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草塔抖狮子

2017-04-02 03:50宣静野诸暨市档案局
浙江档案 2017年6期
关键词:狮头抛球诸暨

宣静野/诸暨市档案局

诸暨草塔抖狮子的狮头

抖狮人抛球引狮

2014年,在诸暨草塔前店村,一项将体育、杂技与木偶技巧有机结合的表演娱乐项目——草塔抖狮子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传,宋末元初,赵氏(宋皇室后裔)与杨氏(宋名将杨继业后裔)因战乱先后避居草塔。一直以来,两氏因诸多原因明争暗斗,后又因水源灌溉问题争斗愈发激烈,直至清朝官府介入争斗才逐渐平息。当时夹在赵氏、杨氏中间的朱氏(宋理学家朱熹后裔)因受斗岩石狮启发,提议在每年二月十九传统庙会之际,台阁迎春龙狮呈祥,以示邻里和睦相处,此提议得到深受争斗之苦的赵、杨二族赞同,赵氏台阁、杨家舞龙、朱氏抖狮遂由此而来。1925年《诸暨民报五周年纪念册·风俗志》记载:“有束身习拳勇者,刀枪戟剑分队献技,有演狮搏线球者,或悬狮于架内以一人牵之擢而搏毬。”据说,草塔抖狮子至少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诸暨县志·文化篇》(1993年版)记载:“抖狮子以布、藤、篾制作,由头、腰、尾组成,着色艳丽,雄壮威武,狮置木笼中,4人扛抬,笼上设杆,杆头悬球,狮头、身、尾及球均连以索,舞时拉索,使球动狮舞。”

草塔抖狮子的狮架前有一个舞蹈性很强的抛球引狮人,可与架后的牵线人作出相当默契的配合,完成一系列广大观众喜闻乐见、观赏性很强的舞蹈动作。草塔抖狮子出行时,由4到6个身着民族服装的青年大汉扛笼而行。随着后面民间鼓乐吹奏敲打的节奏,一位抛球引狮人手拿绣球,几个筋斗翻到狮前,亮相造型后,引狮人开始抖动手中的绣球,做出一系列逗引狮子的舞蹈动作,狮子见状,立即兴奋地抖动起来,后有8人牵线,其中4人控制着彩狮,做出或跳、或抖、或扭、或举趾搔耳等各种舞蹈动作,其他四只小狮子同样合着民乐鼓点翩然起舞,其态诙谐可爱。待到观众人多之地,抛球引狮人兴致勃发,突然一招“欲擒故纵”,将彩球往远处一放,控狮者随机一放长线,笼中狮子凌空而出扑向彩球,紧接着控球人一个“鸢子翻身”, 收球在手,狮子扑抓不着,猛然退去,霎时那彩狮已随线回归笼中,摇着头张着嘴,一边做出无奈的表情,一边抖动着身体伺机待发,这样的现场表演的艺术效果极佳,常常会赢得观众的一片掌声与喝彩声。

抖狮表演

草塔抖狮木笼用上等木材制作而成,木笼长2公尺、宽1.8公尺、高3公尺,四周雕刻祥云、蝙蝠、飞凤等吉祥图案,既漂亮又威武,装饰性很强。狮身以上等的白藤为骨架,扎成狮子身段,外身饰以当地特产苎麻,染成金、红、黄三色,缝挂于狮身和身尾四肢。狮子头部的制作较为复杂,先用一个木雕范子,上面叠加猪血棉花拌成的泥料与桃花纸直至适当厚度,待到干后脱掉木模,再用彩色金粉描绘狮头。其内用红布为内衬,用苎麻饰作狮毛。抖狮所用绣球做工考究,漂亮精美,玲珑剔透,坚固耐用,再系上一条长长的红绸,美观且实用。抖狮的彩笼上还有四只小狮子,笼前有高杆挑出,上挂彩球一只,狮头、狮腰、狮尾均吊有丝质长线,表演时用拉线控制,合着锣鼓,表演各种技巧和舞蹈动作。

草塔抖狮子在“文革”中一度被废,所幸该村目前唯一既会制扎、又会表演的80多岁老人朱维法还健在,通过文化站多次上门做工作,以及在村里一些热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这项几乎失传的民间绝技终于得以恢复。1999年10月,草塔抖狮队首先在全镇老年文艺会演中表演,后通过改进装饰,于1999年至2001年连续三年进诸暨县城表演,获得群众和专家高度评价。2000年,由草塔抖狮与大头娃娃两项民间艺术合编而成民间舞蹈《金狮欢腾中国年》在诸暨文艺调演中获一等奖。2006年7月,作为两岸文化交流活动之一,台湾三立电视台记者们专程赶到草塔拍摄了草塔抖狮子的整个表演过程,并采访了村民,以文字、摄像方式全面宣传和报道了草塔抖狮子。

近年来,无论是元宵节诸暨城里的踩街活动,还是绍兴市举办的各类大型庆典活动,草塔抖狮子均受邀表演,影响力不断扩大。作为一种民间舞蹈表演艺术,草塔抖狮子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作出了积极贡献,受到群众的喜爱和好评。

猜你喜欢
狮头抛球诸暨
基于水蒸气蒸馏法的狮头柑精油提取工艺优化及成分分析
超声辅助溶剂萃取狮头柑精油及其主要成分研究
运用排球攻防技术培养学生战术意识的教学策略
诸暨人爱荷至深
抛球机的介绍及运用方法庞见维
快实效 大体量 重深度 显高度——县市报开展“两会”报道的融合探索与实践
主流媒体轻娱乐型产品的创新设计与传播手法——诸暨日报“今日签”为何能火爆刷屏
非遗进校园
卢立军作品选
爱上抛球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