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实验室建设探索

2017-04-11 01:58郝焕明
科学与财富 2017年7期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创新型人才建设

郝焕明

摘 要: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创新型人才又是当今社会最缺乏的社会资源,因此高校在培养人才这方面任重而道远。实验室是高校培養人才的重要平台,尽管我国高校的实验室建设在不断改进中,但是由于这条路还处于在探索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如:不先进的管理手段、不完善的结构等。本文就当前各大高等院校的实验室的现状与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创新型人才;建设

高校的实验室建设不仅关系到其学生的培养问题,更关系到学科的教研工作的开展。由于实验室的功能是具有探究性的,因此实验室培养出的人才不应是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的人,而应当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的新型人才。我国现行的教育政策从小学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也是素质教育观所要求的,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主导课堂,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之中,而实验室教学更是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非常重要。

1高校实验室的功能

从上个世纪末,我国就下达了素质教育的教育政策,但是推动素质的过程是艰难的,而前些年,素质教育观被僵化甚至被忽视,无论是在哪级院校,素质教育只是空话,并没有被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各种教育问题都浮现出来,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学反馈中被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成绩,而千篇一律的答题模式将学生自由思考的能力束之高阁,而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就可以很好地改善这一点,学生不再只是学,而是要参与到探索的过程中,甚至不少企业在学校建立其研究单位,促进高校学生的就业,也为经济活动注入了一份活力。

2通过实验室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

为深化体制改革,打破以往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和设置体系,应加快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实验室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实验室作为实验教学、教学研究、技术开发、合作交流等教学和科研实体的作用,有效利用全校实验及教学资源,实现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互通互融。依托高校的科研实验室,积极吸收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与实验,并作为学习科普基地,让他们步入学术研究的行列,感受尖端科技带来的各种变革和优势,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新研究的兴趣,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科研思维;其次,与专业领域相关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以教学为中心的实习、实训和工程应用研发中心,搭建起企业、教师、学生、工程应用人员相互沟通的桥梁,或开展企业研究课题,或开展学生实训、教学技能培训,让学生站在工程研发与应用第一线,将所学知识与工程相结合,既服务于企事业单位,为其提供一般企业所缺少理论与实验方面的帮助,又有助于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1实验教学的中心不可单一

传统的实验教学的重点是单一的,没有考虑到所有学生的需求,而教育应当是面对全体学生的,因此综合型的教育中心不可缺少。要根据学生能力的层次以及教学的需求建设设立不同的实验室中心。比如有的高校已经建立起三层实验室中心,其中包括基础实验室、专业技能实验室、创新实验室三种,平时教师进行教学时就在基础实验室中,注重基础知识的教授,学好了理论知识,实践时才能有据可依,在小型实验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专业技能实验室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可面向本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以及能力较强的本科生,有教师指导,完成本学科的教学任务;创新型实验室可以用作更高层次的科研项目的研究等功能,具有更高的专业性。

2.2改进管理模式

随着现代新型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同样越来越大,网络课程已经进入了高校学生的视野之中,学生在对下学期的课程进行选择的过程往往都在网络上进行,一方面节省了时间,一方面也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体现。高校实验室的转型也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将实验室扩展到网络上,学生可以在网络上选择实验课,在课前进行对实验课的预习,网络实验课的开展还可增加授课的学生数量,课后实验课的网络记录可以作为共享科研资源被需要的人多次观看,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

2.3切实实施创新改革

实施创新改革工作可以从几个方面落实:

提高实验室的开放性,以前高校的实验室大多都有极强的封闭性,导致学生和教师在实验课程之外的时间进行实验研究的程序极其麻烦,使实验室的价值大打折扣,而实验室的存在并不是只用于教学课程的,将封闭的实验室向高校的广大师生开放,师生有了更多的机会进行科学研究,有利于在实践中产生新的想法,进一步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有了更多实验的需要,实验室的化学药品和设备才能更好地更新换代,提升实验室的利用率。

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这一点与高校设立的学生会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作为实验助力参与到实验室的管理与研究中去,使学生有了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有助于培养其创新能力。

加强实验室队伍的培养,实验教学的主体就是实验室队伍,即教授实验课的教师。当一切物质准备都做好之后,只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才能发挥出实验室的最大功能,首先必须转变某些人的错误观念,一些实验人员对自己的定位不清,导致工作开展的不顺利,实验室的人员不固定,流动量大是不利于实验室的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如果基础性质的工作都没有做好,就更不能去探讨后续的培养对象的问题了。如果想要创建一个良好的实验室队伍,必须加强日常的宣传工作与培训工作的开展力度,在培训实验人员之后,进行及时的考核,并给予反馈,以此督促实验人员不断进修学习。由于实验室的工作条件影响,试验人员可以通过分批次的学习活动,既不会耽误日常工作的开展也不会停止学习的脚步。

为了在实验室教学中将新知识、新技术尽可能多地传授给学生,必须多渠道、多形式地提高实验系列教师、实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学术水平。加强与其它院校的学术交流,学习他人的先进实验室管理模式和方法;不断钻研和更新自身业务知识;鼓励实验人员参与课题和创新活动,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利用最新的科研成果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从而使实验教学与时俱进,进而不断提高实验室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以逐步提高实验室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素质。要强化实验师资体制管理,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实验师资考核评价体系,创造良性竞争与激励的大环境;探索师资优化整合,组建实验教学特色团队,建立起一支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实验师资队伍。

3结语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只有拥有创新型人才,这个国家才有发展的可能,因此相关部门必须清除地认识到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的必要性,加快发展的步伐,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吸取经验你,改进实验室落后于时代的功能,建设高素质的实验室队伍。

参考文献:

[1]季宜敬,杨瑾,王洪洲.建设创新实验室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12).

[2]刘莉平,陈志刚.加强开放实验室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J].计算机教育,2009,(02).

猜你喜欢
高校实验室创新型人才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关于平衡高校实验室使用频率与安全指数的思考
高校实验室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构建分析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系统论视域下的高校实验室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