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抗战家书

2017-03-31 18:54陈雪梅
青年文学家 2016年34期
关键词:军魂家书烈士

陈雪梅

抗战家书,一部抗战时期的家国情怀史书,是殒身不恤抵抗外辱的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是苦难与战争硝烟中最芬芳的情愫,是烈士留给用生命守护这片土地的最后一粒革命的种子,是用筋骨迎炮火以血肉筑长城革命者的柔情铁骨,不管是用铅笔头写在纸烟盒上的字怎样模糊,那字字句句,无不浸透了一个中国军人对父母妻儿的愧疚和牵肠挂肚,不管赴刑场的囚车怎样的颠簸举笔难书,那留给家人的最后一个字,是抗战到底的铿锵誓言和以死殉国的凛然气度。

烽火连天,捍卫国土,无数的爱国青年踏上了一生中最長的旅途,杀敌报国让还没有枪高的他们离开亲人时是那样的义无反顾,战争,让稚气未脱的孩子和手持书卷的学生在枪林弹雨中成熟。方金昌——一位十七岁入党,就义时不满十九岁的烈士,在日本特务砍掉一只胳膊挖去一只眼睛后,仍借着月光给两个胞兄写下革命到底的家书,他用残断的手指蘸着眼睛里流出的滴滴鲜血,写在监狱墙壁上的诗句,让凶残的日军领略到了什么才是铮铮铁骨的中国大丈夫。

国难当头,匹夫肩负,侵略战争点燃了女人胸中的愤怒

女人们燃起了炊烟后又在炮火中嗅着焦土,母性纤细的手啊,泣着血在火焰中把伤痛缝补,战争没让女人走开,却让苍凉的大地有了爱的温度,抗战,把母爱揉进忠诚的党性与家国大义的教科书,赵一曼牺牲前写给她宝贝宁儿的绝笔,何尝不是抗日战场上每位母亲对孩儿牵念和殷殷的叮嘱。

峥嵘岁月爱无归途,战火中绽放的百合花馨香着奋勇杀敌前行的路,不论是彭雪枫84封“战地情书”,还是左权殉国前五天写给妻子的家书,不管是吉鸿昌就义当天写给妻子的诀别信还是蔡炳炎、郝梦龄、唐仁玙、戴安澜以及被傅常致妻子刻在灯柜上的致妻书,豪情革命者的温情捂暖了离别的痛,融化了相思的苦

血色的浪漫情怀在“国无宁日,何谈家全”的悲壮中激荡如鼓,白山黑水除敌寇,甘将热血沃中华的大爱凝聚成滔天巨流,这滚滚的洪流涌入志士的血管,他们用沸腾的热血和生命护卫每寸国土。

捧读一封封用生命书写的抗战家书,我盈泪的双眼一次再一次模糊,我不知道染着斑斑血迹的信纸有着怎样的温度,我也不知道战火中潦草的字迹亲人们是否辨认得清楚,我只知道有些家书还在路上,而写信的将士却已壮烈牺牲,誓死保家卫国的他们就这样永远停止了回家的脚步。

抚摸一张张褶皱不堪的抗战家书,我颤抖的脚步一次又一次驻足,我不知道那些热血男儿那些孝子慈父有着怎样的觉悟,我也不知道那些巾帼英雄该怎样惦记家中孩儿的嗷嗷待哺,我只知道声声泣血字字锥心的字里行间溢满了对亲人的眷恋,誓死捍卫国土的军人们,是爱祖国就像爱孩子一样的慈父慈母。

再读抗战家书,就是在读抗战心灵史,在读中华民族振兴的宣言书,正是昨天千万英烈们抵御外辱,以身殉国魂佑疆土,才有今天和平盛世下大中国的繁荣富强世人瞩目,致敬,染着烈士献血带着烈士体温的抗战家书。致敬,为正义与和平而战的千千万万的英烈,共和国英烈的生命不朽,他们的军魂永垂千古,军魂垂千古!

猜你喜欢
军魂家书烈士
以诗魂壮军魂
不朽的军魂
戴今吾烈士的三封绝笔信
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
清晨忆家书
以激扬文字铸不朽军魂
一封家书
军魂
一封迟到15年的家书
向烈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