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中主观色彩新的艺术建构策略

2017-04-05 20:21张元明
艺术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油画创作

张元明

摘 要:主观色彩是油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艺术价值离不开实践也离不开理论,中国艺术家在油画创作过程中,在注重主观意识的同时构建学术体系,通过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使艺术作品得到更加全面的改善,从而提升其艺术价值。本文通过对油画艺术进行分析,以望能为油画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油画创作;主观色彩;艺术构建

主观色彩的艺术构建是艺术作品价值的重要前提,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应该对主观色彩与学术理论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在时代不断发展过程中,力求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创作方式以及独有的创作风格。

1 对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中主观色彩简述

油画的创作离不开色彩,色彩是油画语言的表达工具,是油画内容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观色彩与客观色彩不同,它是艺术家感情的寄托。客观色彩是原本事物颜色的体现,主观色彩更在意对主观精神的表达,运用夸张、抽象、比喻等形式进行情感表达,艺术家通过主观色彩让精神世界在作品中得以展现,使作品更具有内涵。主观色彩是根据客观世界中的因素进行创作,创造性和想象力的结合实现对现实的再现,是艺术家的精神的寄托,也是其感性世界的投影。创作过程中,主观色彩的运用使作品表现风格与色彩产生鲜明的关系,将作品的主观和客观做到统一。艺术家在创作中根据要表现的深层含义进行创作,从而形成了极具艺术性、风格性的作品,油画主观色彩的构建要求艺术家以想象力为基础,以突出作品主观性为目的,运用想象使意向性得以表达。

1.1 主观色彩的审美功能

主观色彩会受到艺术家主观意识的影响,所以它是艺术家对于事物的一种审美体现,是在客观事物本色上的进一步强化。在油画创作中,画面上的色彩是艺术家思想情感与审美意境的具体表现。在夏俊娜的作品中,通过夸张的色彩语言将内心的浪漫、神秘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使画面的意境极其丰满。人们在观赏其作品时,能很容易地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她的精神魅力。艺术家的情感是不可见的,主观色彩的作用就是通过可见的客观事物来表达隐形的情感,使艺术家的情感与精神世界在画作中得以体现。所以,艺术家要在作品中表现自己的情感,这是对艺术家审美能力的一种挑战,只有强化自身的审美表达能力才能将情感注入作品中,在作品的内容不清晰时也能将自己内心的情感,通过夸张、暗喻、象征等方式融入画作中。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逐渐开放化,精神领域也越来越开阔,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触动感情的作品更加容易得到人们的喜欢——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感同身受。主观色彩的运用也越来越关键,以下是几方面特点。

主观性:梵高的作品《向日葵》,其夸張的形体和激情四射的色彩使人眩晕,每一朵向日葵都充满了强烈的生命力,使人精神振奋,在观赏的过程中,观赏者更加容易感受到梵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作品中的主观色彩表现的不仅仅是客观的事物,还有对自身主观感受、感情的表达,是创造力的具体表现,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相对统一又互相对立,给人们在视觉上强烈反差,艺术家在色彩中代入主观感情来表达自己的主观世界。因此,色彩更具有主观性,客观事物只是一个表达主观情感的媒介。

象征性:象征是抽象意识借助实际事物进行的一种暗示性表达方式。每种色彩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如红色代表着热情、活泼、热闹、温暖、革命、幸福、吉祥等,[1]绿色代表希望、清爽、生长、理想等,灰色代表平凡、沉默、寂寞、忧郁以及消极等。色彩能够表现原有事物的本色,还能将意念进行象征性的表达。法国作家曾说:“色彩是思想的结果,而不是观察的结果。”在高更的作品《白马》中,画家的激情通过色彩得以完全释放,作品中通过大片的红、蓝、绿色相互呼应,构成的整体画面非常和谐,在画中,高更通过黑色来减弱色彩对比产生的杂乱感。高更用色块之间的相互衬托来描绘光线的穿透力,而不是用常规的光线颜色,最后呈现出来的作品给人的感觉是既简洁质朴又绚丽夺目。梵高的《向日葵》,也是通过色彩的象征性来表达友情和希望。在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中,运用色彩的象征性表达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创作方式,通过象征的手段,表达客观事物的同时也表现主观感受。

装饰性:装饰性的色彩描绘言简意明,采用简单的线条勾勒然后将色块平涂的方式,是自然色彩与想象色彩的完美结合。马蒂斯作品《开着的窗户》的画面中,窗户占了很大一部分,墙门只占了很小的一处。窗口对着外面的世界,在阳台上摆着长满藤蔓的花盆,窗外是大海、船只、天空,内墙与窗口用紫色、橙色、蓝色以及绿色简单的线条进行描绘,大海与船只以及天空也是简单的色块相接的方式,装饰性的绘画方式,将窗外的事物描绘的真实又具有诗意。韦亚尔也运用装饰性的绘画方式创作出了许多作品,在作品中通过平面色彩与装饰美感的结合,使作品的艺术审美性得到了提升。[2]

1.2 主观性与主观色彩的关系

在创作过程中,主观色彩的形成离不开艺术家的主观意识,主观的感性情感被理性所指导,同时受理性支配。艺术家的主观意识促进艺术的产生,艺术家心中对客观事物的理解有了感性的认知才能明确创作的方向,像是人的眼睛,看不见就不会有方向,创作意识是艺术家的个人魅力所在,作品的艺术价值就体现在这里。油画发展至今,已经不再受客观事物描绘手法的制约,其看重的是艺术家们的主观创造性——艺术家对于客观事物的想象力,以及情感在作品中的体现才是现代油画创作的重点所在。

对客观事物的描绘是艺术的表现形式,在形式与色彩的表达上,却是由主观思维决定的,艺术家要以具体事物的颜色,也就是客观色彩为基础,将客观事物的颜色通过意境想象进行审美再创造,将客观颜色提炼成主观意识想表达的主观色彩,使其成为艺术的最终表达形式,从而体现艺术美。主观意识与主观色彩表现具有一致性,主观色彩是主观意识色彩的具体表现,是对画面进项实际的表达,也是艺术家想象力的表现。

艺术家主要通过实际创作的作品表达自己的精神情感,而作品的完成又离不开色彩的表现,普通的客观事物需要客观颜色进行表现,而主观意识就必须要经过主观颜色来表达,主观色彩是艺术家主观意识的纸上再现。将艺术家的感情融入客观事物中,实现了现实与抽象的结合。知识是不可抄袭的个人资产,生活中唯有思想不可偷。所以,主观色彩是艺术家精神世界、内在艺术涵养的综合体现,其具有非凡的研究意义。

2 中国当代油画主观色彩的艺术构建

2.1 中国当代油画在精神构建方面

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油画在创作方法和主观色彩语言上都有了一定的提升,油画的精神构建也要随着经济时代的发展进行不断地发展创新。主观色彩是油画创作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主观色彩是艺术家传达其作品的思想的重要途径,也可以从主管色彩中体现艺术家的绘画个性和艺术风格。當前的许多艺术家意识到自己的创作思路和观念出现了问题,正在积极地改变和完善,通过与当下社会环境相结合寻求更好的主观色彩表现方式。时代的转变,使得色彩要进行不断的发展创新,只有不断发展构建色彩内容,才能将人的感情思想内容加以表达。艺术作品的创作离不开时代背景,艺术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艺术定位,明确自己的创作发展方向,在时代发展过程中把握住时代精神的发展方向,对主观色彩进行构建。同时,中国当代油画作品中也涌现出许多强调主观色彩重要性的作品,各种形式不断涌现,说明对精神构建的优化意识在不断地加强,主观色彩新的艺术构建正在全面的发展。

在时代的发展中出现的新的绘画方式、色彩的认知以及绘画技法,激发了艺术家们的创作兴趣与才能,使其在作品的艺术风格和艺术价值上都得到了新的认知与理解,从而运用到新的模式中进行作品创作。主观色彩在艺术品的创作中也一直在被强调和运用,例如,艺术家韦尔申在创作中喜欢运用平涂方式增强作品中的人文象征性表达,他将画面色彩进行高度的归纳概括,减少表面视觉的色彩相互融合,将色彩的协调内化,更注重大画面主体与背景的整体色彩的协调性,并将此处理手法强化到极致,却没有越过专业艺术作品与装饰画的判断标准,作品形成明显的个性化艺术特征。每一位艺术家应该在主观色彩上进行深入的研究,使主观色彩得到创新与发展,在主观色彩得到重视的同时,优化的学术理论也相当重要,健全的理论能使艺术作品在创作中更好地发展。

2.2 中国当代油画的学术理论构建

中国当代油画的发展中,学术理论一直被忽略,油画视觉效果成为了人们评判油画价值的主要依据,造成油画创作的学术性不足。油画画面的构成不能成为油画艺术的全部,还应该与油画的学术观相结合。学术应该脱离画面构成,依附于画面的学术称不上学术,当代中国油画在学术上还缺少具体统一的理论体系。理论来源于实践却高于实践,要满足油画发展需求就应该构建独立学术体系。怎样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是我们要去思考的问题,也是油画的发展需求。

第一,题材理论的构建。题材作为油画创作的基础,是油画表现审美观念的具体需求和体现,中国当代油画题材具有多元化的特点,理论形态的基本组成包括题材中审美因素、内在功能以及组成形式,这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题材的社会话语权是艺术价值的具体表现,作为绘画的语言功能,题材的理论构建是不容忽略的。题材是社会背景的体现,不管是历史、革命、叙事、人物、风景等都是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具体写实,不仅是简单的作品呈现,更是精神的传达,作品中寄托着画家的情感,凝聚着具有时代性的思想。1982年,高小华创作的油画《赶火车》再现了人民大众赶火车的普通场景,不失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3]1984年,呈丛林的《华工船》,是以19世纪的华工为题材,反映了当时华工背井离乡、漂洋过海的血泪史。李自健的《南京大屠杀》以屠、生、佛三联组成,再现了1937年日军在南京屠城的暴行:在成堆的尸体面前,两个日军士兵在擦拭军刀上的血;一个幸存的孩子在成山的尸体上哭喊;一位血染僧袍的僧人在为死难者收尸。[4]这是一幅让所有中国人过目不忘的油画。这些都是以历史为背景,具有特殊的社会意义价值。从而也说明题材的理论构建的研究论证必不可少。

第二,油画风格的理论构建。油画的风格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一段时期的美术思潮的具体体现,油画的风格表现了油画艺术价值的倾向性。作为理论的构成部分,风格作为油画思想的具体化,也是油画理论的基础,不同的油画风格体现了不同的审美倾向,从风格入手能够分析出一定时期的个性特征。长期以来,中国现代油画没有形成一定的风格体系,大多数的艺术家一直以自己的主体意识进行创作,秉承“画自己的画,让别人去说吧”的心态,[5]意象审美成了创作中的主导。风格理论的构成与论证的缺失是导致中国当代油画学术薄弱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油画的发展中,要从风格上入手。风格基础是油画学术的内涵,建立中国当代油画风格理论体系,使每一位艺术家以及每一个艺术作品都有其相应的定位,艺术家的创作意识也将更为明确。

第三,油画创作观念的理论构建。作为绘画创作中的思想形态,创作观念理论的构建也是重要的发展方向,它是作品艺术价值的评定方向,但一直被人忽略,深入地研究和了解油画创作观念的理论构建是当代中国油画发展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创作观念决定实际的创作方向,是艺术的价值基础,它在艺术的产生中起到启蒙思想的作用,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化表现,也是油画学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元化的创作观念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并有利于构建油画学术理论,研究这些观念的审美价值是必不可少的。

第四,油画家群体意识的理论构建。群体意识是指艺术家群体的思想意识,因为艺术家各有不同,所以群体意识也具有不同的观念。群体意识是中国当代优化多元化产生的原因,其理论形态是油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油画具有个体性强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群体意识相对较弱,艺术家们在价值和审美上缺少统一的形态,群体意识的缺失造成中国油画个性有余、共性不足的现象,这也是油画学术理论不足的原因之一。构建群体意识是中国油画发展中亟须关注的问题。

3 结语

油画的发展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每一位艺术家应该在学术理论上进行经验总结,必须对画面主观色彩的运用进行深入研究。这是中国这片土地上所产生的具有东方审美意蕴的艺术家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这种能力植根于中国传统文人审美精神,也是中国当代油画形成民族化审美特征的重要途径。相信每一位艺术家对艺术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创作者思想内涵的不同也使得油画在发展过程中必定存在不同的见解。主观色彩是油画价值的直接体现,其构建直接影响着艺术作品的价值,也是创作者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杨静.我国当代油画创作中主观色彩新的艺术建构[J].美与时代旬刊,2014(8):37-38.

[2] 温斐.浅谈油画风景中色彩与意境创造的关系[J].当代艺术,2012(3):79-80.

[3] 曹振华.论油画创作中主观色彩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4(17):22-23.

[4] 陈蓉.风景油画创作中的色彩“意境”[J].芒种,2015(6):167-168.

[5] 刘宏标.浅论油画创作中的主观色彩[J].中国电子商务,2012(12):160.

猜你喜欢
油画创作
从当下油画市场视角浅析油画创作
中俄冰雪题材油画创作中技法的分析
论油画创作中潜意识作用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