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杀虫剂防治甘蔗害虫试验探索

2017-03-29 12:02蔺乔仙杨世常夏银果许三绵张永港丁家盛
中国糖料 2017年1期
关键词:螟虫吡虫啉蓟马

蔺乔仙,杨世常,夏银果,孟 霞,许三绵,康 宁,张永港*,赵 弥,丁家盛

(云南省德宏州甘蔗科学研究所,陇川 678707)

几种杀虫剂防治甘蔗害虫试验探索

蔺乔仙1,杨世常1,夏银果1,孟 霞1,许三绵1,康 宁1,张永港1*,赵 弥2,丁家盛2

(云南省德宏州甘蔗科学研究所,陇川 678707)

试验结果表明,甘蔗大培土时,22%氟虫腈750mL/hm2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最好,株率防效为61.0%、节率防效为73.2%,可在各县市蔗区进行一定面积的示范防治;2%吡虫啉30kg/hm2对甘蔗叶部害虫的防治效果最好,已在甘蔗生产上进行大面积推广使用。

甘蔗害虫;杀虫剂;防治;试验

根据德宏蔗区甘蔗害虫种类多、分布广、危害重、防治成本高、单产低,肥料利用率不高的实际,为进一步筛选出高效低毒,经济环保的农药及其肥料增效剂应用于生产,为我州甘蔗产业的持续建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该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点:试验地位于陇川县景罕镇景罕红光社李兴洲蔗地,前茬作物为甘蔗,沙壤土,肥力中等,属连作型水田蔗,试验地交通方便,便于观察。供试作物:甘蔗,品种为粤糖93-159;试验地块为水田宿根蔗;防治对象:甘蔗螟虫、叶部害虫、地下害虫。试验时间:试验期限为一年,从2015年3月—2016年3月结束。

1.2 参试农药与试验设计

参试农药:15%乐斯本颗粒剂,由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20%伴能肥料增效剂,由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22%氟虫腈悬浮种衣剂,由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生产;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由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生产;2%吡虫啉颗粒剂,由天门斯普林植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

试验设计: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为增加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设3次重复,6个处理,5行区,共18个小区,试验地行长24.3m、行距1.05m、小区面积127.6m2,净试验总面积0.23hm2,以常规管理用药2%吡虫啉颗粒剂为对照(CK)。各试验处理及用药量详见表1。

1.3 试验过程及管理

上季甘蔗于2015年2月4日收砍,亩(667m2)产6t左右,2月15日火烧蔗田,进行两犁两耙后开蔗沟,2月25日下种、施肥、盖土、覆膜,5月21日上午进行试验插牌子,拔除每个小区里的枯心苗,按试验设计及小区面积称取用药量,进行施药、施肥、培土。每亩施复合肥50kg(9.5kg/小区)、普钙50kg(9.5kg/小区)、尿素40kg(7.6kg/小区),其它田间管理与大田生产相同。试验前1~3d均为小阵雨天气,试验后1~3d均为晴天。

1.4 试验调查项目及方法

于6月18日进行枯心苗调查,调查时拔出每个处理的全部枯心苗,记录各处理枯心苗数,计算防效。

甘蔗蓟马及绵蚜虫于7月31日调查,蓟马每个处理调查两个点,每点随机调查5株,计算单株蓟马量及防效;蚜虫前期调查100株甘蔗蚜群数,后期目测调查各处理的受害情况。螟虫调查:于11月17日进行调查。每个处理取中间行顺序调查30株甘蔗,调查记录各处理甘蔗的螟害株和螟害节,并计算防效。

农艺性状调查:于11月17日进行甘蔗株高、茎径及有效茎的调查。甘蔗品质分析:2015月12月3日。枯心苗防治效果(%)=(对照区枯心苗率-处理区枯心苗率)÷对照区枯心苗率×100

甘蔗蓟马防治效果(%)=(对照区单株蓟马-处理区单株蓟马)÷对照区单株蓟马×100

螟害株(节)防治效果%=(对照区螟害株(节)率-处理区螟害株(节)率)÷对照区螟害株(节)率×100

表1 供试药剂处理及用量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对甘蔗害虫的防治效果

2.1.1 对甘蔗苗期枯心苗的防治效果 为了解参试农药对蔗龟和螟虫的前期防治情况,药后30d(6月18日)进行了枯心苗防治情况调查,从调查结果(表2)看,各处理平均枯心率依次是 CK(0)<E(0.03%)<C(0.06%)<B(0.13%)<D(0.21%)<A(0.25%)。调查结果说明,各处理对枯心苗的防治效果均不如对照。

表2 各处理对苷蔗害虫防治效果

2.1.2 对甘蔗叶部害虫的防治效果 从甘蔗蓟马的防治情况 (表2)看,防治效果最好的处理依次是A(63.9%)>B(52.8%)>C(38.9%)3个处理,与对照相比,单株蓟马分别下降了1.5、1.3和0.9头/株;D、E两个处理不如对照。从甘蔗蚜虫的防治情况看,甘蔗整个生长期,各处理均没有调查到蚜虫为害。从直观上看,公顷用22%氟虫腈+30%噻虫嗪450~750mL对甘蔗蓟马的防治效果不如公顷用2%吡虫啉30kg,但从调查结果看,试验结果说明:各处理对甘蔗蚜虫的防治效果均为100%。

2.1.3 对甘蔗驻茎螟虫的防治效果 通过11月17日调查,从螟害株防治情况(表2)看,效果最好的处理依次是E(61.0%)>D(32.9%)>C(1.2%),与对照相比,螟害株率分别下降了55.5、30.0和1.1个百分点,其他处理防治效果不如对照;从螟害节的防治情况看,效果最好的处理依次是E(73.2%)、D(36.3%)两个处理,与对照相比,螟害节率分别下降了11.2和5.6个百分点,其他处理防治效果不如对照。

2.2 对甘蔗农艺性状的影响

从株高的调查结果(表3)看:株高最高的处理依次是D(259.3cm)>E(258.4cm)>C(255.8cm)>A(252.3cm),比对照分别增7.6cm、6.7cm、4cm、0.6cm,B处理与对照相若;从茎径的调查结果看:甘蔗茎径最粗的处理依次是A(2.53 cm)>B(2.51 cm),分别比对照增加0.04 cm和0.02 cm,其他处理的茎径不如对照粗;从甘蔗有效茎的调查结果看:平均有效茎最高的是处理C(75940.5条/hm2),比对照74961条/hm2多了979.5条/hm2,其他处理的有效茎均没有对照高;从甘蔗的实称产量看:平均产量处理依次是C(104038.5 kg/hm2)>A (102313.5 kg/hm2)>D(101641.5 kg/hm2)>E(99384.0 kg/hm2),与对照98199.0kg/hm2相比分别增了5839.5kg/hm2、4114.5kg/hm2、3442.5kg/hm2、1185.0kg/hm2。在甘蔗收砍时B、E两个处理鼠害偏重。

表3 甘蔗农艺性状调查结果

2.3 对甘蔗工艺性状的影响

为分析同一甘蔗品种在使用不同农药后对甘蔗品质的影响,2015年12月3日对各处理的甘蔗品质分别进行了检测,从检测结果(表4)看,各处理在甘蔗糖分、重力纯度、还原糖等各项指标均不如对照,说明甘蔗施15%乐斯本颗粒剂、20%伴能肥料增效剂及22%氟虫腈悬浮种衣剂对甘蔗工艺性状没促进作用。

表4 甘蔗工艺性状品质分析

3 小结与建议

3.1 甘蔗大培土时,2%吡虫啉30kg/hm2对甘蔗苗期枯心苗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3.2 甘蔗大培土时,22%氟虫腈+30%噻虫嗪450~750mL/hm2对甘蔗蓟马的防治效果不如2%吡虫啉30kg/ hm2,但各处理对甘蔗蚜虫的防治效果均为100%。

3.3 甘蔗大培土时,22%氟虫腈750mL/hm2+30%噻虫嗪750mL/hm2对甘蔗螟虫防治效果较为显著,与对照相比,株率防效为61.0%、节率防效为73.2%;22%氟虫腈450mL/hm2+30%噻虫嗪450mL/hm2防治效果次之,与对照相比,株率防效为32.9%、节率防效为36.3%。其它处理对螟虫无防治效果。

3.4 甘蔗大培土时,施用20%伴能3000mL/hm2对甘蔗农艺性状的影响效果规律不明显,可考虑在甘蔗种植及大培土时连续施用,进一步试验摸索其效果。

3.5 各参试农药及施用20%伴能的处理对甘蔗糖分和重力纯度的提高均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3.6 本次试验结果表明,22%氟虫腈750mL/hm2+30%噻虫嗪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最好,可在各县市蔗区进行一定面积的示范防治;2%吡虫啉30kg/hm2对甘蔗叶部害虫的防治效果最好,已在甘蔗生产上进行大面积推广使用。

[1]杨世常,康宁,郭兆建,等.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防治甘蔗蓟马试验总结[J].甘蔗糖业,2009(2):8-11.

[2]杨世常,陈寿宏,夏银果,等.40%福戈散粒剂防治甘蔗害虫试验初报[J].中国糖料,2010,32(3):24-26.

[3]杨世常,蔺乔仙,陈寿宏,等.40%福戈水分散粒剂防治甘蔗害虫多点试验[J].中国糖料,2012,34(1):21-24.

[4]赵弥,杨世常,许三绵,等.5%吡虫啉缓释粒剂防治甘蔗害虫试验[J].中国糖料,2015,37(5):38-40.

Study on Controll of Several Insecticides against Sugarcane Pests

LIN Qiao-xian1,YANG Shi-chang1,XIA Yin-guo1,MENG Xia1,XU San-mian1,KANG Ning1, ZHANG Yong-gang1*,ZHAO Mi2,DING Jia-sheng2
(Yunnan province Dehong sugarcane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Longchuan Yunnan 678707)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ed that,when sugarcane earth up,22%fipronil 750 mL/hm2had the best control effect on sugarcane borers,the control damaged stalk rates were 61.0%,the control damaged internode rates were 73.2%,and it could be further demonstrated.2%imidacloprid(30 kg/ha)had the best control effect on pests of sugarcane leaf,and had been popularized into application on a large area of sugarcane production.

cane pest;pesticide;control

S435.661

A

1007-2624(2017)01-0032-03

10.13570/j.cnki.scc.2017.01.012

2016-09-09

国家现代农业甘蔗产业技术体系(CARS-20-6-15);云南现代农业甘蔗产业技术体系建项目。

蔺乔仙(1983-),女,云南陇川人,本科,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甘蔗植保技术研究。E-mail:yangshichang18@126.com

张永港(1967-),男,云南芒市人,农艺师,主要从事甘蔗科研与管理工作。E-mail:zyg316@126.com,Tel:0692-7955346

猜你喜欢
螟虫吡虫啉蓟马
辣椒田蓟马及主要捕食性天敌昆虫种类与时间生态位
噻虫嗪、吡虫啉灌根防治苹果绵蚜及砧穗组合抗性试验
临汾:抓紧防治玉米蓟马
水稻螟虫为害烈多措并举防效好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报告
宁南县桑螟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措施
桑树螟虫性诱绿色防控技术
14C-吡虫啉在苗期油菜中的吸收、转运与分布特性
非施药植物上蓟马种群动态及优势种的生态位分析
香根草对水稻螟虫的试验及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