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口蹄疫的防控措施

2017-04-04 09:34曲比伍果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农牧局
兽医导刊 2017年19期
关键词:病理变化血清型水疱

曲比伍果/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农牧局

猪口蹄疫的防控措施

曲比伍果/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农牧局

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不仅发生于猪,牛、羊等动物也可发病,还能感染人。猪发生该病后,以口腔黏膜、蹄部、鼻镜、乳腺等部位出现水疱和烂斑为主要临床特征。该病传播速度较快,流行面广,成年猪发病后多为良性经过,仔猪发病后死亡率较高。一旦发生口蹄疫,常造成较严重的经济损失。在猪生产中,建立严格执行猪口蹄疫的防控制度、提高防控意识可以有效地降低该病的发生机率。本文作者从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诊断和综合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行业内相关人员针对猪口蹄疫的防控提供一定参考。

(一)病原

口蹄疫病毒属于微RNA病毒科中的口蹄疫病毒属,是RNA病毒中最小的一个。目前,世界上该病毒共有有A、O、C、亚洲1型(Asia1)和南非(SAT)1、2、3型等7个血清型与100多种血清亚型。各血清型之间没有交叉免疫现象,发病后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同种血清型的各个亚型之间仅有部分交叉免疫性。导致生产的疫苗不能提供完全免疫保护的主要原因之一。口蹄疫病毒在流行过程中、经过免疫的动物都易出现变异,而且频率很高,由于口蹄疫病毒的这种变异与突变速度加快,该病毒流行的毒株越来越复杂,这给口蹄疫的疫苗免疫带来了较大难度。

(二)流行特点

患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分泌物、排泄物、脏器、血液及猪产品等污染环境,易感动物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损伤的皮肤、黏膜等引起感染。空气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传播媒介,风速的高低直接影响猪口蹄疫病的传播速度。易感猪中,仔猪和未经免疫接种的猪接触病毒后易感染,而且临床症状也较为明显。

猪口蹄疫一般一年的四季均可发病,但冬、春季节较为严重,温度多变的季节多见,在不同的地区,流行季节不一样。目前,我国的口蹄疫疫情较为稳定,但在该病的防控中也不能忽视,据报道,世界上口蹄疫疫情分布最严重的地区在亚洲和非洲,我国当前存在的口蹄疫病毒毒株主要是古典中国型的猪毒谱系(Cathay拓扑型)、东南亚拓扑型(SEA拓扑型)、缅甸98型(MYA-98谱系)、中东-南亚拓扑型(ME-SA拓扑型泛亚谱系),还有亚洲1型口蹄疫(Asia1)。该病还可以在牛、羊、猪等动物之间传播。

(三)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该病的潜伏期为1~2 d,发病猪只以蹄部水疱为主要临床特征,发病初期体温可升高到40℃~41℃,精神沉郁,采食量减少,甚至食欲废绝。口腔黏膜先形成小水疱或烂斑,经过1 d左右的时间出现具有热、痛等典型的临床症状,水疱破裂后常形成烂斑。有的病例,母猪的乳腺处皮肤出现水疱。成年猪病例很少死亡,仔猪发病后很容易死亡,其死亡的主要原因一般是急性胃肠炎和心肌炎,其死亡率可高达100%。病死猪剖检后的病理变化主要是出现水疱和烂斑,出现的部位有口腔黏膜、咽喉部和气管部黏膜。心包出现弥漫性点状出血,心肌切面出现灰白色或淡黄色的斑点或条纹,心肌似煮肉样,俗称“虎斑心”。

(四)诊断

根据本病的流行特点、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即可做出初步诊断,在猪生产中,需要借助实验室诊断进行确诊,常用的方法有病毒分离与鉴定、血清学诊断和分子生物学诊断等。

(五)防控措施

1.预防措施。除了加强饲养管理外,需要不从疫区引进猪只及其产品,对引进的猪只进行严格的口蹄疫检疫,在口蹄疫常发季节注意减少猪群的应激,提高猪只的抗病力。另外,对猪群进行免疫接种也是较有效的措施,还可以使用康复血清或高免血清。

2.控制措施。当发生口蹄疫后,在特殊情况下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继发感染,促进病猪早日痊愈。对发病猪群进行监测,避免疫情扩散。按制定的控制计划,对疫区进行封锁、扑杀、消毒,直至解除封锁。

(略)

猜你喜欢
病理变化血清型水疱
四肢骨折后张力性水疱的处理方法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病原、流行特点、病理变化及防治
拔罐起水疱是体湿吗
《中药皮炎片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图版
通辽地区牛肉与牛肉制品沙门氏菌血清型调查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胃黏膜组织病理变化及CD45、CD72表达分析
广东地区水禽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
肺炎链球菌血清型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牛水疱性口炎的诊疗实例分析
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组织病理变化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