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舰退伍女兵如克亚木:一家四代与两位共和国领袖的情缘

2017-04-11 07:27张东亮郭峰
伴侣 2017年4期
关键词:库尔班曾祖父毛主席

张东亮+郭峰

听着曾祖父的“传奇”长大

今年20歲的如克亚木·麦提赛地,出生在新疆和田地区的于田县农村。从记事起,就有好多人给她讲曾祖父库尔班见到毛主席的传奇故事。库尔班的全名叫库尔班·吐鲁木,生于1883年,是个孤儿。解放前,他家祖孙三代给地主当苦工,祖父活活累死,父亲当长工穷得无一席之地,库尔班就出生在地主家的牛棚里。库尔班两岁时,父亲因为欠地租遭到毒打,不久就离开人世。5岁时,母亲又遭毒打,含恨死去。他的哥哥给地主放羊时,因肚子饿爬到树上吃果子,被地主吆喝惊吓,掉下来摔死。姐姐被人抢去做小老婆,后来也被折磨致死。全家六七口人,几年时间下来,只剩下库尔班一人。

8岁起,他给地主当长工,受尽了打骂,勉强活了下来。20岁时,他和地主的女佣相爱,他们逃到荒漠中,靠吃野果生存。但是,这样难以为继的生活最终让库尔班妻离子散。最后,他不得不独自在山野中,过了整整17年的野人生活。

1949年解放军来了,家乡解放。67岁的库尔班下山后,在土改中分得14亩地、一处房子,还有一头驴。他高兴万分,逢人就说:“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

有了土地,库尔班大叔过上了好日子。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久而久之便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去见见“救星毛主席”。有人告诉他:“毛主席在北京,是各族人民的领袖!”1956年,他按捺不住自己的念头,开始准备礼物,打算去北京见恩人毛主席。等到金秋10月,果实收获好了,70多岁的他便戴上小花帽,拿着杏干、葡萄干等礼物,告别乡亲,骑着小毛驴启程去北京。

一葫芦水和一袋干馕背挂在毛驴背两旁,老人满面幸福地向东方走去。他不知道北京有多远,世界有多大,只怀揣着一个信念——去北京。库尔班骑着小毛驴上北京的消息,很快被当地政府知道了。于田县县委书记急了,跺着脚说:“这么远,哪里去得了!”赶忙派人骑马把他追了回来。

为了实现老人的梦想,1958年6月28日,在新疆有关部门安排下,库尔班老人随国庆观礼团乘飞机来到北京,终于在中南海怀仁堂见到了日思夜盼的救星毛主席。他快步迎上去,激动地大声高呼:“斯拉木毛主席(毛主席万岁)!”向毛主席行了一个维吾尔族民族礼。

就在两人握手的动人时刻,新华社摄影师侯波按下了快门,记录下了这一珍贵的镜头。在这位女摄影家的镜头里,库尔班老人精神矍铄,目含感激,双手与领袖的手紧紧相握,毛主席面带微笑。侯波记得,对库尔班的远道而来,主席感动至深。

当年,《人民日报》刊登了《库尔班·吐鲁木见到了毛主席》的长篇通讯。一夜之间,“库尔班大叔”成为全国老幼皆知的人物。于是就有了后来的电影《库尔班大叔上北京》。王洛宾还为库尔班的故事谱曲,脍炙人口的民歌《萨拉姆毛主席》由此诞生。

登上辽宁舰,圆了从军梦

库尔班大叔对解放军的感情很深,他一直想让儿女后辈去当兵,却一直未能如愿。

受父辈影响,如克亚木·麦提赛地从小就爱看军事题材的电视剧,《我是特种兵》系列是她的最爱。从小学六年级起,她就有长大了当个解放军战士的理想。

机会终于来了。2012年海军到新疆招兵,如克亚木和父亲商量了一下,决定报名。妈妈有点舍不得,当时如克亚木只有16岁,刚上高中一年级,是家里的独生女。更何况,大海离家那么远,女儿能适应部队生活吗?但如克亚木和父亲一起说服了妈妈,她第一个跑到于田县武装部报了名。

2012年12月初的一天,如克亚木正在上课,爸爸急急赶到教室把女儿叫出来说,通过层层选拔,她被批准入伍。就这样,如克亚木成了半个世纪来库尔班家族里第一名军人,她终于实现了曾祖父的夙愿。穿着校服的她,马上跟着父亲赶到和田市,把头发剪成了帅气的短发。离家前的夜晚,父亲叮嘱她:到部队好好工作,不能给家人丢脸。

如克亚木刚入伍就到了广东,先接受为期3个月的新兵训练。到新兵连的第一天,这个维吾尔族女孩就哭了。不是因为想家,而是因为她不会说普通话。她想和身边的战友交流,却根本表达不出来,又着急又伤心。因为于田县的主要人口是维吾尔族,入伍前,她的普通话水平几乎为零。

不过,如克亚木传承了曾祖父的精神。当年,库尔班大叔曾说:“新疆离北京虽然远,但只要骑着毛驴不倒下,总能走到。”如今,这股不服输的劲儿,也在曾孙女身上体现了出来。为了迅速跟上新兵连的节奏,如克亚木白天训练,晚上刻苦学习汉语。训练中的口令,战友怎么做,她都记在心里。为了帮她快速学习,还有战友用画画的方式,形象地表达意思。在如克亚木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她迅速攻克了语言关。

2013年10月1日,如克亚木和其他八位新疆籍女兵,一起登上了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成为中国第一代少数民族航母女兵。而且,她还是舰上年龄最小的女兵。

第一次见到航母,如克亚木现在回想起来都很兴奋:“航母那么大,简直像一座城市,像高高的楼房。”穿着漂亮的海军军服,如克亚木在海边照了好几张照片,“其实这是偷偷照的。”第一次出海,如克亚木虽然晕船,但她却觉得很新鲜。

在辽宁号航母上,如克亚木的战位是通信兵。每次航母出海训练,她有时白天值班,晚上也要值班。虽然工作生活很紧张忙碌,可如克亚木很开心,“我就喜欢每天很忙碌。”而且在她看来,航母上的生活“每天都不一样”。

航母经常出海。如克亚木说,最长的一次,在海上待了45天。如克亚木喜欢大海,天天和海作伴一点也不觉得枯燥,工作忙碌而充实。她在战友中年龄最小,又是库尔班大叔的后人,人人都知道她。同在航母工作的其他战友,教会了她很多东西。逢年过节,她也和战友一起排练节目,做抓饭等新疆特色美食。

两年的时光飞逝而过,当接到退伍通知的时候,如克亞木非常难过。“我哭了,而且是哭了两天三夜。”她舍不得部队,舍不得战友,在依依惜别中告别了最热爱的军旅生活。

2014年底,如克亚木退伍回到了家乡。到家后她仍旧过着“航母时间”。冬天的于田,北京时间早上9点多天才亮,可她每天5点多就起床,“我先听听音乐,等到7点多,我就到外面去跑步。”

习总书记回信,激励一家人

此后,如克亚木在县公安局工作了半年多,后来调到于田县委宣传部,在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当讲解员,每天给游客们讲解曾祖父的生活和故事。她很喜欢这份工作。如克亚木说,2003年,和田市“库尔班·吐鲁木见到了毛主席”大型塑像竣工,同年,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建成。如今,铜像和纪念馆成了当地的文化地标之一,每个来到和田的外地人,都把来到这里当作一门“必修课”。她最开心的事,就是越来越多的人从全国各地赶来,重温曾祖父的故事,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2016年2月,如克亚木结婚了,老公是她在公安局工作时的一名警察同事。因为想念大海,小两口度蜜月时去了海南三亚和广东湛江。

去年年底,年近90岁的奶奶托乎提汗,有感于100多口人的大家庭人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她让孙女代为写信,给习近平总书记讲一讲一家人的幸福生活以及家乡的发展变化。

如克亚木没有打草稿,没有修改,一口气就用汉语把自己想说的话流畅地写下来了。她在信中向总书记汇报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和家乡变化:奶奶身体很硬朗,一大家人都很幸福, “库尔班大叔”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精神,也在家乡代代相传。

如克亚木写给习近平总书记的信长达7页,还附有一张祖孙三人的合影,白发苍苍的维吾尔族老奶奶和她的儿子、孙女,背后的墙上挂着那张著名的照片——《毛主席与新疆维吾尔族老人库尔班握手》。

令全家人惊喜的是,2017年1月13日,他们收到了习总书记的回信!(本刊在第三期杂志中全文刊载了这封回信。)如克亚木将回信念给奶奶托乎提汗,老人听后激动得哭了。一家人做梦都没有想到,日理万机的国家领袖,会亲自给他们写信。

“奶奶请工匠把总书记的回信裱了起来,挂在客厅的墙上,每天都要看一看、摸一摸、让人读上几遍。”如克亚木兴奋地说。

在今年1月24日的新疆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还播出了辽宁舰退伍女兵如克亚木朗读习总书记回信的特别节目。如克亚木说:“给总书记写信是奶奶的愿望,也是全家人的愿望,收到总书记的回信,我们全家都特别激动。这封回信不仅仅是对我们家的祝福,更是对新疆各族人民的祝福。”

在新疆春晚舞台上,歌唱家克里木回忆,当年在人民大会堂第一次演唱《萨拉姆毛主席》这首歌时,他才19岁,很多国家领导人都在场,库尔班大叔听到这首歌,激动地上台为他伴舞,他一共唱了三遍《萨拉姆毛主席》,库尔班大叔为他伴了三次舞,那天整个人民大会堂都沸腾了。克里木说:“今天我太激动了,我还要再唱这首歌,表达我们对党、对祖国的感恩和热爱。”

从1958年库尔班·吐鲁木见到毛主席,到2017年习总书记亲自给他的家人回信,时空跨越了半个多世纪。一家四代与两位共和国领袖结下的特殊情缘,温暖感人,令人荡气回肠。

责编/毕春晖

E-mail: bchaa@163.com

微博网址: http://weibo.com/bchaa

猜你喜欢
库尔班曾祖父毛主席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库尔班大叔跨越千里的爱心
有一种感觉叫不舍
痕迹
凝眸深处
壮锦献给毛主席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黑暗之光
库尔班·吐鲁木:一心想见毛主席
库尔班大叔骑着毛驴去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