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布氏杆菌病的防治

2017-04-04 14:48杨登林四川省梓潼县玛瑙镇畜牧兽医站
兽医导刊 2017年17期
关键词:传染源病畜肌注

杨登林/四川省梓潼县玛瑙镇畜牧兽医站

杨颖/四川省梓潼县大新乡畜牧兽医站

牛布氏杆菌病的防治

杨登林/四川省梓潼县玛瑙镇畜牧兽医站

杨颖/四川省梓潼县大新乡畜牧兽医站

牛布氏杆菌病(也称流产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属引起的以感染家畜为主的人兽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本病列为必须通报的传染病之一,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为患病动物。

(一)流行特点

牛布病主要侵害乳牛,黄牛和水牛发病较少,一般母畜较公畜易感,幼畜具有一定抵抗力,性成熟的牛最易感。病畜和带菌动物是该病主要传染源。该病可通过饲料、饮水、饲养工具、蚊虫叮咬等直接和间接传播。

(二)临床症状

流产母牛病初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出现分娩征兆,阴唇及乳房肿大,荐部与肋部下陷,阴道黏膜发生大红色结节,阴道流出灰白色或灰色黏性分泌物,并发慢性化脓性子宫内膜炎。公牛发生睾丸炎和附睾丸炎,睾丸肿大、化脓,触压疼痛,局部淋巴结肿大,阴茎潮红,伴发小结节。

(三)病理变化

胎盘呈淡黄色胶样浸润,有出血点,表面覆有絮状物和脓液。绒毛膜充血、肥厚,有黄绿色渗出物;剖检胎儿见皮下、结缔组织发生浆液性浸润,胃中有淡黄色或白色黏液絮状物,胸腔有多量微红色积液;肠胃和膀胱的浆膜下可见有点状出血;淋巴结、脾脏和肝脏有不同程度的肿胀,有散在炎性坏死灶。病公牛睾丸、附睾坏死并形成脓肿。

(四)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可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细菌学和血清学检测。

(五)治疗

1.西医治疗。临床常用土霉素:5~10 mg/kg体重,链霉素:2~4万IU/kg体重,分别肌注,2次/d,连用5 d;也可用金霉素肌注:10~15 mg/kg体重,2~3次/d;合霉素:3万IU/kg体重肌注,2次/d,6 d为一个疗程。

2.中医治疗。金银花60g、连翘60g、当归45g、赤芍药30g、杜丹皮40g、茵陈40g、桃仁26g、黄连40g、黄芩40g、鳖甲20g、药物1剂/d,日服2次,连服7 d。

3手术治疗。适用于细菌性滑膜炎、关节炎、骨髓炎等。对脓性病灶可予手术引流。骨髓炎应予彻底清创,辅以长期抗菌治疗。脊椎炎或椎间盘感染一般无需外科引流。

(六)预防

主要采用淘汰病畜来控制该病的传播与扩散。宜从疫病的传染源、传播媒介、易感动物、生态环境等多个环节,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来控制该病发生。

1.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生物安全措施。消除或降低不良因素影响,给予牛营养全面的饲料,并注意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增强其抵抗力。

2.控制传染源。病畜和带菌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当病畜发生流产时,胎儿、胎衣、羊水、子宫分泌物、乳汁或感染公畜排出的精液,含有大量的布氏杆菌,污染周围环境,健康家畜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感染,也可经吸血昆虫叮咬而传播。因此淘汰病畜是阻止该病扩散的最有效措施

3.定期监测。布氏杆菌病的防治,必须提高监测质量,做到早期预防,及早地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严格落实好国家规定的每年两次牛监测工作,在监测净化中要做到不漏检,对监测中出现的布氏杆菌病阳性牛要及时隔离扑杀,可疑牛更要做好隔离和消毒工作。

4.严格检疫。加强布病的外堵工作,引进牛要严把检疫关,一定要隔离观察30 d以上并用牛布鲁氏菌琥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试管凝集试验(STA)等方法,进行2次检疫。对阳性牛迅速隔离,淘汰处理。对规模养殖坚持自繁自养的方针,杜绝因引进牛造成疫病的传播。

5.免疫接种。接种牛19号布鲁菌苗(简称S19菌苗),或牛45/20死菌佐剂苗,2次/年,共免疫3年,之后停免1年,实施血清学检测。

6.认真做好环境消毒。各养殖场(户)要切实做好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牲畜圈舍及街道的清圈消毒工作;牛的排泄物、流产物、死犊等污物要集中进行消毒和深埋等无害化处理;要定期对牛羊群集中饲养环境进行清理和消毒,在清理和消毒疫区时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自身感染。

猜你喜欢
传染源病畜肌注
ALA-PDT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观察
牛羊急性瘤胃臌气的治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点
家畜疾病可用蒸气疗法
反刍家畜瘤胃积食的中兽医诊治临床研究
甲氨喋呤单次肌注与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未破裂异位妊娠的对比研究
牛“青草胀”的治疗方法
聚肌胞肌注联合消疣胶囊治疗扁平疣临床观察
肺结核疾病慢性传染源的特点和预防治疗对策
UPLC-PDA-QTOF/MS分析肌注胆木注射液后大鼠血浆中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