐的方法,为构建和谐社会中更好发挥社区体育的作用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1.2 研究意义

本课题将对江西革命老区城市社区体育现状调查研究入手,真实反映老区社区体育现状和体育需求。通过本研究将有利于充分发挥社区体育的作用,满足社区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丰富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和提高健康水平。从而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对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实现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社区体育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其背景与经济高速增长和社会变革时代有较大的关系,社区体育作为社会控制的重要形式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而引发学术界研究。多为应用性研究。从欧、美、日近年来的研究情况看,运用社会行动理论,对社区体育参与、社区体育组织结构、社区体育模式、社区体育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较为多见。

我国社区体育研究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居民生活条件和意识的改善,社区体育需求也日趋多元化。尤其是近年来,人们对保健、休闲娱乐、社交、时尚运动、自我实现的需求不断高涨,使得社区体育的重要性逐渐突显。

目前我国学者的研究主要在以下几方面的研究:1.基础理论研究:主要包括社区体育概念、功能、构成要素等方面;2.社区体育功能的研究:主要包括社区体育服务构成要素为社区体育设施服务、组织服务、指导服务、信息服务四个方面;3.应用性研究:主要包括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服务、社区体育设施服务、社区体育指导服务、社区体育信息服务等研究;4.其它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发展模式研究、社区体育政策研究、社区体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等。此类研究由于有明确发展目标,且多将社会发展作为主导因素或参考系统.有一定的研究深度,对社区体育发展作用。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课题选择开展研究的城市是:上饶市、鹰潭市、新余市、抚州市、宜春市和吉安市。这6个城市是江西省所辖11个地级市中,经济发展相对滞后(2004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全国278个城市排名如表2-1)、辖区老区土地面积较广的地级市。对这6个地级市社区居民、社区体育管理部门和管理者进行调查研究。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通过上饶师范学院图书馆、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搜集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

2.2.2 访问调查法

为了完成此次研究工作,在2008年10月至2008年12月进行了访问调查。在研究过程中访问了有关专家、教授,证实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作者对各市体育局有关人员、街道办事处负责人及社区体育负责人进行了访谈,收集老区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及社区体育的相关资料。

2.2.3 问卷调查法

2.2.3.1问卷的设计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遵循社会学问卷制定原理,结合有关专家、学者对社区体育与和谐社会的研究,制定了两种问卷:江西省城市社区体育开展情况调查(居民问卷)和江西省城市社区体育开展情况调查(管理者问卷)。

2.2.3.2问卷的发放

本次调查时间为2008年11月—2008年12月。管理者问卷采用普查的方式,对各社区体育负责人或者相关负责人以及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本研究共发放江西省城市社区体育开展情况调查(居民问卷) 1500份,回收1279份,回收率85.3%;有效问卷1032份,有效回收率80.7%。发放江西省城市社区体育开展情况调查(管理者问卷)84份,全部收回。问卷回收后,对问卷进行审查、剔除工作。发放回收以及检验情况(见表2-2)。

2.2.3.3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问卷的效度检验:本课题调查问卷请8位专家审阅,并进行效度检验。(见表2-3)

问卷的信度检验:利用再测法,随机抽取了上饶市信州区东市街道办四股头居委会50名社区居民进行测试,两周后再测与前一次结果比较,结果测得两组问卷肯得尔和谐系数为0.85,P<0.01证明问卷指标体系的可靠性。

2.2.4 数理统计法

在归类整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两种问卷所获取的全部数据资料进行了逻辑分析。

2.2.5 逻辑分析法

在研究过程中,采用类比、归纳、演绎、综合分析法,探索革命老区城市社区体育发展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发挥出的作用,并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和建议。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江西省革命老区居民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现状分析

3.1.1老区居民参与活动的人口、时间、频次

调查结果显示,老区居民参加社区体育的次数为:平均每月1~2次及以下的占30.3%,每周参加1~2次的占40.3%,每周参加3~4次占25%,每周参加5次以上的占4.4%;老区居民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时间为:每次参加体育活动30分钟以下的占30.2%,每次30~60分钟的占54.5%,60分钟以上的占15.3%。通过分析研究发现:江西老区社区体育人口仅为18.8%。

3.1.2参与社区体育居民基本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人群以女性为主,占61.8%,且年龄较大,离退休的较多,主要参加社区或单项体育协会组织的运动队和健身队,如腰鼓队、木兰拳队和秧歌队等,这些健身队大多以离退休的女性为主。而男性仅占38.2%。社区组织的活动大多以秧歌、腰鼓为主,所以女性参加的多于男性。文化程度以高中、中专为主,占35.4%,其他依次是大专及本科、初中、研究生和小学及小学以下,分别占26.8%、22.3%、7.3%和8.2%。研究生多以地方院校的教师为主。参与社区体育的人群年龄结构不合理,说明有一大部分居民还没有参与到社区体育活动中,这就要求社区体育的组织者、管理者,加大对社区体育的宣传,充分利用社区体育的娱乐性和健美性来吸引更多的人们参加体育活动。

由于中青年人迫于工作、学习压力和家庭负担,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受到限制。而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水平的提高,社区中的老年人口比例也在逐年加大。他们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参与体育活动,以保持健康、延缓衰老、扩大社会交往、消除孤独与寂寞。因此离退休人员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最多,占59%。他们进行的运动项目主要以秧歌、腰鼓、武术等,具有表演性、健身性和难度小的特征;其次是在职上班人员,占22%,他们有一定的经济和文化基础,对体育运动有科学的认识,也比较爱好体育运动,近几年在职上班人员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比例逐渐增加,他们参加的项目以球类运动为主,如篮球、足球、羽毛球和网球等,具有一定竞技性的项目。其他人员由于本身基数少,所以所占比例也小。

3.1.3老区居民闲暇时间活动情况

根据调查,打牌、下棋是江西老区城市居民闲暇时间主要活动,占63.2%;其次是看电视、电影,为45.3%,这其中大部分是在家看电视;体育锻炼仅排在第三位,为40.2%;其他依次为玩电脑、读书和看报、园艺与养宠物、逛街与游玩等,分别为31.8%、26.8%、26%和24.7%。

以上说明了老区居民对体育的作用和功能的认识不足,参加体育活动缺乏积极性,老年人喜欢看电视、打牌、玩电脑等活动,年青人则喜欢玩电脑、打牌等。没有组织,这些人极少参加体育运动。

3.1.4老区居民形成体育运动兴趣的因素

根据调查,促使老区居民形成体育运动兴趣的主要因素是:在学校期间受到的体育教育,占40.3%,排在第1位。同时居民学习掌握运动技能的途径主要也是在学校获得的。表明學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对推动群众体育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受体育明星、体育名人的影响和新闻媒体各占28.2%和27.6%,排二、三位,表明居民已经通过体育宣传、体育新闻报道认识体育,了解体育,然后参与体育。社会调查表明,终身体育者、体育爱好者、优秀运动员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可见,传播媒体的充分介入,对群众体育的发展及对体育人口的增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应充分利用媒体来加强社区体育的宣传,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同事、朋友和单位的影响也具一定作用,说明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越来越多是一种趋势,体育受到更多人的喜爱。

3.1.5老区居民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目的

在调查问卷中针对老区居民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目的共设计了8个选项(多选题)。根据年龄的不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25岁以下人群把提高运动能力、娱乐消遣和扩大社交作为进行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26一55岁之间的人群把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娱乐消遣和扩大社交作为进行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55岁以上人群把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和娱乐消遣作为进行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而在其他一些选项上,年龄的不同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如减肥、健美、提高运动技能、技巧和扩大社交这都不是55岁以上居民参加社区体育的目的。

3.1.6老区居民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

社区居民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以腰鼓、秧歌等为主要运动项目,占46.6%;小球类(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球类活动),占45.1%;武术(武术套路、木兰扇等),占44.2%。居民参加体育项目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腰鼓、秧歌和武术类活动项目的参与者以中、老年人为主,这些项目具有明显的表演性和保健性等特点,适合中、老年人的健身、娱乐的需求。主要以健身团队和运动协会的形式进行锻炼。篮、排、足等球类项目的参与者多为25岁以下的青年人,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球类项目的参与者多以26—40岁年龄段且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年青人,这些运动项目有一定的竞技性,对场地的也有一定的要求。主要以俱乐部和健身团队的形式参与活动。

3.1.7阻碍老区居民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因素

调查显示,影响江西老区居民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有:太忙、太累、没时间的占45.1%,这与居民的生活习惯有一定关系,一部分居民把时间用于打麻将、聊天、看电视等其它活动上了;组织不合理的占35.1%,主要原因是组织人员缺乏,组织水平不科学;缺乏体育指导员的占34.5%,培养方式单一,对体育指导缺乏管理;缺乏锻炼场所的占22.8%;缺乏经费的占12.8%。

3.2影响革命老区社区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3.2.1社会因素对老区社区体育发展的影响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产品己由“短缺经济时代”进入“过剩经济时代”,但文化、体育、娱乐等第三产业的需求则正处于这一转变之中,供给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决定着社会的需求,居民对群众体育的需求仍受群众体育的供给所决定。因此,社会所供给的场地、设施是影响居民是否参与体育活动的最主要的因素。而老区的体育场地、设施严重缺乏,并且种类不够丰富,成为制约社区体育的重要因素。完善和建设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丰富体育活动项目,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们参与到社区体育中来,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使社会稳定,社区和谐。

我国已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应该说从国家的角度,己经为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供了法律保证,如《体育法》第十条规定:“国家提倡公民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增进身心健康”,为公民体育权利的确认和保障提供了直接而充分的法律依据,《体育法》还强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占用和挪用己规划的群众体育配套场地设施 。老区缺乏地方性体育法规,在组织管理、奖惩措施等方面无明文规定,人们的某些体育权利没有得到保障。这是造成老区全民健身活动进展比较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舆论是公众的意见与看法,是社会全体成员或多数人的共同信念,并以言论形式表现出来的较为一致的倾向性意见。在推进体育社会化进程中,舆论的主要作用和目的是扩大体育的社会影响,增强人们的体育意识。为适应当前社区体育的发展,需要正确舆论的支持。加强对体育知识、锻炼方法的宣传报道,制造正确的舆论,使老区人们将体育健身看成一种时尚,让更多的人把参加体育活动看成是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手段。

3.2.2经济因素对老区社区体育发展的影响

可以说经济决定了社区体育的发展程度,特别是现阶段的老区,显得尤为明显。老区的经济在全国属于比较落后的,政府的主要工作是抓经济发展,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都投入不多,如各地级市在社区体育方面均没有专项经费;企事业和个人以赞助形式投入的体育经费也主要用于体育赛事的举办,但远远不能满足体育发展的需求;大部分社区体育的管理由文化站兼任,并且人员配备不齐。

3.2.3社区成员个人因素对老区社区体育发展的影响

社区成员是社区体育的活动主体。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消费习惯等都直接影响到整个社区体育的发展。

生活方式指社会整体结构及其运行状况具体而生动的反映形式,是指人们在某种价值观念指导下,各种生活活动的形式。老区居民的生活习惯是以下棋、打牌和看电视为主,长久下去将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到人的活动能力,就更加不愿进行体育运动,形成恶性循环,从而使参与者的载体——身体早早失去了锻炼的能力。因此,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对居民参与体育活动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居民的体育价值观对居民参与体育活动有很大影响。建立科学的体育价值观念和正确的“健康投资”的观念对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有着重要影响。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将促使人们在闲暇时间内以体育运动为主,其他活动所占时间减少。形成合理的体育消费习惯。

4结论

1. 数据表明,社会所供给的场地、设施是影响居民是否参与体育活动的最主要的因素。而老区的体育场地、设施严重缺乏,并且种類不够丰富,成为制约社区体育的重要因素。

2. 调查结果表明,老区缺乏地方性体育法规,在组织管理、奖惩措施等方面无明文规定,人们的某些体育权利没有得到保障。这是造成老区全民健身活动进展比较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3. 老区的经济在全国属于比较落后的,政府的主要工作是抓经济发展,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都投入不多,如各地级市在社区体育方面均没有专项经费;企事业和个人以赞助形式投入的体育经费也主要用于体育赛事的举办,但远远不能满足体育发展的需求;大部分社区体育的管理由文化站兼任,并且人员配备不齐。

4. 调查结果表明,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所组织的体育活动,其主要目的依次是沟通人际关系,培养和巩固社区感情,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身心健康、丰富和活跃业余文化生活、稳定社区的生活秩序、提高生活质量、缓解工作压力、有益家庭教育和学习体育技能。这是和社区体育的功能相吻合的。

5. 老区居民的生活习惯是以下棋、打牌和看电视为主,长久下去将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到人的活动能力,就更加不愿进行体育运动,形成恶性循环,从而使参与者的载体——身体早早失去了锻炼的能力。

6. 加强对体育知识、锻炼方法的宣传报道,制造正确的舆论,使老区人们将体育健身看成一种时尚,让更多的人把参加体育活动看成是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发【2002】8号.At:http://www.sport. gov.c n/fagui/fg002.htm.

[2]胡锦涛.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团结.人民日报,2005-02-20

[3]华景梅,徐祥辉.和谐社会构建视角下的我国社区体育发展模式[J].体育科学,2006,(7):

[4]王凯珍.对北京市城市社区体育现状的研究——兼论社区体育的定义及构成要素.北京体育大学硕士论文,1993

[5]肖淑伦.关于社区体育的几个问题.全国职工体育论文报告会获奖论文,1993

[6]王凯珍.对北京市城市社区体育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4,(6):

[7]吕树庭等.社会学视角下的社区体育——社区体育概论[J].体育文史,1993,(3):

[8]任海等.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概念、构成要素及组织特征[J].体育与科学,1998,(2)

[9]胡国雄.社区体育概念新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7(11):212.

[10]樊炳有.社区体育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7:88

[11]李云林.在浙江省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工作经验现场交流会上的讲话[R].

http://www.zjsports.gov.cn/zjty/node11/node34/userobjectlai3786.html,2006,2

[12]凌翔.上海市郊县体育活动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J].体育科研,1998,3:

[13]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72一74

[14]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94一95

[15]郭亦农等.影响我国城镇居民大众体育需求因素的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2):

[16]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汇编[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10:121

[17]中國群众体育调查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

[18]王凯珍,李相如.社区体育指导[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37

[19]顾拜旦.体育颂.At:http://www.taijisky.com/open /milian/tys/tys.htm.

[20]国家体育总局.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At:http://www.foshan.gov.cn/fsgovout/Web/Article/2005/03/02/0821301382C78768.aspx.

注释:

1.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94一95

2.郭亦农等.影响我国城镇居民大众体育需求因素的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汇编[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10:121

4.中国群众体育调查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

5.王凯珍,李相如.社区体育指导[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37

江西省社科2010规划课题(10JY 89)

猜你喜欢
革命老区体育设施和谐社会
比亚迪集团扶贫
从陕甘宁边区到解放前甘肃老区的扶贫工作回顾
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发展策略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广州: 学校体育设施将向社会开放
浅析“精准扶贫”下革命老区电子商务的发展
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探讨体育设施规划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