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快递下乡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2017-04-08 08:45董涵敏魏子维杨双绮邓玉民
商场现代化 2017年5期
关键词:农村居民物流互联网+

董涵敏 魏子维 杨双绮 邓玉民

摘 要:随着农村地区互联网的普及和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然而,目前我国农村物流行业存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模式单一、网点分布不均、双向流通格局尚未形成等特点。本文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灰色关联度分析快递下乡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完善快递信息网络平台建设、继续推进政府精准扶贫工作、创新“快递下乡”在农村的发展模式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快递下乡;农村物流;灰色关联度;二元logistic回归

一、研究背景

1.现实背景

近年来,快递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合力前行,在广大农村地区搭建了惠及民众的电商消费平台,积极推进服务网络向农村地区深入拓展,在加快流通、扩大内需、服务三农、促进就业、普惠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国家愈发重视农业物流的发展,“快递下乡”提出仅两年就成为国策。2016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建议提出加强商贸流通、供销、邮政等系统物流服务网络和设施建设与衔接,加快完善乡村物流体系,实施“快递下乡”工程。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报告显示,2016年上半年我国农村网购市场规模3120亿元,而2014年全国农村网购市场规模为1800亿元,农村增量可见一斑。但从横向来看,快递行业在农村地区的服务能力与城市地区相比,仍因缺乏硬件设施、运输力量有限和缺少经营监管等存在较大差距。

2.理论背景

在影响农村物流的发展因素研究方面,平先秉(2014)基于系统理论,利用解释结构模型找出了影响农村物流发展的基础性因素、提升性因素和直接因素;董晟(2014)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影响农村物流发展的重要程度进行了排序,得出了农村物流场站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的结论;胡愈(2007)[1]、平海(2012)、唐绮遥(2013)[2]等学者以灰色关联度视角分析了影响农村物流发展的因素。但受到研究时间的局限,以上文献尚未契合“互联网+”发展趋势和新农村建设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

本文以近两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一号文件等政策为理论支撑,结合“快递下乡”工程实施现状,综合考虑影响“快递下乡”的因素。本文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运用描述性统计反映了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的快递现状,同时综合灰色关联度与Logistic回归模型的数学统计方法,从实证角度具体分析了“快递下乡”的几大影响因子,弥补了定性分析的缺陷,更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此外,基于现阶段“互联网+”电子商务的视角,本文创新性地将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使用情况纳入分析范围,并进一步研究了互联网对农村快递行业发展的具体影响。

二、发展现状

1.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在我国的西部、中部、东部三个地区分别抽取一个乡镇,对农村居民快递便捷程度、收发形式、费用评价和使用频率进行问卷调查,重点了解农村居民使用快递的客观需求和主观感受。此外,本次调查还对部分农村快递网点进行咨询访谈,了解快递网点的运营情况。

2.描述性统计

本文样本数据源于对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的抽样调查,每个地区随机选取50户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150份,其中有效问卷126份,有效率为84.67%。表1是基于快递下乡现状的分类统计。

3.现状分析

(1)东部地区农村快递业较为发达,西部地区较为薄弱

从表1可以看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农村快递行业网点依次减少、常见品牌覆盖率依次降低,东部地区的快递费用最为合理,中部地区的送货上门的频率最高,西部地区的农村居民有网购习惯的最少。东部地区的盱眙县位于江苏省北部,江浙沪地区公路网建设领先、物流水平高,乡镇快递网点均已覆盖,盱眙龙虾也正通过加强快递业务与特色农产品融合走向全国。与东部地区相反,中、西部地区快递下乡发展缓慢,存在快递网点较少、常见品牌难以覆盖、农村居民网购意识淡薄等问题。

(2)模式单一,加盟为主,“三通一达”占据市场大量份额

以新洲区辛冲镇为例,镇上距离三合村较近的两个网点中,顺丰快递、申通快递分别以“便利店+快递”、“手机店+快递”的模式运营。两家公司都会向代理点提供加盟培训,并定时由公司直属的业务员送取快递,代理点负责人表示利润尚可。在取件方面,申通快遞不提供上门服务,顺丰快递可以根据需要提供付费上门服务。此外,在开放性问题“居住地附近的快递品牌有______”的回答中,中通、申通、圆通、韵达占所有快递品牌的76.56%,表明“三通一达”在乡镇基本覆盖。

(3)镇村网点分布差异大,多数村组仍需自取

由于部分乡镇地理位置较为偏远,交通设施建设与城镇相比较为落后,快递服务难以全面覆盖所有农村。78.10%的被调查者表示快递需要上门自取,70.84%的情况下不加收快递费用,67.12%的农村快递使用者表示快递费用合理。以仁寿县为例,中通快递仅配送县城和5个乡镇,其余55个乡镇均不配送,同时声明不配送村组。另外,尽管韵达快递表示对于贫穷和偏僻的乡镇愿意配送,但仍没有覆盖村组,且快递使用者需要定点自取并支付额外的手续费。因此,农村居民难以享受到最优的快递服务,使得原本快捷、高效、便民的快递服务质量大打折扣,快递不“快”的问题突出。

(4)困难阻力依然存在,双向流通尚待加强

样本中46.94%的快递使用者表自己经历过常见品牌没有的现象,其中51.92%认为是“交通条件差、运输困难”的原因,44.42%的被调查者将原因归集为“快递需求低、市场潜力小”。如果遇到上述情况,三分之二的农村网购者可能会选择放弃购买,三分之一会选择到邻城收取或是事先根据快递品牌选购商品。同时,表示自己所在的乡镇有生产农产品的农村居民占样本总数的41.84%,但没有销售客源或推广渠道,快递费昂贵是其中58.54%的商家没有将商品销往全国最主要原因。

三、影响因素

1.基于Logistic模型分析互联网对快递下乡的影响

快递行业促城乡货物流通,互联网加快城乡信息传达。农村居民网购的工业品、消费品通过快递下乡,城市居民网购的农产品通过快递进城,买卖双方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查阅相关产品、物流信息。农村快递业发展和互联网普及是一个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的良性循环可以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改善人民生活、缩小城乡差距。因此,本文运用stata13.1对调查问卷的部分结果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农村居民互联网使用情况对快递下乡发展的影响。

(1)模型建立

logistic回归为概率性非线性回归模型,主要用来预测离散因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变量数值“较高”代表“较好”的类别。其基本形式为:

(2)变量解释与模型估计

调查问卷中出现的变量、含义、不同取值的比例以及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3)分析与结论

①网上购物依赖程度对农村快递行业的发展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随着互联网的覆盖率和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开始在淘宝等网络平台进行购物。网络平台优惠的价格和繁多的种类刺激农村消费市场,促进农村快递行业不断发展。

②智能手机普及率有利于农村快递行业的发展。智能手机的高速普及使得更多农民成为移动互联网用户,淘宝、支付宝等各式各样的手机软件在购物、支付、查询订单、查询物流等方面的操作都方便快捷。智能手机将快递、金融和电子商务联成一体,带动三者协同发展。

③家庭社交平台使用情况对农村快递行业发展的影响为负。其原因可能有二:第一,社交平台占据了农村居民上网的时间,从而削减了他们对购物平台的关注度;第二,农村居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信息辨别能力差、信息整合不足,比较容易受到周围亲友的影响,如果遭遇过或听闻网购的负面事例,可能会减少网络消费次数,从而降低快递使用需求。

2.快递下乡主要影响因子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1)影响因子的选择

我国快递下乡的发展现状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影响的,对影响因子的主次排序有利于選取正确的政策导向,推动农村快递行业的发展。

本文着重选取了农村经济水平、财政政策、交通运输、农产品进城和金融服务五个影响因子,分别用以1978年为基年的农村居民纯收入指数(x1)、国家财政用于农村综合改革支出(x2,单位:亿元)、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x3,单位:亿元)、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占比(x4)和年末扶贫工作重点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x5,单位:亿元)度量,快递下乡的发展现状用邮政农村投递路线长度(y,单位:万公里)衡量。

数据来源于2010年-2014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住户调查年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占比由公式(■)计算得出。

(2)灰色关联模型建立与计算

灰色关联度分析是以各因素的样本数据为依据用灰色关联度来描述因素间关系的强弱、大小和次序,若样本反映出来的两因素变化的态势基本一致,则它们之间的关联度较大。通过收集影响因子数据,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和作差处理后计算关联系数,结果如下:

(3)分析与结论

根据灰色关联度大小,农村经济水平、农产品进城对农村快递行业发展的影响较强,金融服务、交通运输次之,而财政政策的影响最弱。

①农村居民纯收入指数(1978=100)

农村经济水平是农村发展的支柱,是促进农村快递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农村的经济发展意味着居民收入的提高,而收入又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农村居民的购买力也有了相应的提高。购买力的提高使得农民不再满足于农村相对落后的产品供给,从而将消费目光从线下转为线上,网购需求最终带来农村快递行业的不断发展[3]。与此同时,快递行业的兴起给农村消费者提供了网购的可行性,农村电子商务又反推农村快递行业的规模扩大。

②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占比

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占比越大,从农村运往城市的粮食也就越多,农村的加工、包装、仓储、运输和配送等所需要的设备设施也就更加齐全。农村有能力将自己的农产品通过物流进城,也就有可能利用电子商务让农村快递成为工业产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沟通的桥梁。一方面,物流与快递的发展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另一方面,城市农产品消费需求逐渐扩大,追求更加精细、绿色的生态产品,“快递+特色农产品”市场潜力巨大。

③年末扶贫工作重点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农村金融对农村快递行业的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首先,个体商户向金融机构申请抵押贷款、融资租赁等业务用于网点经营,这有利于农村快递规模的扩大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其次,京东、淘宝金融战略深入农村,农民消费者有了更多的付款选择,先息后本、半年免息贷款等还款方式引导农民“花明天的钱”网购商品,用消费带动快递行业的发展。此外,开展农村快递的前提是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而基础设施的建设就通常需要农村金融的大力帮扶。

④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

公路建设是交通运输和物流快递的基础,交通、商贸、快递的资源整合完善农村物流配送网络和服务体系,因此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是促进县乡村三级农村快递行业联接和发展比较重要的因素。

⑤国家财政用于农村综合改革支出

农村可持续发展新模式是“十三五”时期农村综合改革的总体任务之一,农业与快递业、电子商务的协同发展能够不断释放农村市场活力,有利于农村需求结构提升。但是农村综合改革与快递行业发展关联度较低,表明国家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快递下乡”工程建设的投资,发挥“快递下乡”的便捷作用,切实地服务于农村居民,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政策建议

首先,政府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尤其要注意东中西部农村地区的资金协调,加快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现阶段快递下乡不“快”成为了其发展的一个瓶颈,这类问题在中西部的偏远农村地区尤为突出。农村当地的交通通达度是影响“快递下乡”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应该投入专项资金,加快城乡交通网络一体化建设,注重以点带面,发挥县、镇级别地区的交通辐射作用。

其次,要完善快递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提高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农村居民使用电脑、智能手机的频率及熟练程度直接影响了用户网购需求以及快递使用需求。因此,在农村地区大范围推广互联网的使用,有助于整合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信息,形成与网络媒介互补的新型信息传播模式。大力实施“农业上网”工程,引导农村的企业以及农业生产组织等积极发展“互联网+”电子商务。

再次,继续推进政府精准扶贫工作,增加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以刺激农村消费者的网购及快递使用的需求。由于农村经济状况与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是互相影响的,因此,农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能力增强,自然能够吸引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推动商品快递在农村地区的流通,自然有利于推动“快递下乡”的发展。

最后,创新“快递下乡”在农村的发展模式,为农村物流注入新的活力。例如,阿里巴巴與农村地区政府合作推出农村淘宝合作社,建立县级运营中心和村级服务站,突破农村买卖难的问题,加快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功能。再比如,利用乡村客运附搭快运有助于农村电商物流配送。客运部门与运营商可充分协商,在客车上附搭小件快递,可使其更加灵活快捷、降低成本、配送到点、全面覆盖。又如建设农村快递超市,打造“超市经营+配送快递”模式,将超市进货与快递批发融为一体,将超市经营人员与快递配送人员融为一体,将进超市与领快递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胡愈,许红莲.现代农村物流与其主要影响因子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科版),2007、34(12):85-88.

[2]唐绮遥,彭建良.新农村物流发展影响因子的灰色关联分析---以杭州市属7县(市、区)为例[J].浙江农业学报,2013、25(5):1137-1141.

[3]谭述芳.我国快递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3):62-64.

猜你喜欢
农村居民物流互联网+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70年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40倍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
农村居民旅游特征分析及其市场开发策略
2009年本刊重点关注之物流展会、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