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

2017-04-08 09:42周鸿儒
商场现代化 2017年5期
关键词:民俗旅游

摘 要:系统、定量的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有助于其合理的开发,促进旅游业健康快速的发展。本文以腰站村被评为“中国传统古村落”为契机,通过实地调研获得一手数据材料,并且运用SWOT分析法定性评价与面状容量法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其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进行了评估与分析。

关键词:民俗旅游;开发潜力;传统古村落

旅游资源是某一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与前提,科学且系统的对当地旅游资源进行评价,有益于当地旅游业健康和谐的发展以及增强当地旅游规划的科学性。

民俗旅游资源是形成旅游者从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参加民俗旅游的促进因素,是能为旅游企业所利用,具有一定的旅游功能和旅游价值,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各类民俗事项的总和。有关研究得出结论:民俗旅游者有独特的身心及价值需求。

对于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进行潜力的评估,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其旅游资源本身的特点,对其进行涵盖多方面的定性评价;另一方面,从保护主义及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角度来看,要考虑开发此资源对于当地环境、文化、地方经济的影响,要考虑到区域旅游发展的适宜性问题。

一、材料与研究方法

1.研究区域概况

腰站村位于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上夹河镇莲花山脚下,距离抚顺市60公里,距新宾县首府新宾镇61公里,大致为新宾至抚顺的中点。清康熙二十五年(1672年),清皇族旁支爱新觉罗·阿塔受命回兴京任永陵副尉。他带领十三个儿子中的七个儿子离京赴任,走到腰站地方,见这里山清水秀土地肥沃,遂将六个儿子及其家小留在腰站。阿塔的六个儿子从此在腰站村繁衍生息,成为现今腰站村以及胜利村爱新觉罗肇氏满族人的祖先。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与优越性使得腰站村成为了清朝皇帝前往永陵祭祖的必经之地、中途歇息的“大营”,村中至今还留存着当年皇帝祭祖途径腰站村时使用的上、下马石,皇帝及其随从休息的东、西安乐堂等遗址遗物。据村中老人说,在清朝覆亡之前,腰站村肇氏人家每生一个男孩,便要到盛京(沈阳)领一条红带子及白银24两。

2.调查方法与调查过程

采用访谈调查法于2017年1月6日赴腰站村调查采访当地村民与大学生村官,年龄跨度从8岁至76岁不等,获得了当地的一手材料,并且亲身体验到了当地淳朴的民风。调查人员深入到村民之中,获得宝贵的一手材料。

“村东头儿的叫东安乐堂,西头儿的叫西安乐堂,这都是当年皇帝祭祖时候到腰站住的地方,现在地基还在,原来上面那老房子大多在'文革'时候被扒了,现在这俩地方的房子都是后盖的了,但是地基轮廓还都在”

--访谈对象20170106A

腰站村是当年清朝皇帝去永陵祭祖的必经之路,據统计,清朝皇帝共计10次东巡祭祖,永陵为第一站,东、西安乐堂则是当年清帝祭祖的时候在腰站村的行宫。据《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皇帝于乾隆八年(公元1743)赴永陵祭祖,返回时“九月戊戌(十九日)驻跸腰站村”。《清永陵志》记载,清三朝皇帝乾隆、嘉庆、道光到永陵祭祖途中,13次住在腰站村。

“这口井是老辈儿就有的,相传是建村的时候,有个高人说让在这打口井,阿塔就令人在这打井,果然冒出了汩汩清泉,我们都叫它神井,在我的印象里它一直就没干枯过,现在还有人天天来打水呢,每年村里人也都组织对它进行清淤,家里大人也告诉家里不懂事儿的小孩儿不许往井里扔东西,这水好啊,直接和不拉肚子,烧开水了没有水垢。”

--访问对象20170106B

村中有三口井,独有位于村中间靠南的一口最受大家关注。考察中笔者发现,此井深约20米,周围有防止人畜滑入修建的简易水泥围挡,想要取水需要村民从家自带水桶,将水桶系于绳子上扔下井里打水。冬天水井里井水丝毫未结冰。对于此井水的成分及水质分析,还需做进一步的水质检验检测。

二、腰站村民俗旅游开发SWOT分析

1.优势

我国物产丰富,地大物博,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之中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可以这么说,民俗文化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在所在生活区域的文化缩影。游客在旅游中可以体验和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此平台让民族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并且增加当地原住民的收入,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1)文化价值

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弘扬民族文化。辽宁省是满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地区,也是满清王朝的发祥地,现在全国满族人口近1000万,其中600多万生活在辽宁。满族民俗作为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核心内容,其神秘性、地方性、传统性不仅能够激发人们的游览兴趣,而且通过对其的科学旅游开发亦能够更好地促进对于满族文化、文字、历史的保护和弘扬发展。

(2)经济价值

开发腰站村的民俗旅游资源,会增加村民的收入以及当地政府财政的收入。随着民俗旅游的发展,旅游收入的增加,使村民获得保护和弘扬其传统文化的经济动力,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文物、建筑的保护便有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对于满语的抢救性保护也会有资金作为支持。

(3)社会价值

腰站村开发、推动民俗旅游,能满足不同类型的旅游者的不同心理需求,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旅游者出游的动机主要心理是求新、求异、求奇、求知。满族民俗资源的地方性、神秘性、传承性等特征与现代旅游者的心理需求正好相吻合。

2.劣势

(1)旅游产品种类较少,接待基础设施薄弱

现阶段未经开发的腰站村旅游产品种类较少。如若开发旅游,还需进一步完善产品种类与质量;基础接待设施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还没有游客接待酒店、大巴车等配套设施。

(2)交通还不够畅通,旅游可进入性有待继续提高

旅游可进入性较差。现阶段去腰站村旅游,交通是个大问题。由于还没有进行旅游开发,所以没有直达腰站村的大巴车。需要到上夹河镇之后再行倒车,所以路上耽搁的时间较长。出村也同样存在问题,需要从村里到国道上之后再拦大客车。这无疑降低了腰站村的旅游可进入性,并且给游客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3.机遇

腰站村于2014年11月25日入选“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单,这无疑会对腰站村的民俗旅游发展、满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宣传起到大力的推动作用。

4.挑战

对于腰站村的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来说,随着机遇而来的,还有极大的挑战。

第一是如何保护民俗文化的原生态不被破坏。大力发掘民俗旅游的经济效益而轻视甚至忽视对于民俗文化的保护,无异于杀鸡取卵。

第二是对游客的吸引力的不确定性。虽然满族民俗旅游这一基本内涵很吸引游客,但腰站村所处位置决定了其对游客的吸引力不止取决于自身,而且取决于新宾永陵。如果永陵对于游客的吸引力不足的话,势必会影响腰站村的旅游发展。

三、腰站村民俗旅游环境容量特征

根据国家旅游局的《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旅游环境容量的结构体系分为资源空间容量、生态容量、(经济)设施容量和社会心理容量4类。一般多以旅游空间容量反映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现选择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腰站村主路“罕王路”为中轴区域,对腰站村旅游环境容量特征进行分析腰站村主要满足面状模型的运用条件,用面状容量法计算腰站村的旅游环境容量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面状容量法的计算方法:

C=A/Ao·T/To

式中:C为环境日容量(人次);A为景点总游览面积(m2);Ao为每位游客游览活动最佳面积(m2);T为每天有效游览时间;To为人均游完风景区所需时间。

“神树”景点几乎会是每个游客来腰站村的必游之处,因此这里的旅游环境容量就构成了整个景区的“瓶颈”,以该景点瞬时能承受的最大容量作为景区容量的一个参考标准。据测量,“神树”景点占地0.06平方公里,为了不破坏其生存环境,同时也满足游人的旅游需求,游览的最低空间标准采用小容量指标,结合当地情况,人均活动最佳面积为200m2。景点适宜游览时间每天为10h(早8点--晚6点),游客游玩全程的平均时间为1h。根据景区气候特征及气候适宜度等条件,全年可游览天数按180d(夏秋季6-11月)计。旅游环境容量面状模型的计算结果:

C日=(60000/200)×(10/1)=3000人次;

C年=3000×180=54万人次。

季节性对于腰站村的民俗旅游开发影响不大,因为腰站村“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除了腰站村“罕王路”、“神井”、“神树”等主体景观之外,村子后面还有风景秀丽的莲花山,山中草木繁盛,有石湖、瀑布、仙人洞等景点,适合一系列旅游项目的开发。

四、结论

新宾县腰站村作为具有满韵清风的代表性村落,具有发展旅游业的潜力。发展旅游业会促进当地民俗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但面对的困难和挑战亦不小。如何将保护与发展旅游业二者紧密结合,避免盲目开发、杀鸡取卵式开发,保护其民俗的原真性,还需要旅游规划开发者与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做出更加科学、细致缜密的规划方案。

参考文献:

[1]孙业红,成升魁,钟林生,等.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潜力评价--以浙江省青田县为例[J].资源科学2010,32(6):1026-1034.

[2]陈烈,黄海.论民俗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及其开发原则[J].热带地理,1995,15(3):272-277.

[3]鄧峰,曾天雄.以游客满意度为基础的民俗旅游产品开发--模糊综合评价法--以湘西自治州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4):92-95.

[4]张晓琼,何晓芳.满族--辽宁新宾县腰站村调查[M].云南大学出版社,云南,2004(7).

[5]董瑞杰,董治宝,吴晋峰,郭峰,崔徐甲.罗布泊雅丹地貌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J].中国沙漠,2013,33(4):1240.

作者简介:周鸿儒(1992- ),男,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课程与教学论(旅游管理)专业在读研究生

猜你喜欢
民俗旅游
甘肃节事民俗旅游体验性提升研究
民俗旅游发展中的文化冲突及协调
论我国民俗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和保护研究
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
昌平区民俗旅游持续增长
西安市智慧民俗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