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探讨

2017-04-11 02:56韩士瑞
科学与财富 2017年7期
关键词:水理水文地质含水层

韩士瑞

摘 要:相关部门在对地质进行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是目前面临的主要课题,两者存在一定的关系,而且相互作用。其中,地下水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但是岩土体组成的一部分,同样也对水文地质的整体质量带来影响,能够直接对岩土工程的特性产生干扰。因此,结合某城市工程地质勘查情况以及水文地质的基本状况做出讨论,相关部门不仅要对水文地质问题进行查明,而且还要对岩土体所产生的作用做出详细的评价,提出合理化建议,旨在能够最大程度上避免水文地质问题造成的危害。

关键词: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地下水;危害

地下水是岩石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水文地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会对岩石体的整体特征带来一定的影响,从而对建筑的耐久性造成破坏。然而,在勘察工作中容易忽视的环节,从大部分勘察数据中显示,对水文参数的使用不是很多,尤其是在一些地质比较繁琐的区域,没有对水文地质做到详细的掌握,从而让水文地质发生问题。对此,为了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工程勘查工作的品质,加大对水文地质的力度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相关部门要制定合理的措施,来改善这一类问题所带来的危害。

1、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内容

在以前的勘查数据中显示,因为相关人员没有对建筑场地、设计形式等方面做出合理的判断,没有做好总结经验的工作环节。所以在以后的勘查中,相关人员应当对水文地质做出合理的判断,其中应当对以下几方面做出认真的考虑:

相关人员在实际勘查中应当对建筑物的场地做好有效的结合,并且将水文地质所产生的因素做好全面的分析,从而提供相应的资料。

相关人员还要站在工程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依据地下水对工程所产生的相应作用以及带来的影响,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例如:①对处于地下水位的有关建筑物作为研究对象,相关人员进行检查是否混凝土出现腐蚀的现象;②在一部分建筑中使用岩土体建造的建筑物,相关人员应当对地下水的流动给岩土体带来的相关作用做好适当的评价;③在压缩层范围中可能会出现松散的情况,就应当对是否产生流砂情况进行判定。

2、重视岩土水理性质的测试和研究

岩石水理性质可以理解为是通过岩土和地下水之间产生的作用而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岩石水理性质和相关岩土的性质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水理性质不但能够对岩石的整体强度带来影响,而且某些物质还会对建筑物带来危害。比如:透水性、崩解性等。其中,崩解性是通过与相应的颗粒等关系极大。在一碗的勘查工作中对岩土有关的物理性质会引起重视,但是却对水理性质忽略掉,从而没有全方面的对工程地质做出适当的评价。

由于水土性质是通过岩石以及地下水之间互相作用而得到的性质,然而地下水能够以多种形态呈现,正是因为各种形态的地下水,才会给水理性质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且程度大小还和种类存在联系。地下水在相关的粘土中所产生的一种赋存形态,但是在砂土中很少存在。结合水特别是通过相应的水质和粘性土之间产生的作用而呈现出来的膨胀性等形式,由于在某些程度受到了强力的约束,所以活动的区域会有一定的约束性,从而对水理性质不会带来过多的影响。

3、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在岩土体里占有重要的位置,会对工程特性带来很大程度的影响,从而也会对建筑物的整体实用性带来破坏。地下水能够让岩土工程出现损害的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地下水位在升降时所产生的变化会对建筑物带来影响;另一方面是地下水所产生的压力而对建筑物造成损害。

在工程勘察中,要注意调查了解地下水位条件及其升降变化。在天然条件下地下水位一般是季节性的变化,雨季时水位上升,旱季时水位下降,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之间称为水位变动带。地下水位的天然变化是区域性、渐变的,而且变化幅度较小(突发性自然灾害除外)。但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局部性地下水位升降变化的幅度和速度往往大于天然变化,它所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更为严重。为了正确评价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对岩土工程的影响,在工程勘察中首先要准确地测定静水位。静水位是指天然状态下地下水稳定水位,在测定静水位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在上部为潜水、下部为承压水或多层含水层地区,均应分层测定水位;静水位的测定应有一定的稳定时间,钻进过程中的初见水位不一定是静水位。一般地区每小时测定1次,3次所侧水位值相同或孔内水位差不超过2~3cm者,可作为静水位;工程勘察需要时,宜在勘察结束后,统一测量一次静水位。因为静水位是相对的,它也随地下水补给或排泄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當采用泥浆钻进时,为了避免孔内泥浆对含水层的封闭影响,测定静水位前应将测水管打入含水层20cm或钻孔洗清后,再测量静水位。为了解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可根据工程需要进行监测,查明地下水最高、最低水位及变化幅度等。

3.1潜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含水层颗粒细小,其渗透性弱,地下渗流差,尤其是上覆粗粒松散地层时,地表水容易下渗;当包气带薄时,毛细带接近地表,土饱和性差小;地下水流梯度小或者平缓时,排泄不畅;当含水层沿水流方向岩性突然变细、渗透性减弱或遇到隔水层时,潜水排泄困难。

上述4种原因引起潜水位上升,多出现在甘肃省冲积平原一级阶地及山前平原前缘地带。此外长期降水导致河流、湖塘、水库、渠道等地表水渗入补给潜水层,也会引起潜水位升高。

3.2基坑突涌防治措施

首先判断能否发生基坑突涌现象。工程勘察中应查明基坑周围内隔水层的厚度、岩性、重量,承压含水层顶板埋深、承压水头高度,含水层的类型、岩性等,再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判断能否产生突涌现象以及预测突涌形式及其危害。经过判断,如果可能产生突涌现象,则需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防治突涌可以考虑两个方案:①控制基坑开挖深度,使基底隔水层保留不致产生突涌的厚度;②在基坑外围设置排水孔,降低承压水位,减少承压水头压力。

4、结语

通过以上内容的论述。可以得知:水文地质工作不管是在设计形式上,还是在预防地质灾害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相关部门只有清楚的了解到水文地质的重要性,才能够加强预防手段,加大施工监管的力度,从而起到防范于未然的作用。勘查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在未来的道路上会得到更多的认可,因此相关人员应当将水文地质预防工作有效的额落实到工程中,提供勘查的工作效率,尽可能的预防水文地质所带来的危害,从而促进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华冰.浅析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4)

[2]郑永浩.水文地质问题在岩土工程中的危害性分析[J].城市地理.2015(20)

[3]李敏,崔静光,谢兆鹏.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重要性分析[J].环球人文地理.2014(16)

猜你喜欢
水理水文地质含水层
巨厚充水含水层疏放水层位优化研究
基于抽水试验计算水文地质参数的分析与确定
基于GPRS实现自动化水文地质抽水试验
基于转移概率的三维水文地质结构划分
水文地质问题在地质工程勘查中的重要性研究
ZMFQSL-1型苎麻开纤水理设备设计与试验
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有效应用
美国西部奥加拉拉含水层水位下降原因初探
全球地下含水层下降惊人:要被抽干了
岩溶含水层水流模型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