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场,5发炮弹打掉美军4辆坦克

2017-04-01 23:35
文史博览·文史 2017年3期
关键词:涵洞炮兵炮弹

在革命老区河北武安市,有一个群山环抱的小山村——青烟寺村。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是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印刷厂驻地。在这个红色小山村生活着一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并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亲率炮兵战士用5发炮弹打掉美军4辆坦克、一人刺倒4个敌人的老英雄,他叫王宗重。日前,笔者出差河北时专门来到王老家里采访。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位身板硬朗、精神矍铄的老人,看上去跟他年近九旬的年龄相去甚远。

从太行山到辽沈战场

王宗重出生于1929年5月,从小家里穷,没上过学。1943年父亲去世后,逃荒到了山西辽县(今左权县)。在这里,王宗重参加了八路军,在129师385旅担任警卫员,后随部队参加多次战斗,1946年入党。1947年11月,石家庄解放,王宗重调到华北军区炮兵40团,担任2营1连2排副排长,后随部队参加了解放锦州的战斗。

王宗重所在部队的任务是解决锦州北大营之敌,具体负责打北大营山上的水塔高地。部队黑夜从北大营附近的茂山(山上有国民党驻军)山沟直插北大营,要穿过敌人封锁区。王宗重回忆说:“当时,为了不惊动敌人,马蹄用布包住,人不能咳嗽出声,就这样我们秘密潜入北大营。原以为北大营守军只有一个团,结果发现有两个团,要塞非常坚固。打了一夜,部队一个营攻进去后,全部牺牲。后来在增援部队支援下,直到第二天早8点多才拿下北大营,里面牺牲的战友和敌军尸体遍地都是。”

由于北大营水塔是锦州的水源地,因此,很快切断了锦州的水源供应,为解放锦州创造了有利条件。194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整编,王宗重所在部队整编为20兵团67军201师202团,他担任炮兵营1连1排排长。

朝鲜战场,5炮打掉美军4辆坦克

1951年6月,楊成武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 兵团入朝参战。王宗重所在的67军201师202团炮兵营从安东(今辽宁丹东市)入朝到新义州,参加了1951年8月至10月的秋季防御战役。王宗重的1排参加了阻击美军全机械化装备第7师的战斗。王宗重当时担任无后坐力炮炮兵排排长,这种炮专打坦克、碉堡,可人工携带,非常方便。此次阻击战,我军共歼灭美军1000多人,圆满完成任务。

就是在这次战斗中,王宗重亲率炮兵战士用5发炮弹打掉了美军4辆坦克。当时,在他们的阵地下有一个3号公路,公路两侧一边是敌人,一边是志愿军。在这个3号公路上美军有4辆坦克每天傍晚时分(约6点)会准时向志愿军阵地射击,破坏我军的防御工事。等敌坦克走后,部队再连夜修工事,非常被动。

为了消灭这4辆坦克,王宗重观察了两天,摸清了美军坦克出动的规律后,向首长汇报了方案:首先在敌坦克来之前潜伏在3号公路上的一个涵洞下面,然后由我方炮手用无后坐力炮近距离(40~50米)打掉敌坦克。但在我方战士下去涵洞之前必须先用火力压制住对面山上南朝鲜李承晚部队的火力,且不能被敌人发现。指挥部同意了他的方案,下午5时左右,我军首先向对面敌人猛烈开火,就在敌人晕头转向的时候,王宗重率领4名战士背了2门无后坐力炮,穿过布满荆棘的小山沟,进入3号公路。一门炮靠山根隐藏起来,另一门炮由王宗重带进涵洞下面。待王宗重他们隐藏起来后,我军不打炮了。敌人这时知道下面有了动静,枪炮向涵洞方向一阵乱打。

6点左右,3号公路上又传来了“哗啦哗啦”声,敌坦克果然来了,战士们高兴极了,总算没白下来。随着敌坦克朝我阵地“砰、砰”一阵乱打,眼看我方的工事又被破坏了,这时,战士们咬紧牙关,把力气用到了无后坐力炮上。

按先前计划,由王宗重这组负责打前面的第一辆坦克,另一门炮打敌人尾部的最后一辆坦克。“发射!”随着王宗重一声令下,第一炮打中了敌人最前面的一辆坦克,只听“哗哗”声,坦克履带被打坏了。同时,负责打尾部坦克的另一门炮由于视线不好打偏了,没打中。王宗重一看最后一辆没打中,赶忙装填好炮弹,不顾危险,跑出涵洞外,朝敌最后一辆坦克打出一发炮弹,不偏不倚正好打中履带,坦克动弹不得。中间的2辆坦克成了待宰的羔羊。王宗重的第3发炮弹和另一门炮打出的炮弹,分别击中敌人第3辆和第2辆坦克。这样,加上没击中敌坦克的一发,他们5发炮弹胜利报销了敌人4辆坦克。

这时,山上的敌人已明白了怎么回事,炮弹像下冰雹一样向5人打了过来。5人冒着密集的枪弹跑回了山上的坑道阵地。回来后清点人数,一个不缺,只是浑身上下衣服一绺一绺的,不像个样子。

正是由于这次英雄事迹,王宗重被选为1952年年底“回国汇报团”的一员,在唐山向祖国人民做了汇报演讲,并被记二等功一次。当时回国参加演讲的每3人一组分赴祖国各地,王宗重和解秀梅(电影《英雄儿女》王芳的原型,抗美援朝唯一荣立一等功的女战士),还有朝鲜人民军的一个团长分在一个组,到河北唐山做汇报演讲。

金城反击战,一人刺倒4个敌人

金城反击战是1953年7月志愿军在停战协定签订前打的一次规模较大的战役。王宗重率领炮兵排参加了这次战役。当时,他们配合一个步兵连在同一个坑道里一起作战,战士们管这种战法叫步炮协同。

一天下午5点多,“联合国军”所属的土耳其旅400多人向王宗重他们所在的山头阵地进攻。由于敌众我寡,我方边打边撤,直到撤至连部指挥所,步兵连长“挂了彩”撤到后方坑道。这时,王宗重带领炮兵排加入战斗,旁边的一班班长负责掩护他。

王宗重回忆说:“当时,有两个敌人攻了上来,要抢夺我们手中的两挺机枪,我身旁的班长(山东籍)眼疾手快,用磨得雪亮明快的修工事用的铁锹朝敌头上砍了下去,瞬间,敌人连头盔和脸被砍成了两半。这时,我急忙拿着步枪(苏式带一尺长的刺刀),从战壕里冲了出来。突然,眼前过来一个敌人端着卡宾枪,枪头带着十几公分长的刺刀,猛地朝我刺了过来。看到这一幕,我冷静地往后退了一步,用枪往外拨开敌人的枪,立即朝他的小肚子刺了过去,然后刺刀一转,用脚一蹬,将敌刺倒在地。还没等我缓过神来,突然感到背后有一阵凉风,一回头,左小腿被另一个敌人刺中,我连忙扭过头来抱住敌人翻滚在地。由于敌人人高马大,我被压在身下,怎么也翻不上来。但我没有着急,顺手抓住了敌人掐我的一只手,用力一掰,把敌人的手给掰断了,疼得敌人只顾捂手了,我迅速骑在敌人身上,先用拳头打了几下,结果敌人胳膊长,一拳打在了我脸上,我下意识地斜下身子,顺手拿出枪镗,朝敌脑袋猛打几下,顿时敌人脑浆四射而亡。这时,我身边的敌人像恶虎一样围了过来,我又拿起枪刺中了两个敌人。”

此时,双方都杀红了眼,旁边的炮兵一班班长看到王宗重身边又围上来许多敌人,顺手拿起机枪一阵扫射,几个敌人应声倒地。旁边的步兵班长,手举一个10公斤的炸药包,朝不远处要包围他的20多个敌人扔了出去,“轰”的一声炸响了,敌人死伤一片。英勇的步兵班长居然安然无恙。

战斗结束后,王宗重带领战士们撤回坑道阵地,清点人数,发现原来的160多名战士只余下20多人了。尽管战斗如此惨烈,双目失明的连指导员还不忘鼓励战士们“为祖国立功,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喊不叫”。步兵连长腿瘸了,副连长左后背负伤。战士们吃了点饼干,由于没水,就用牙膏在嘴唇边凉一下,直到夜里11点,补充新兵时,才吃上了后方送来的饭菜。

1953年秋,王宗重随部队从朝鲜回到祖国,1957年被任命为山东海阳县守备20旅教导大队长(正营级),属地方部队。1962年1月,王宗重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回乡支农,复员回到老家武安青烟寺村,先后当上了民兵连长、村党支部书记,而且一干就是18年,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退下来。

王宗重担任村支部书记期间,青烟寺村成为全县的模范村,尤其是水利建设成就显著。他根据村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低水高调,多井回流”的水利建设新思路,使全村几百亩旱地变成了水浇地。

猜你喜欢
涵洞炮兵炮弹
树上长“炮弹”
潮 汐
大运河淮安段石涵洞
装填炮弹
“炮弹”表妹
浅谈朱瑞对炮兵建设的贡献
炮兵测地训练评估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公路设计中涵洞的合理布设
积木炮弹
模糊专家理论在炮兵指挥控制系统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