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声乐艺术的发展对声乐教学的启示

2017-04-05 18:49王庆梅
艺术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歌唱声乐学习者

王庆梅

摘 要:声乐是一门舞台艺术,是集诗歌、文学和音乐旋律为一体的抽象艺术。它通过歌唱者自身对其的理解,用曼妙的歌声将词曲作者的思想用意诠释出来。在声乐界,无论是成名已久的歌唱家,还是初出茅庐的学生都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训练,这种基础练习实际上就是日复一日的声乐课课堂教学。

关键词:声乐教学;声乐学习

任何事业的进步和发展都要从人的思想、精神的转变和进步开始。对于艺术事业来说更是如此。世界文化艺术信息化和多元化所带来的是信息交换的便利、快捷以及各种艺术种类之间更加全面、深入的碰撞和交融。高师声乐教学是一门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融技术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课程。在高校声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每一位学生不同的生理构造和个性气质进行有针對性的指导,使每节课达到预期的效果。让师生双方都满意,这是每位高师声乐教师所追求的理想目标,虽然教学情况千差万别,教学方法因人而异,但笔者认为其中还是有共同的规律可循。在此,笔者根据多年来的高师声乐教学实践和学习探索,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1 增强学生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每一个声乐学习者的必修课。歌唱是一门以声音为基础、富有感情的艺术,声乐学习者若是心理素质不够好,在声乐表演中就会无法控制自己的气息、口腔,更不用说在歌曲中融入情感。因此,作为声乐教学者,应加强对声乐学习者的心理素质培养,在学习中,让声乐学习者体会歌曲的含义、作曲者的创作环境和创作初衷以及歌曲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情感表达方式,好的演唱技术都需要情感的支撑。声乐教学者不仅应教会学习者如何正确发声,更应教会其如何在舞台上“声情并茂”,展现自己最好的状态,甚至是“超常发挥”。

2 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有高有低,在面对不同学生时要区别教学,按照学生的自然条件、练声音域、歌唱兴趣和形象气质去严格划分。

歌唱方法一般分为美声、民族、通俗三类,音高、音色又细化为高音、中音、低音以及次高音等类型。在学生练声时,应该对其嗓音条件、音域音色和兴趣方向有较全面的了解。对于嗓音明亮且高亢的学生,要尽可能多做“u”和“o”母音的练习,因为这两个母音可以使原本明亮的声音更通畅、更圆润,有利于嗓音的保护,为其布置的练习作品也应当节奏明快、起伏较大。而对于音色黯淡、撒气漏风的学生,则要多练习“i”和“e”,因为这两个元音音色集中,能更好地锻炼声带的闭合及拉伸能力,这类学生接触的作品以舒缓、起伏较小的为宜。相对来说,嗓音条件较好的学生音域会更广阔,稍加练习就能达到满意的音高、音色;但条件一般的学生,则需通过长时间的刻苦练习以及相应的技术手段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加之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文化影响各有差异,对声音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会初步形成一些自己的唱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更要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扬长避短、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根据其突出特点来规范学生的唱法。以唱民歌的学生为例,首先嗓音要甜美、清澈、有亲和力,其次要咬字吐词必须精准清晰,发音位置靠前。

3 提高学生艺术审美能力

在声乐教学中,艺术审美能力是声乐学习综合素质培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如何提高音乐学习者的艺术审美能力成为声乐教学中一个重点。共有以下几个方法可供参考:

3.1 多看

一是看声乐书籍,虽然很多人说声乐是很抽象的,但是每本关于声乐的书,对声乐的学习都有不同的解释,多看声乐类书籍一定会有所思、有所得,对声乐学习者和声乐教学者来说,多读声乐类书籍是大有益处的。二是看他人演出,对于声乐学习者来说,看他人的演出不仅能得到美的享受,提高音乐鉴赏能力,而且可以学习到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现场演唱会出现各种突发状况,多看、多学习,对声乐学习者来说是很有益的。

3.2 多听

一是听歌曲,常听声乐歌曲,尤其是和自己所学唱法相同的歌曲,最大的效果就是能让声乐学习者喜爱上自己所学的唱法并树立一个目标。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声乐学习者有了目标和热情,对于学习声乐是大有裨益的。二是听他人的课程。多听各种水平学生的课程,可以有效提高声乐学习者对自我水平的认知能力,对于纠正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以明白的错误有很大的帮助。

3.3 多想

对于任何一个声乐学习者,声乐教学者都应告诉他们,即使歌唱方法再正确,也不能几个小时连着练习歌唱。声乐学习中,练习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更重要的就是思考,每天都应回顾上一次课程老师对自己提出了什么意见和建议以及老师指出的错误和改正方法。最重要的是在声乐课堂上,多思考得到老师的肯定的部分是怎么唱出来的,为什么那几句是正确的,如何在以后的练习中将每一句歌曲都唱出那种感觉,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歌唱水平。

4 加强声乐教育课程设置和完善

21世纪是一个政治多极化、经济一体化、文化艺术多元化的时代。一切事物的革新、发展和进步都要以人的思想与理念的变化为前提,但也必须通过具体理性的规划、设计和实施来实现。对于民族声乐教育来说,课程的规划和设置就是最主要的环节,现有的课程设置显然不足以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所以,必须对其做出相应的改革、调整和完善。而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立足民族根本,同时兼具多元化、时代化的教育理念和原则。首先,我们的民族声乐系统课程的规划和设置必须以更好地挖掘和展现我国的传统艺术内涵与魅力为主体原则,使学生对声乐艺术的认知、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刻、全面,从而使学生在高度专业化的学习过程中将自己的专业与其他声乐艺术更好地融会贯通,使其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全面提高自身的演唱水平。

在教学实践中影响声乐教学的因素还有很多,其中积极的教学反思也是提升声乐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另外,还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来实现数字化教学。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只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因材施教、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和积极反思,声乐教学才能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 石惟正.声乐教学法[M].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

[2] 王福增.声乐教学笔记[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

[3] 赵沨.中外音乐欣赏(序)[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

[4] 杨易禾.音乐表演艺术原理与应用[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歌唱声乐学习者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