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7-04-02 03:45赵一绥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研究生政治思想

赵一绥

(渤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新媒体视域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赵一绥

(渤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现代研究生大多为“90后”,他们是伴随着新媒体成长的一代群体,也是未来社会成长中的一股洪流。通过介绍新媒体的内涵及特点,分析新媒体视域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更新教育观念、拓展教育方法以及加强新媒体的监管机制等措施进行研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新媒体;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1 新媒体的内涵及特点阐述

1.1 新媒体的内涵

当前,对于新媒体涵义的确定尚未完全统一,专家们也是有着各自不同的解释。各专家学者、新媒体的使用者都从各自的角度对新媒体有着相区别的定义:美国《连线》杂志:“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新媒体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认为:“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新媒体多以移动通信技术、数字技术以及网络传媒为支撑,依靠电子通讯设备,通过卫星、无线通信网络、宽带局域网等提供娱乐和信息服务,即与传统媒体主要区别在于内容形式、载体以及传播方式等方面。

1.2 新媒体的主要特点

新媒体以网络媒体为主要表现形式,在人们的学习与生活中,新媒体凭借着自身的开放性、交互性、碎片化以及个性化等主要特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研究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心理健康发展。

1) 开放性。新媒体面向的是全体网民,它不仅在传播速度上有着优势,在受众群体方面,优势也很明显,因而实现了多方位、多角度、多功能的快捷传播,满足了大众的需求。

2) 交互性。人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运用新媒体的形式丰富多样,新媒体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进行互动的需要,新媒体把以往的单向传播转变为互动传播以及多向传播,促使人与人之间进行互动与交流。

3) 碎片化。有一种说法叫“微内容”。但这种说法只是强调了量上的特性,没有体现到特质上面。所谓新媒体的碎片化,就是简单地将传播的信息零碎的对齐起来,而没有将其进行整合,使得接受者接受的信息也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这种碎片化的特征实质上是由于去中心化造成的,且不会长久地持续下去。人类本能接收信息的需求,会使此类重整信息的中心化渠道泛起。

4) 个性化。新媒体凭借自身独特的个性与多元化特征,赋予了用户尽可能多地展示自身的平台。这种个性化的特征,调动了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使得“90后”群体拥有的独特个性也被淋漓尽致地得以展现出来。

2 新媒体对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2.1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

相对于以往的教学模式,当代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更多的实践投入其中,要求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安排,不能采取相对单一的方式,要辅助于社会实践、课外活动、论坛、交流座谈会等手段。而新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受时空限制等弊端,以快捷性、虚拟性等特征,为研究生的信息获取与学习提供了一个新的教学平台,研究生足不出户就能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时效性,从而争取“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

2.2 新媒体的多元化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获取拓宽了渠道

新媒体环境所能容纳的信息量也相对增多,使得研究生在获取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信息的时候多了很多快捷和有效的途径。很多实用信息都可以从新媒体中获得,比如一些地方相关的网站以及论坛,时事新闻网站以及发布窗口,都可以准确地获得相关信息。对于高校研究生来说,知网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在日常学习和论文创作的过程中就可以充分地将其利用起来,并且会给自己的学习和信息的获取带来大量的数据、资料,供分析和创作[2]。在对于国家政策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信息的获取上无疑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也是一个相对便捷、全方位的创新途径。

2.3 新媒体时代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与空间

新媒体环境下,不仅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理论资源,同时又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很大的实践空间。如我国的一些政治性较强的传统媒体报刊,例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杂志等报刊,同样利用新媒体进行信息传播,建立相关的网站门户来发布消息和公告,以提高信息的深刻性以及时效性。作为中国最大的政治发布中心的中央电视台也成立了中文信息服务网站,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也是毋庸置疑的[3]。此外,高校研究生还可以通过一些如数据库、资料库、在线图书馆等获取有利用价值的信息,从而突破了传统媒体的限制,使得一些理论政策、价值倾向及思想观念等更为快捷地受到传播,有助于高校研究生更为容易地进行学习与交流。另一方面,研究生的精神需求是在不断发展与成长的,新媒体所涵盖的教育资源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其内容也是比较丰富的,新媒体不仅可以满足研究生对资源方面的要求,还赋予了文化以及文明新的生命力[4]。

3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处于当下的高校研究生群体,多为“90后”。而“90后”这一代人他们是处于时代变迁的一个转折点,科技、文化以及社会形态转折的一个关键节点时期,这也就易促使这代群体形成多元的选择心理。对新媒体的热衷和喜爱,导致当代高校研究生的衣食住行、学习交友、思想发展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类社会调查显示,新媒体已然成为高校研究生群体以及大学生群体的必备工具,研究生的数字信息化生活方式特征较为突出[5]。主要表现为:

3.1 生活方式过度依赖新媒体

大多体现在对外界信息的获取以及购物上,一些订餐外卖等新媒体的发展甚至给研究生群体带来了足不出户的更大可能性,电脑和手机已经成为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2 研究生提高学习素养主要依赖于新媒体

随着新媒体的泛起,通过请教教师同学、查阅图书来解决学习问题的学生已经越来越少。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高校研究生的学习与知识获取更加便捷,他们只要手指轻轻一点,所需要的信息与知识就会一览无遗地呈现出来,满足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但是必须看到,新媒体的便捷使高校研究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逐渐减退,由于一些网络的虚拟性较强,往往使研究生群体在网络面前被误导,使其分不清正确与错误。

3.3 交友途径主要选择新媒体

微信、QQ、微博等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使其成为高校研究生最主要的交友方式,即使是面对距离自己身边很近的同学和朋友也习惯使用微信等新媒体来进行交流。同时,研究生的思想行为表达也主要通过新媒体。当代高校研究生对于国家政策和对国家的情感表达大都是通过新媒体获得与表达的,新媒体已成为获得国家相关政策与信息的一个有效的快捷途径[6]。

3.4 新媒体中一些负面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使得一些信息传播得更为迅速和多元,这就容易使得一些负面信息掺杂其中,而这些负面信息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当代研究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给他们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海量化的信息,给部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空前的压力和信息过滤率的成本,因为信息过滤是复杂的,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系统来完成相应的工作,所以他们会持续增加投入[7]。同时在新媒体环境中,每个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信息的接收者,这就易形成新媒体环境的复杂性,也引起了很多虚假信息的存在,但真正告知信息的真实性是非常困难的。

4 新媒体环境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措施

4.1 更新教育理念,紧跟时代步伐

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者口传身教的方式虽然很重要,但是相比新媒体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相差很大。而研究生这一群体自学能力又很强,教育者要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就应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新媒体思维[8]。既要认识到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又要加深自己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技能,提升自身的网络素养。在新媒体时代,教育者紧跟时代步伐,加强自身利用新媒体技能的学习与培训,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坚持以研究生这一群体为主体,不仅有利于调动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能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坚持自身在网络媒介中的高尚品德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而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4.2 拓展教育平台,提升吸引力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课堂灌输的方式进行,研究生群体通过在课堂上接受教育者教育的内容,并对其进行理解与吸收,从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在新媒体时代,课堂灌输的方式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新媒体学习方式已经成为研究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因此,高校要创新教育平台,利用网络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网站,加强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提升研究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心理健康水平[9]。同时,高校也可利用贴吧、微信、博客等形式进行传播一些具有正能量方面的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整体水平,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高校也可充分利用这些平台,在特定的时期推出相应的功能,以研究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育,提高研究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

4.3 建设监管机制,提供法律保障

对于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用新媒体的监管是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的,要有严格标准的相关法律制度,在优化新媒体环境的同时,一是要做好网民的自觉参与,二是要加强国家的关注和法律的支持。首先要加进信息审查制度,在众多良莠不齐的信息面前,要对其进行过滤和筛选,建立一种信息审查机制,保留积极良好的信息,提出负面的糟粕信息。其次是加强新媒体的立法,建立信息筛查的机制是需要相关法律法规来同时进行的,国家应该支持相关新媒体环境下的立法工作,使得一些发生在网络中的违法行为能够受到惩罚,一些被侵权的行为能够得到维护,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N].新华社,2016-12-08(1).

[2] 李晓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有效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探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63-64.

[3] 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4] 张佳.新媒体环境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5.

[5] 崔焕彩.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石油大学,2011.

[6] 王焕成.新媒体环境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导向[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41-44.

[7] 汪馨兰,戴钢书.创新与发展:新媒体环境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78-80.

[8] 施欢欢.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2.

[9] 王焕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探索与路径选择[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37-38.

(责任编辑:李 平)

A Research on Graduat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Light of New Media

ZHAO Yisui

(Academy of Marxism,Bohai University,Jinzhou 121013,China)

Nowadays most of the graduate students were born in the 1990s. Their growth is accompanied by the growth of new media and they will become a major infuence in our society in the future. Therefore much importance should be attached to thei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new media and then analyzes the opportunities as well as challenges such education has to face in the new situation. It goes further to delve into the approaches to uplif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following perspectives among others: updating educational concepts, enriching educational methods and strengthening the supervisory mechanism of new media.

new media;graduate students;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641

A

1008-5475(2017)02-0067-03

10.16219/j.cnki.szxbzk.2017.02.014

2017-03-22;

2017-04-2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KBSO88);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JG15DB030)

赵一绥(1991-),女,满族,辽宁绥中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赵一绥.新媒体视域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7,28(2):67-69,79.

猜你喜欢
研究生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