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唐代坊文化的复原现状与反思

2017-04-09 19:19石笑阳刘含香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西安地区唐代

石笑阳+刘含香

摘要:作为西安市唐代坊文化复原工作中唯一的精品“坊”式项目,永兴坊是坊里文化研究及城市人文精神保护的核心。但在市场导向下,对永兴坊的复原与开发存在着忽视坊的文化底蕴、过于强调商业价值,对坊文化的宣传和利用不充分,复原度低等问题,并且复原项目中出现不合理现象。永兴坊的复原现状与其他调研方式的相互结合,对于探寻文化传承与合理开发之间的平衡点,充分展现唐代坊文化的内涵与精髓,打造优势古都文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西安地区;唐代;坊文化;永兴坊

在唐代长安城的城市格局中,宫城、皇城所占面积加起来仍低于外郭城的面积,而外郭城由坊构,在城市格局中所占比例大。全面了解永兴坊的开发与复原现状,总结在唐坊文化下永兴坊开发复原的方法,有助于充分展现唐代文化,从而利于保护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相关部门进行坊里复原计划的项目策划、营销策划、投资运营策划、建设规划、景观设计、建筑设计、装修设计等等提供跨专业技术的特色开发提供借鉴,在精神层面丰富大众的历史价值观,避免在全球化冲击下丧失文化根基。

一、西安市唐代坊文化及永兴坊

“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各十二坊;两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在唐玄宗时兴庆宫占去了一坊,总共一百零九坊。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从1959年正式对长安城的城垣、坊、市及街道等进行较全面的勘察。唐长安城是同时代世界规模最大的都市,规划整齐,布局合理,建筑独具特色,里坊制度堪称典范,其影响远播朝鲜半岛和日本。同时坊作为城市的构成单位,是唐代建筑思想的具体载体,作为当前唯一复原的唐代坊式建筑——永兴坊也凝固了更多的典型文化信息。

在唐代长安城的城市格局中,坊在城市格局中所占比例较大。项目实施的目的传世文献中对于西安市坊里记载的专著对研究也起关键作用,目前关于唐代坊文化的研究集中于管理制度和城市形态领域,但是对于唐代坊文化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复原利用研究较少。由于唐代坊为居住区,因此在开发中会出现一定的坊文化取舍,而如何取舍便成为主要问题。西安市永兴坊,原地为唐朝魏征府邸旧址,是西安市为了继续完善顺城巷历史风貌,扩大西安知名度和影响力在2007年在原址上建造的,为古城新添了一个“坊”式的精品项目。项目总占地15亩,东西长130米,南北宽88米。永兴坊依托古城墙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传承历史彰显人文,实现与古城墙历史景观系统的高度和谐。永兴坊复原规划大致有一下几个方面:

将坊里文化的建筑作为保护重点:永兴坊的建筑以明清仿古建筑群落为载体,并以“新会馆式休闲经济院落”为创意,建筑格局大致属于多栋离散型布局。永興坊按规划设计拟建仿古"坊、肆"建筑群、牌楼、休闲绿化广场、内街、井房以及建筑物外墙仿古装饰等等,主要以关中牌坊和具有民间传统的建筑群组合,形成古里坊式布局,展示古长安城的街坊式形态和历史生活气息,以及传统民俗生活空间。

以陕西非物质美食文化的城市精神作为发掘和保护的核心:永兴坊复原项目对美食产业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楼:代表陕西地方文化美食,展示陕西抵御美食文化。关中楼(民俗小吃宴、关中八大碗、十三花宴席等);陕南楼(陕南风味宴);陕北楼(红色革命时期的特色宴)。铺:代表最陕西、最市井的民间文化。构成了永兴坊独一无二的美食元素和陕西语汇。呈现了现代人对于一个城市的记忆。以非遗文化为承载,魏征名人文化为突破点,里坊院落为特色,以西安城墙为背景,以优雅的慢、洒脱的闲、时尚的新为情调,搭建传统与现代对话空间。亭:本土老作坊,阐释生活本真;老茶馆、老工艺、老作坊。转动的是历史的车轮和情感的寄托。馆:非遗博物馆,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陕西非物质美食文化与唐长安城城市规划。

永兴坊打造非物质美食文化与唐长安城建筑文化的博物馆展示区,以舌尖上的陕西为特色的美食休闲街区,以老陕的生活方式回归城市记忆的品味区。对比文献记载和永兴坊复原现状的调查实践,可以发现永兴坊的复原项目对于美食文化和现代美食经济的实际依托较多,很明显永兴坊项目的选址和设计是以唐代坊文化的复原为基础,然而虽然对唐代坊文化有所继承,亦有所改进,但是对于现在千篇一律的美食街区和古村落如袁家村、将军山、回民街等等缺乏文化经济持续发展的后续动力,永兴坊急需摆脱对美食经济的依赖,构建更加完善的产品体系,满足除美食外的文化个性需求,提升永兴坊的文化高度并实现综合效益。

二、实践调查的基本情况及其结果分析

西安市具有大量的唐代历史遗迹,现在已经开发的也不少。然而所开发的多为寺庙、宫廷建筑等,对于作为在唐长安城占有大比例面积的坊为研究开发的目前也仅有永兴坊一处,如果在开发中做到合理开发,则可为整个西安的坊市开发提供借鉴。为了使研究有更强的针对性,收到更好的实验效果,笔者进行了多次实地调查和多种形式的问卷调查,现将调查过程及结果分析如下:

对唐代坊文化的了解程度中不知道和略微知道的比例较高,约占总体人数的一半以上。在调查实际回收的98人中,对唐代坊文化的了解程度中,非常了解的仅占5.41%。永兴坊的吸引力来源方面,可见唐代坊文化的吸引力较弱。综合分析来看,永兴坊在一定程度上坚持了注重转变复原唐代坊文化的工作形式和实践模式。保护和延续唐代坊文化社会聚落的质朴性特征,同时营造多样化的复原方式和途径。优化调整利益分配体制,采用和谐与再生式的模式。并且致力于保护永兴坊为中心的唐代坊文化的形式应该重于建筑的外表,避免形式主义,重点应该保护坊文化的地域性、坊里文化形式的原貌和原真性。

定位永兴坊的街巷与院落的文化功能和对唐代坊文化的传承现状。西安市作为十三朝古都,所承载的独特文化印记使其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因此现在保持古都原貌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恢复和重建,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特别在建筑方面,大部分都进行翻新,甚至为单纯吸引视觉效果,提高旅游价值而仿造和新建。虽然永兴坊的特色有很强的历史价值、强烈的地域性、人文特性,但很多历史文化景观和建筑在历史进程中已经逐渐没落。因此在永兴坊的复原上面应在借鉴唐代坊文化尤其注重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和找寻其文化地域特性。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人们的开发行为多以市场为导向,追求商业利益,赋予永兴坊更多的经济价值,使得其本身特有的历史文化价值被淡化,导致人们对于唐代坊文化缺乏一定的了解。通过对永兴坊的历史底蕴、文化内涵和经济价值进行的较为深入的考察,人们在对关于复原唐代坊文化时应该在哪个方面加强,对于不同的行为主体受调查的人群中较多认为需要多方面配合共同加强。由于唐代坊为居住区,因此在开发中会出现一定的坊文化取舍,而如何取舍便成为主要问题。据调查,自永兴坊落成至今,仍仅是作为一个仿唐建筑的美食城而为人们熟知。所以在进行坊复原时,不免会存在开发方式不合理、保护机制不完善等现象。

三、唐代坊文化复原的反思

永兴坊是具有重要文化和社会价值的中国古代建筑。唐代坊里制度是中国历代坊里制度发展的高峰,而永兴坊原地为唐朝魏征府邸旧址,对于研究唐的政治制度、城市规划、人文风貌均有重要价值。因此全面调查永兴坊的历史沿革与开发复原现状,不仅是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在需要,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的客观要求。

伴随着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各项事业的发展,一种以复原唐代及其他历史建筑为主导的经济模式在逐渐形成和发展。西安市所复原的依托唐代坊文化而建立起来的文化景点经历了从无到有的阶段。目前,全国拥有唐代坊文化复原的区域只有永兴坊,更能体现出其典型性。西安市永兴坊依托唐代坊文化在文化复兴方面走出一条新路,有助于为相关部门进行坊里复原计划的项目策划、营销策划、投资运营策划、建设规划、景观设计、建筑设计、装修设计等等提供跨专业技术的特色开发提供借鉴。通过对永兴坊的研究,提出对坊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意见及建议,提高复原后的唐代坊的可进入性,挖掘坊的文化配套设施与资源。对唐代坊文化的复原、保护与整修提出建设性方案。但永兴坊在复原方面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一、永兴坊以魏征精神为文化内涵,重点打造魏征思想文化体验区,打造的不仅仅是魏征家宴,更是魏征文化的教育体验基地。而当今在坊内关于魏征文化的教育体验并没有真正落实,据调查只有坊内宣传板上有关于魏征的简介,其余地方并未发现关于魏征文化的信息。二、项目规划将里坊文化的建筑作为保护重点,然而唐时木构建筑完整存在到今日,虽属可能,但在国内至今尚未发现过一例,且唐长安复原图所依据的考古材料不够完整,以至于大明宫含元殿、麟德殿的复原都没有足够翔实的依据,更何况永兴坊。三、永兴坊更将将陕西非物质美食文化的城市人文精神作为发掘和保护的核心。以美食、休闲、旅游为背景,将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完美结合,可以看出明显把美食放在首位,美食经济明显存在千篇一律、规模小未形成产业链等弊端,过度依赖美食经济这对于景区持续发展不利,容易降低景区价值且与唐代坊式文化的复原内涵是有一定的背离。

针对此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在文化共融性与统一性的前提下去分析唐代坊文化的差異性,吸收历史上优秀的文化成果,这对于当今构筑新型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极其必要和迫切的。在进行建筑的修复时,针对特定的坊式建筑、参考其建筑的等级、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建筑的整体风格。古建筑的复原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即使是已经广为接受的建筑理论和做法,也可能因为出现新的材料或者证据而需要不断的修订,所以在进行古建筑复原时,一定要将所能收集到的所有材料,将文献、实物、考古、绘画综合起来进行对比,尽最大的可能排除掉孤例和错误的可能性,而不是为了经济原则而进行破坏性的复原。

减少对美食经济的依赖,深入挖掘永兴坊的文化内涵,并设计体现坊里文化的专题展览,增进人们对于唐代坊文化的理解和文化认同,增强永兴坊作为唯一精品“坊”式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内涵。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在西安市唐代坊文化的复原过程中,政府对于该事业的监管有待加强,相应的政策法规也有待进一步出台。政府在坊文化复原规划中具有主导作用,这种作用贯穿在政府调整战略、制定规划和建设管理三个有机联系的环节中。城市领导者必须深刻了解市情,在遵循城市发展普遍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城市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根据自己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等,善于学习和借鉴古今中外城市建设的经验,因地制宜地确立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定位,切实履行政府在城市规划中的神圣职责。

总结:永兴坊作为西安市第一个复原的唐代坊里,在复原工作需要做到注重转变复原唐代坊文化的工作形式和实践模式。坚持保护和延续唐代坊文化社会聚落的质朴性特征,同时营造多样化的复原方式和途径。优化调整利益分配体制,采用和谐与再生式的模式。保护永兴坊为中心的唐代坊文化的形式应该重于建筑的外表,避免形式主义,并且重点应该保护坊文化的地域性、坊里文化形式的原貌和原真性。从而有助于充分展现唐代文化,保护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共融性与统一性的前提下去分析不同时代的文化差异性,吸收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这对于当今构筑新型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极其必要和迫切的。唐代坊文化富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文化建设具有不可评估的影响力。同样更加有助于在精神层面丰富大众的历史价值观,避免在全球化冲击下丧失文化根基。

参考文献

[1]《唐六典》卷7《尚书工部》,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216页。

[2]勘察情况详见马得志:《唐长安城考古纪略》,《考古》1963年第11期。

[3] 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黑龙江: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第77页。

[4]永兴坊项目遵循《陕西省特色美食街区建设暂行规范》,详细信息可参见:陕西省商务厅关于召开全省特色美食街区建设座谈会的通知(附件一),2014年5月13日,http://shaanxi.mofcom.gov.cn/artcle/sjtongzhigg/201405/20140500583590.shtml

[5]以下调查结果均采用实际有效回收98人为调查主体总体人数。

[6]梁思成,《清营造法式则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6页。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石笑阳,女,汉族,河南洛阳,本科,西北大学历史学院;第二作者:刘含香,女,汉族,陕西西安,本科,西北大学历史学院。

基金项目:

本文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西安市唐代坊文化的复原与反思——以永兴坊为中心的现状分析”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201610697012,及陕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西安市唐代坊文化的复原与反思——以永兴坊为中心的现状分析”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1020。

猜你喜欢
西安地区唐代
西安地区某绿化屋顶对室外空气的净化作用
唐代铜镜中的设计美学初探
唐代前期的文学理论初探
西安地区同型半胱氨酸参考区间的初步建立
西安地区育龄妇女MTHFRC677T基因型分布研究
2013年西安地区风疹病毒的分离与基因特征研究
西安地区玉米主要病虫害的气象预测
西安地区2009~2012年流行性感冒监测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