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朝文化对其建筑之影响

2017-04-08 14:40
山西建筑 2017年35期
关键词:建筑文化

张 伟

(太原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2)

明清两朝文化对其建筑之影响

张 伟

(太原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2)

从明、清两代入手,着重研究了两代的文化差异在各类建筑设计上产生的影响,使我们对两代建筑历史文化与建筑形式有了新的认识,同时对现代建筑的设计研究有所裨益,也会使我们的建筑设计观念有所突破。

朝代,建筑,文化,影响

1 明朝文化及其建筑特点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封建王朝。明朝初期定都于应天府(今南京),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至顺天府(今北京)。明朝的北京城继续沿用了元都旧城的部分,之后又经历了多次扩建。

1.1 都城

到明代中叶,北方蒙古游牧民族加大了对北京城的侵略战事,所以在城外加筑了一道外郭城来加强皇城的防御。但是限于各种原因,使得这道外郭城墙仅向南面修建了8 km,就从东西两端折向北和旧城的城墙相接,使整个皇城形成一个“凸”字形。都城中建有高大的钟、鼓楼,作为全城报时之用,这显然是接受了元大都的遗规。

1.2 长城

明代继续大力修筑宏伟的防御建筑——长城,它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关隘和首都北京的重要屏障,是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的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由于要面对北方的防线,修筑“边城”便成为了一种值得专注的事业,今日人们所欣赏的中国长城,大部分都是明代遗物,由朱元璋手下的将领徐达所建,上面的碉楼则系由另外一位名将戚继光新添。长城的许多重要段落的墙体和城关堡寨都用砖砌,建筑水平达到最高。

1.3 私园

中国专制皇权到了明代是发展到鼎盛时期。为了确保皇权的至高无上,明太祖极力的强化君主专制独裁统治。在思想上实行八股取士制度,严厉禁锢士人思想。在强权的压迫下,不得志的士大夫们的政治理想受到严重的制约,因而他们逃避现实,归隐山林,把理想抱负投入到私家园林的设计中。因此受归隐思想的影响,其表现呈现出朴素淡雅的风格,亲切而精致,布局自由,富于野趣。追求的是空间艺术的变化,以达到平中求趣,拙间取华的意境。

1.4 风水术

同时到了明代风水术也达到了极盛时期,无论是民间村落、住宅、墓地、佛寺或帝王陵墓,都受到风水的深刻影响。特别是在建筑选址上,影响尤为突出,甚至就连村落选址也往往有风水师参与其间。如《明实录·太宗实录》记载,明成祖在选择都城时,群臣上疏:“伏惟北京,圣上龙兴之地,北枕居庸,西峙太行,东连山海,俯视中原,沃野千里,山川形势,足以控制四夷,制天下,成帝王万世之都也。”又如明成祖在北京对长陵的选址,就是由江西的风水师来参与选定的。由此可见风水术对于明朝建筑的影响之大,这一中国建筑史上特有的古代文化现象,其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

2 清朝文化及其建筑特点

到了清代,满族建立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封建王朝。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以盛京为陪都。这个外族王朝采用的基本是“怀柔”政策,其以较为严谨的态度接受并提倡明代的汉文化,建筑也基本上延续了明代特点。但由于其自身文化性格的特点,建筑形态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些转变。比如唐代那种飞跃的屋顶,经过宋代的制度化与金元的修正,到明清就收敛了。

2.1 清北京故宫

封建君权制度在清朝达到顶峰,对清北京故宫的重修与补充便可体现出封建文化的影响之深。其中严格的对称布局、层层门阙殿宇和庭院空间相联结形成了的庞大建筑群体,这种严肃威武的布局形式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典型产物,同时也把封建君权抬高到无法比拟的地步。要求建筑造型宏伟壮丽,庭院空间明朗开阔,来凸显封建皇权的至高无上。故宫的太和殿布置在整个皇城对角线的中心,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彰显出皇帝震慑天下的威严。整个故宫采用高低起伏、形体变化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表现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建筑内的一砖一瓦都表现着皇权至上的思想,如在故宫内的所有建筑中,不同形式的屋顶就有10种以上,其中三大殿的屋顶形式便各不相同。宫内屋顶采用各色琉璃瓦件,办公区的殿宇主要以黄色为主,居住区建筑以绿色为主,其他则采用蓝、紫、黑、翠以及孔雀绿、宝石蓝等各式各样五彩缤纷的琉璃形式。在构件上,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龙凤、狮子等动物形象,象征着吉祥和威严。

2.2 佛教建筑

清代时期,藏传佛教的传播达到鼎盛时期,此时新建了一批藏传佛教的建筑。仅在内蒙古地区就有喇嘛庙1 000余所,加上西藏、甘肃、青海等地,总数更多。顺治二年开始建造的西藏布达拉宫是座依山而建的高层建筑,表现了藏族工匠高超的建造技能。同时各地藏传佛教建筑的做法大体相同,都是采用坡屋顶与平屋顶巷相结合的方式,也体现了汉族文化与藏族文化的融合。到了康熙、乾隆时期,在承德的避暑山庄东侧与北侧山坡上建造了12座喇嘛庙,作为蒙藏等少数民族贵族朝觐之用,俗称“外八庙”。这些喇嘛庙造型多样,突破了我国寺庙建筑传统单一的布局与建筑形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建筑形式。它们以主体建筑的不同体量与形象而显示其特色,是清代建筑中的典范。

2.3 住宅建筑

清代时期,境内少数民族较多,统治面积也较大,因此各类住宅建筑丰富多彩、百花齐放。各地区各民族由于地理气候条件、生活习惯、文化背景、经济地位以及建筑材料和构造方式的不同,形成的居住建筑也不同。大部分清代民居,不仅宏伟壮观,而且融合南北风韵,是清代文化对建筑特色影响较深的产物。

2.4 园林

在古代只要是与帝王有直接关系的陵寝、宫殿、坛庙,其布局形式都是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同时皇家园林的建设也不例外。作为体现皇家气派的一个最主要的手段,园内的建筑分量有所加重,建筑的形式美因素更为突出,使得园林建筑的审美价值达到了一个无与伦比的高度,在体态上,雍容华贵;在色彩上,金碧辉煌,充分体现了华丽的、高贵的、浓郁的宫廷色彩。皇家凭借手中所掌握的雄厚财力,使得清代帝王苑囿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建筑量之巨,是任何朝代不能比拟的。同时由于康熙、乾隆时期的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也给建造大规模的写意的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清帝的影响下,各地官僚、富商也竞建园林,如乾隆下江南时,扬州盐商曾在瘦西湖两岸竞相建园,江南其他地方也整饰池馆亭园,以期得到乾隆的宠幸,形成了一个造园高潮。到了清末,外来侵略带来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加之国民经济崩溃等等原因,造园理论探索停滞不前,园林建筑也逐渐走向了没落。但是中国园林设计的成就也已达到了它的峰巅,其造园手法被西方等各个国家所推崇和摹仿,西方国家也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使得中国园林艺术从东方推广到西方,成了被全世界所共认的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

3 结语

明清两代的思想与文化反映在建筑上造就了以上这些种种成就与变化。不仅如此,当我们纵观历史,各个时期的建筑发展都与其文化特色息息相关。因此当我们在研究历史建筑时,应该充分考虑当时的历史与文化现象,了解那些表现在建筑上的或明显或细微,或粗犷或精致的变化有何成因,如此不仅对我们的建筑研究有所裨益,也会使我们的建筑设计观念有所突破。

[1] 汉宝德.中国建筑文化讲座[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2] 王绍森.透视“建筑学”——建筑艺术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MingandQingDynastiescultureinfluenceonitsconstruction

ZhangWei

(TaiyuanUrbanPlanningandDesignInstitute,Taiyuan030002,China)

This article obtains from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two generations of the impact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the various kinds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two generations to make a new understanding of architectural history culture and the architectural form, at the same time help to modern architecture design research, also can make our breakthrough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concepts.

dynasties, architecture, culture, effect

2017-10-04

张 伟(1979- ),男,工程师

1009-6825(2017)35-0011-02

TU-098.1

A

猜你喜欢
建筑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山居中的石建筑
谁远谁近?
听,建筑在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