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那抹绿

2017-03-30 16:34张轶堤
绿色中国 2016年12期
关键词:节约中学生绿色

张轶堤

心中,最美的地方,

那里山林葱郁

那里大地染绿

那里天蓝水清

那里牧歌欢畅

……

那是,我的绿色情怀

——题记

绿,蕴含生命之色,涤荡着空气的魂魄。它美在朴实无华,不依恋繁华,也不需要衬托;它美在坚定执着,不畏惧严寒,也不在意被遗忘。绿色之美,美在自然。“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新绿之美,“杨柳千条花欲绽,葡萄百丈蔓初萦”是盛绿之美;绿色之美,更美在精神。它用强劲的生命力召唤着失意的心灵,用绽放的色彩感动着平凡的生活。我深爱着那抹绿,它的鲜活和灵动,一直流淌在我的生活中,浸染在我的生命里。

绿,我童年的主色调,那时的天总是很蓝,温热的午后,闲暇的傍晚,我总是撒欢儿地跑到离家最近的那片绿地,或听鸟语蝉鸣,或赏柳绿花红。恣意躺在树下,看阳光从树缝间洒入,温亮了身边的翠翠绿绿。日子就在眼前这惬意的绿色中欢快地流淌着。童年的绿色有好多种,柳条是嫩绿,松柏是翠绿,银杏是淡绿,河水是碧绿……绿色让小时候的时光因亲近自然而变得生动欢乐,每每忆童年,总是能看到那个染一身绿意、携欢笑而归的快乐少年。

绿,不再是生命的主旋律,当山不再青,水不再绿,当沙丘吞噬了万顷良田,洪水冲毁了可爱家园,那一抹绿色渐行渐远,森林不断减少,大气污染严重,水资源空前短缺,物种濒临灭绝。曾经,用汹涌澎湃的黄色血液浇灌出灿烂华夏文明的母亲河,面容不再清澈,嗓音也已干枯喑哑;曾经,巍峨繁茂、莽莽苍苍的大山,也褪去了绿装,满目疮痍。

难道我心中的那抹绿,仿佛只存在于小时候?

为什么要夺走这一抹绿色?夺走这春天的芳草依依,这夏天的繁花满地。

正是人类向大自然一味掠夺式的索取、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夺去了曾经的蓝天白云。但是,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满足并不能抹去我们心中的乡愁和对绿色的向往、对健康的追求。我们必须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对一切生命尊重,只有这样,我们的地球才能保持长久的生命力,才能让人类快乐的生活。

我感激这个及时觉醒的时代。面对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面对不断遥远的那抹绿色,绿色发展理念在中华大地上渐渐成长。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每个炎黄子孙都开始为实现民族复兴的绿水青山美丽中国梦而奋斗!在当下,人们追求的生活是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社会谋求的发展是保护中发展,是节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是有利于实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科学发展!黑暗中,我看到深藏心中的那抹绿泛出星星之光。

一草一木总关情,绿色生活开始悄悄回到我们身边。但总是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存在:哗啦啦的流水声还是时而响彻耳畔,明晃晃的长明灯还是时而映照眼前……我开始意识到,保护绿色、追求绿色发展不仅仅是政策、是口号,更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需要全民响应、齐心协力,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也可以为绿色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中学生,在践行低碳生活、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我建议:每人每年植一棵树,14亿棵树可以成就一片森林;每人每月节约一度电,14亿度电相当于三峡发电站18天的发电量;每人每天节约一滴水,14亿滴水相当于一户人家26个月的用水量;购物自带环保袋,杜绝“白色污染”的蔓延;将垃圾分类丢弃,实现资源的可回收利用;低碳出行、环保出行,力促“APEC蓝”“阅兵蓝”的常态化……我们能做的很多很多,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果所有中学生都行动起来,心中的那抹绿将不再遥远。

我执着于自己心中的那份绿色记忆,那里,草色青青,森林茂密;那里,空气清新,花香阵阵,绿色浸润在丰腴的土地上,流淌在澄澈的河水中。

一份流轉的绿意,芬芳了我的世界。

猜你喜欢
节约中学生绿色
节约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这样的节约要不得
节约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追踪绿色的秘密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