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实『学思研行著』的一年

2017-04-11 08:45任勇
教育家 2017年5期
关键词:育儿国际化校长

文|任勇

踏实『学思研行著』的一年

文|任勇

任勇,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感觉2016还没写太熟练时,就要写2017了。2016年的365天,感觉每一天都过得挺充实的,一直也都在忙着。忙啥呢?翻看笔记,这一年,不外乎是踏实了“学思研行著”的一年。

我学故我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人民教育》《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福建教育》《教育家》《教育文摘周报》等都是必读之物;每年评出的教师喜爱的100本书,也是尽可能将手头没有的购来细读之;在当当网搜索自己喜爱的书,一到就读,如《超越标准:校长专业发展》《互联网+中小学教育》等;朋友寄来的书,读来特别亲切,如汤勇局长的《回归教育常识》,刘信生校长的《对称:从邮票看科学中的美》等;聆听周满生研究员的《国际视野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聆听钟秉林会长的《中小学校要主动应对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新挑战》,再次聆听魏书生老师的《我是怎样当老师的》等;伊凡•莫斯科维奇的《迷人的数学》、李强的《镜头里的北京十一学校》等书,都是乘飞机时一口气读完的。感觉时间不够用了,有书就要赶快读啊。

凡有电子版的报刊,我就尽量读电子版。58岁的我虽然目前还可以不戴眼镜看报,但看久了就会有些模糊,而读电子版可以放大一些,读起来很舒适。当然,读电子版的最大好处是,读到好文章可以下载,放到相应的文件夹里,将来查找、再读和利用,都很方便。《中国教师报》、中国知网等,都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读。

学习是为了获取新知和提升素养,读着读着,我就站在了巨人的肩上,让我更清晰地看到了远方。

我思故我在。只有带着思考面对教育工作,才能有智慧地开展教育工作。比如高考管理,够复杂了吧。高考的情况,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只有当高考这个系统的若干个子因素都处在最优状态时,高考才能成为最优的。而这些子因素至少涉及宏观管理、目标管理、教育管理、教学管理、资料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家长管理、过程管理、信息管理等。于是我们就围绕十个因素开展思考与研究,在这十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使高考的迎考科学化、有序化、最优化、人性化,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又如,许多地方都成立了名师工作室,成效如何,我没有认真研究,但我觉得我们厦门还是建设“名师工作坊”为宜,工作坊是几个名师带一批教师,结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厦门一批批步入新境的觉醒者——未来名师“群起”了。

再如,师者如何育人育儿?我的观点是“育人诚可贵,育儿价亦高”。具体地说,育人之理念,育儿可借鉴;育人多言教,育儿多身教;育人重立德,育儿求适合;育人有规范,育儿要新探。

我研故我智。今年的研究还不少,比如“校长力修炼研究”,校长作为领导者,需要修炼领导力、思考力、创新力、决策力、激励力和影响力;校长作为管理者,需要修炼组织力、经营力、沟通力、智慧力、执行力和应变力;校长作为教育者,需要修炼文化力、学习力、道德力、研究力、指导力和学科力。期盼校长“力”所能及。这项研究成果,在《福建教育》上连载。

“教育国际化:我们期盼什么?”我也进行了研究,期盼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融合,期盼国际教育的“双轨”并进,期盼教育国际化人才辈出,期盼教育国际化辩证而为,期盼基于国际化的教育创新,期盼教育国际化摈弃功利性和片面性,期盼教育国际化要特别注意强调民族性和国家性。这些观点,在“中小学教育国际化和本土化融合实践高峰论坛”上发表。

“核心素养”是今年研究的一个重点,我认为创设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发展核心素养的重中之重;既要强调素养意识,更要自然和谐融入;既要学科独立践行,更要跨科多维整合;既要突出必修课程,更要用好其他课程(选修、活动、微型、隐性课程);不能强求一个学科就能覆盖“全素养”;不要指望在某一学段就能深度培育“全素养”;不要认为在一节课中,核心素养培育越多越好,培育核心素养要“因课而异”;不能要求一个学生“全素养”俱佳,核心素养也应是“各具特色”的,即学生的核心素养应是:基本达成+特色素养;要把“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变为“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必须大力推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变。

我行故我实。“学而思”“思而研”,还要和行动结合起来,走向且思且研且行的境界,不断追求做教育工作的“有思想有智慧的行动者”。

在区域教育推进中“行动”。作为教育行政领导,就要积极营创符合教育本原的区域行动。比如,体育中考分值多了,在游泳列入选考的基础上,篮球、排球、足球又列入“三选一”中考项目;继续探索“轻

负高质”的路径,“轻负高质”是现阶段基础教育的使命,也是教育工作追求的目标和境界;积极落实厦门作为全国三个试验区之一工作,实现“双四级”足球联赛,即大学、高中、初中、小学的四级联赛和年级、校级、区级、市级的四级联赛,有了这样的基础,厦门二中足球队初高中分别“踢到”全国冠亚军。

在讲学讲座传播中“行动”。今年各类讲学讲座180余场,向教师讲《名师成长的新境界》《优秀教师悄悄在做的事》《师者:做更好的自己》等;向校长讲《校长成长和学校发展的新走向》《校长走向教育家的智慧》等;向家长讲《牵着孩子向何方》《灵性成长的新路径》等;向数学教师讲《发掘数学教育的价值》《数学教育的辩证之道》等;向教研员讲《时代呼唤新型教研员》《课改:挑战中的新抉择》等;向教务主任讲《教学管理的成功之道》;向德育主任讲《理想的育德育心境界》;向中职学校讲《“中职提质”的几个探域》;向高校管理者讲《试论学校文化管理》;向新教师讲《从新手教师到骨干教师》等。

在深入学校讲课中“行动”。这一年,有点空余时间,我就会走向学校,走进课堂,走近师生,和备课组老师一起探讨备课事宜,听完课后也参与评课,但我更多的还是给学生上点课或做个小讲座。给高三学生讲《努力再从今日始》,指导学生科学迎考;给初一学生讲《新初一,让我们智慧学》;给奥数选手讲《奥数训练的辩证之道》;给小学生讲《高观点下的小学数学》;给高一学生讲《愿你成为会学习的人》等。

我著故我勤。著书立说,立一家之言;勤于笔耕,写作不止,动力永存。今年我发表的各类文章38篇,《“学”的最高境界是“会学”》《教育意境:从“教精其术”到“教明其道”》发表于《中国教师》;《学校班子文化宜“和而不同”》发表于《中国教育报》;《将“共同体”进行到底》《一路“读”来》《让“学习”之车驶入“研究”之轨》发表于《中国教师报》;《让生优雅的师者之道》等3篇文章发表于《福建教育》;《学会在研究中工作》等5篇文章发表于《现代教育报》;《让数学课堂“气”象万千》入选朱永新教授主编的《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

今年我出版了《好学校之境》一书,写校长成长“步入新境”、教师生长“引入高境”和学校发展“渐入佳境”,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夏书系”之书;还出版了《做“业高一筹”的小学数学教师》一书,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还写了《数学解题的100个技巧》,这本书要明年才能出版。

好像是在记流水账,但这就是我的真实的2016年。而且,源于内心的教育情愫,我相信,我2017年也会这样走过。

猜你喜欢
育儿国际化校长
聚焦港口国际化
偷偷摸摸育儿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育儿神器
校长给力“九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