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学生的智慧

2017-04-10 07:47张弛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枝蔓绿萝木耳

张弛

天津市南开区中营小学

一节语文习作课,让1+1>2成为了可能。

在第一单元的作文批改结束后,课上表扬了习作优秀的同学,并且读了几篇范文。我预想孩子们会不耐烦,令我感到意外的是他们很专注地听我读,最后一口气把全部优秀作文读了。还剩下几分钟就要下课的时候,我趁热打铁,提出编辑班级作文集的想法。

第一次选出了八篇优秀作文,保守地说即使每单元作文平均有五篇作文脱颖而出,那一学期下来就是四十篇。很多老师也有编辑经验,可以取经学习,所以这个想法的实施我认为是有可行性的。

第二次作文课,围绕着一篇作文写什么和怎么写展开。以主题开篇,用提纲的形式展开。告诉孩子们本组作文要求写观察作文。写作对象呢,可以是动物,亦或者是植物。内容上呢,强调抓特点,动态的、静态的以及生活习性、环境。举了个观察黄豆的范文。学生们便回家去完成了。

利用假期,学生们交上作文,批改过程中也让我不断反思教学中的不足,但也给我许多惊喜。也许是上次的提议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这次的作文,佳作特别多,达到了十四篇。从批改过程中可以感觉到,优秀作文是与众不同的,但可取之处又有共性。如在选取观察对象上,我更多的是提要求,给一个范围或者方向,没有教孩子们去分析写作对象。大部分孩子集中写的是观察绿豆或者仙人掌。而有两篇作文从选材上赢得了老师的欣赏。

比如李堃洋同学,她的观察对象是“木耳”:

干木耳很硬,两面的颜色不同,一面是黑色,一面是深灰色,闻起来有点酸酸的木头味。它们的身上有许多皱纹,就像一块块树皮。首先,我们打了盆温水,将木耳放入盆中,木耳在水中漂了起来,两面的颜色一下子都变成了黑色。过了一分钟,黑木耳开始吐泡,就像一条条小鱼在水中不停地呼吸。又过了两分钟,木耳开始沉入水中,我用手抓了一把,感觉还是很硬,但是它的边缘开始变软了。十分钟后,木耳的皺纹变少了,酸木头味也消失了。四十分钟后,木耳完全沉入水中,变得更软、更大、更厚,表面非常光滑,就像一个个圆圆的小耳朵,可爱极了!

李佩瑾同学观察的是“洋葱”,结尾处她是这样说的:洋葱的头上长出了一些翠绿的小葱,散发着辣味。我看到葱头长得这么好,非常开心!原来身边不起眼的植物也有如此多的乐趣,以后我在生活中真要多留心呀!

两个学生都是选取自己生活中接触过的食品作为写作对象,从生活所见到引起观察,再从观察回到对生活的思考。两个学生选取的都是生活中不陌生但不留心又容易被忽略的食物。同时二者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善于变化,正是因为有不同才值得去观察、记录。

在作文开头上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冗长,造成喧宾夺主的感觉,或单调显得文章文采不足。

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梅馨予同学《我爱柿子树》中的开头:

秋天到了,天气渐渐凉了,大雁纷纷往南飞去,树叶也落了,但是,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硕果累累。

语言简洁,抓住大雁南飞,烘托了气氛。一个“但是”用得妙,先抑后扬,把读者的胃口一下子吊起来了。不难发现如此凝练的开头,实质上小作者抓住的是描写对象柿子树的特定时间——“深秋”去展开。这就启发孩子们在作文的开头就是要引起下文,引出读者兴趣,抓住一个特点把读者“领”进来。

我们要求学生文章富有真情实感,这也是很多学生的写作难点,是教学的难点。怎么富有真情实感呢?我们一起来看祖兆阳同学的一篇佳作:

顽强的绿萝

我家有一盆绿萝,碧绿的叶子,长长的枝蔓,摆放在窗台上,像一条绿色的小瀑布,带给我清新的感觉。可是前几天因为我不小心把花盆打破了,绿萝的枝蔓折了好多。我很难过,妈妈说:“没事,绿萝的生命力非常旺盛,咱们把折了的枝蔓放在水里,它一样可以生长。”

我找来闲置的小鱼缸,放了半盆水进去,我多希望它快点长出新芽来啊。第二天,我跑过去看它,没什么变化。连续三四天都没有变化,我都有些着急了。一星期过后,我又看了看,太棒了!浸在水里的那段枝条上,长出了好几根白色的须根。我今天又发现小胡须越来越多,像老爷爷的胡子;小绿萝又长出来像小针的叶子:有的稍微展开一点,好像一个豌豆;有的完全舒展开来,嫩绿嫩绿的,像一把心形的小扇子。

这几棵绿萝“复活”了,我心里特别高兴,没想到,这绿萝的生命力真是顽强啊,土里水里都能生长,就算是把它的根剪掉,依然可以成活,而且妈妈还说过,绿萝不仅能观赏,还可以净化空气,它真棒!我一定要精心照顾它,让它越来越茂盛!

通篇把观察和描写融入到记叙中进行,与其说是观察,不如说是关心。情感随着观察自然流露,多么的自然、动人。其他小朋友就可以在文章中去学习让自己和选取的观察对象产生一种关系,甚至对观察对象寄托一种情感。比如张予馨《可爱的猫咪》中,自己不仅是猫的主人,有一份责任感,玩耍时彼此又是快乐的朋友。在教学中启发,鼓励孩子们和观察的对象去互动,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或者去建立联系,这样才能产生需要的“感情”。

类似的例子很多,我都一一总结分类。在分享课上,先讲一个亮点然后读优秀的文章或者段落。文章被读的同学很自豪,增加了积极性。其他同学呢,受到了启发。而我呢,总结了方法去弥补作文课的空白和漏洞。就这样一节分享课,从一个简单的口头表扬和读作文,产生了许多的可能,成为了课堂中每一个人学习的好机会,让每一个人都满载而归。

“三人行,必有我师”,没想到我的学生中,果真有我的写作“小老师”。

猜你喜欢
枝蔓绿萝木耳
我的植物朋友——绿萝
猕猴桃枝蔓粉碎发酵还田试验初探
幽幽花雨
我的植物朋友
巧洗木耳
丛林
我爱我家的绿萝
净化空气的植物
发现木耳
木耳变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