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中不良习惯的形成及对策

2017-04-11 01:35胡语芮
科学与财富 2017年7期
关键词:歌唱习惯对策

胡语芮

摘 要:声乐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见这样两种学生:第一种是表面看似能力不足,且伴有一些小毛病,但音質优美,基本功扎实,有灵气,有较大的可塑空间;第二种学生是表面看起来能演唱很多不同风格、不同语种的歌曲,无论发声还是舞台表演都已形成自己的一套模式,有自己熟悉的歌唱习惯。这两种学生在研究声乐和有教学经验的老师眼里,第一种学生虽然目前还不能胜任高难度的曲目,但还没有形成不良习惯,有发展潜能,可教,好教,有极大的可塑性;第二种学生,虽已接触大的作品,并掌握了一定的演唱技巧,但他们存在一些根本的发声问题,长期在不科学、不规范、不系统的教法、学法基础上形成了不良的歌唱习惯,严重阻碍了其自身潜能的发挥,难以取得进步。下面,笔者就良好的歌唱习惯和不良歌唱习惯的问题谈一些个人看法。

关键词:歌唱、习惯、对策。

一、歌唱的好习惯与坏习惯

有良好歌唱习惯的人,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套规范、科学、系统的练声方法,他们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选择声部和声乐学派符合其自身嗓音条件和生理特征的歌曲,经过长期的实践练习,潜力能得到挖掘,并转化为某种艺术表现的能量,在演唱中具备了很高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不良习惯是指,歌唱者在不正确的声音观念和唱法影响下,在长期演唱实践中,因各种原因而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声部,不能建立正确的声音形象,使追求的声音概念模糊不清而造成定势并形成习惯,且本人也意识不到其危害,长期以来形成的自身特有的一种发声平衡和较为稳定的歌唱状态。这种状态成为歌唱者进步和歌唱潜能发展的障碍,难以改进。比如习惯性地低头看谱唱歌,习惯性地歌唱时缺乏感情投入,习惯性地模仿他人歌唱等。

不良习惯的形成对于声乐资源是一种浪费,对青年学生是一种听觉上的误导,对声乐教学和声乐发展来讲更是进步途中的岔道和陷阱。初学者或刚形成不良歌唱习惯的学生是单纯、缺乏经验和辨别能力的,要靠教师去正确地引导。因此,作为一名声乐教师,对不良习惯的警觉和认识至关重要。

二、不良歌唱习惯的形成原因

1.对声音的错误判断

从人声的分类看,声种有高的、中的、低的、花腔的、戏剧的、抒情的等。不同声种在其音色、音域、性能、适合其演唱的作品、演唱特定作品时最适合的调等问题上都会有所不同。而且根据各声部内各人情况的不同,要求也不尽相同。比如高的声部被误认为低的,抒情的误认为戏剧的,时间久了,声调就会自然地由“小伙子变成老大爷”……这样久而久之,方法就形成了习惯,形成了特有的模式难以改正,且还会造成声带病变等。

2.认识上的片面性

对唱法认识上的片面性容易造成观念上的错误,而错误的观念也就必定导致错误的唱法。如有的女声在原来的纯真声演唱过渡到混合声时,就容易走入另一个极端,使自己的高声区和中低声区用了完全一样的声门状态,于是出现了中声区空虚,低音唱不出来的状况;又如男声如果为了统一声区,为了形成“u”音管而单纯训练“u”元音,唱歌时把所有音都向“u”音靠拢,就容易造成元音之间的调节失衡,声音闷而空,口型固定,表情呆滞。另外,当男声有喉头上提的习惯时,就经常用拉下巴压迫喉头,结果喉头没下来,眼睛、下巴、舌根全压下来了,这样时间一长,就形成了不良的歌唱习惯。

3.教学上的不够严格和不全面

有些老师在教学初级阶段,只教发声而忽视对音乐感觉的培养和情感的表现,忘了练声的最终目的;也有的老师在学生演唱中,对其表演的眼神、形体等缺少严格要求,任其挤眉弄眼,扭腰摆胯,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地形成了不良的演唱习惯。

三、如何摆脱形成的不良习惯

当不良习惯养成时,就需要师生双方有明确的认识,有极大的毅力和勇气,并用行之有效的手段跳出怪圈。

首先,所有摆脱不良习惯的前提是学生本人必须认识到自己已形成了不良歌唱习惯,又有强烈的改变想法,而且对选择的教师有足够的信任。实践和经验告诉我们,所有走出不良习惯的方法都有共同之处,就是要把程度退够,从初级阶段或中级阶段重新开始。甚至把大量的时间用在练声上,解决基本的母音、呼吸和声带调节等问题。暂时停止演出、比赛和演唱较大作品,静下心来,集中精力去改变。

其次,在很多情况下,这些不良习惯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最初步、最基本的问题上,往往是由于吸气到出声的刹那间没有做对,引起整个结构的基础不稳和扭曲,或者也是由歌唱的姿势不正确引起的,如习惯性歪头、歪嘴、塌胸、挺肚、重心不稳等。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让学生摆放好腔体,即牙关开、鼻腔空、后背松、小腹拎、喉咙开,形成管状结构,找到声音的支点,用呼吸的支点来发声练习;保持良好的歌唱姿势,即挺胸、抬头、目光平视、后腰立住、肩膀放松、两脚自然分开等。摆脱不良习惯更重要的问题还在于要正确理解声乐语言术语。

最后,理性选择符合自己个人能力演唱的作品。对于初学者来说,忌讳开始学习不久就演唱一些还没有能力把握演唱的作品,这等于扼杀天性。

总之,笔者从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中总结:声乐教学成功的起点,不在于分值的高低与收获多少,而在老师如何给学生一个好的入门、好的起点和扎实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如何更好地、有效地使用正确的教授方法让学生继续进步,并更好地拓展他(她)们的可塑性。

猜你喜欢
歌唱习惯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上课好习惯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