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历程和启示

2017-04-11 00:05刘家贺
社科纵横 2017年8期
关键词:监督制度党的纪律监察

刘家贺

(中共辽宁省直属机关工委党校 辽宁 沈阳 110032)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历程和启示

刘家贺

(中共辽宁省直属机关工委党校 辽宁 沈阳 110032)

中国共产党建党伊始就对党内监督做出了规定,随着党的发展壮大党内监督制度和监督机构不断完善,先后建立了监察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等党内监督机构,发挥了加强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作用,对于当前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有重要启示。

党内监督 历程 启示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党内监督的传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党根据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了党内监督制度。考察中共党内监督的发展历程,对于加强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一、执政前党内监督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中国共产党创立伊始就规定了党内监督制度。1921年7、8月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这份不足千字的十五条纲领其中就有两条对党内监督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第十条规定:“工人、农民、士兵和学生等地方组织的人数很多时,可以派他们到其他地区去工作,但是一定要受当地执行委员会最严格的监督。”这条实际上是对党员的监督,就是要求党员在任何时间、地点的一切活动都要接受党组织的监督,而且强调是“最严格的监督”,可见建党伊始就对党员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第十二条规定:“地方执行委员会的财政、活动和政策,必须受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这条是对党组织的要求,就是下级要接受上级的监督,而且强调“必须”接受监督,各级党组织要服从中央委员会,接受中央委员会的监督。这时期没有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监督权由各级执行委员会行使,中央执行委员会有最高监督权。党内监督的内容包括财政、活动和政策,也就是党的活动的所有方面都要接受监督。一大纲领实际上确立了党内监督的最早制度。

随着党的发展壮大,党内监督专门监督机构的建立也被提到日程上来。建党以后,党员队伍发展比较快,特别是国共合作以后,党员和党组织出现了一个发展非常迅速的阶段。1925年1月召开中共四大时共计有党员994人,到1927年4月中共五大时达到57967人。[1](P157、266)随着党员数量的增加,党员的质量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贪污腐化分子、投机分子和破坏党的纪律的分子也在党内存在。在党中央领导层,总书记陈独秀的“一言堂”“家长制”作风也对党的领导产生了不良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必要加强党内监督。1927年4月27日5月9日,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这次大会的一个突出贡献是选举产生了党内监督的专门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在新修改的党章中增加了“监察委员会”条文,赋予监察委员参加中央和省委会议及发言权等权力。监察委员会的建立开创了党内监督专门机构的先河,在党内监督的历史中具有重要意义。

大革命失败后党处于严酷的斗争中,党内监督机关也几经变化。中共五大产生的中央监察委员会的10名委员和候补委员,基本上都分散在各地领导斗争,大部分已经牺牲,特别是主席王荷波的牺牲,副主席杨匏安受到留党察看处分并被撤销委员职务,使中央监察委员会无法正常工作,也未能行使职权。根据临时中央的建议,在1928年6月召开的中共六大上撤销了中央监察委员会这一机构,决定设立中央审查委员会代替监察委员会的部分职能,后来又成立中央党务委员会,行使部分党内监督职权。应该说,长征途中发生的张国焘拥兵自重、另立中央,严重破坏党的纪律的错误,同党内监督弱化有很大的关系。党中央经过长征到达陕北后,鉴于张国焘严重破坏党的纪律的错误,强调加强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经过六届六中全会、延安整风等加强党的建设的举措,为恢复党内监督制度创造了条件。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做出恢复中央监察委员会的规定,在七大党章中专门有“党的监督机关”一章,规定“党的中央委员会认为有必要时,得成立党的中央监察委员会及地方党的监察委员会”,监察委员会的任务与职权是“决定或取消对党员的处分,受理党员的控诉。”

二、执政后党内监督的发展和完善

执政伊始,中国共产党开始建立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党内监督制度。中共中央于1949年11月作出《关于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决定》,成立了以朱德为书记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承担党内监督的重要职责。1950年代曾经一度把纪律检查委员会改为“监察委员会”,继续行使党内监督职责,但在“文化大革命”中监察委员会也被撤销,导致党内失去监督,造成严重个人崇拜、十年动乱的后果。

改革开放后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得到恢复和重建。根据党的十一大党章关于“设立纪律检查委员会”的规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1982年8月,党的十二大党章在“党的纪律检查机关”一章中,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产生办法、设置、职权、任务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要求。此后,从中央到各级党组织陆续建立了纪律检查委员会,形成了完整的党内监督体制,确立了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党内监督的专门机构。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党中央、中央纪委通过制定一系列党内法规不断完善党内监督制度。比如,1980年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1987年的《关于对党员干部加强党内纪律监督的若干规定(试行)》、1988年的《关于建立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的意见》、1990年的《关于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的若干规定》等,尤其是1990年3月召开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做出了拟定党内监督条例的安排。经过13年的起草,《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于2003年12月颁布,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内监督条例,在党内监督制度建设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党内监督制度建设上取得了新的成果。中央政治局率先做出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开展聚焦反对“四风”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掀起反腐倡廉高潮,促进了党内监督制度建设。党中央、中纪委先后对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巡视工作、廉洁自律、党内政治生活等都做出了一系列规定,先后修订或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等十几部关于党内监督的党内法规,为进一步完善党内监督制度奠定了基础。2016年10月,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为新形势下加强党内监督提供了根本遵循。

三、党内监督的历史启示

(一)只有加强党内监督,才能保证党的纪律。党的纪律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保证。全体党员和党组织只有遵守党的章程及其规矩、纪律,党所制定的方针政策才能得到贯彻落实。为了保证党的纪律,必须要有监督制度加以督促检查,才能将违纪违规最小化。考察中共党内监督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党内监督对于维护党的纪律、促进党的事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每当党内监督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时候,也是党的纪律和党的事业处于比较好的阶段。反之,失去监督,党纪就会被破坏,党的事业也会受到损失。比如,党的六大以后监察委员会被取消这段时间,由于失去应有的监督,党内出现了张国焘个人野心膨胀,另立中央、破坏党的政治纪律和党的团结统一的严重错误,给党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会泛滥成灾,只有加强党内监督,才能形成对权力的有效制约和监督,保证党的纪律,保障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二)只有加强党内监督,才能维护党内民主。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无产阶级政党历来重视党内民主。党的章程把党员的民主权利放在重要位置,规定了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力。党内监督是以党章为依据对党的纪律、各项制度的执行等进行的监督,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监督党内民主制度是否能够得到贯彻落实。考察党内监督历程我们看到,党内监督能够发挥作用的时候也是党内民主得到保障、党内民主生活开展的好的时候,反之,党内失去监督,党的民主也得不到保障。十年动乱时期党的各级监察委员工作停止,直至被取消,使党内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处于失去监督状态,党内民主没有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遭到肆意践踏,给党造成了严重损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这个党内监督的专门机构的恢复和重建,发挥党内监督的职能作用,党内民主生活才走上正轨。

(三)只有加强党内监督,才能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毛泽东领导下开启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在邓小平领导下开启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思想建设与制度建设有机相结合,既要加强包括理想信念教育在内的思想建设,也要建立完善的包括监督制度在内的一系列制度。党内监督制度是党的制度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只有完善的监督制度,党的制度建设才能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才能发挥好党内监督的作用。十八大以来,在反腐败的高压态势下查处的一系列大案,充分说明只要加强党内监督,就能够清除党内的腐败分子,使其没有隐藏的余地,永葆党的机体的健康。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

D23

A

1007-9106(2017)08-0034-03

刘家贺,男,中共辽宁省直属机关工委党校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

猜你喜欢
监督制度党的纪律监察
航天一体化独立质量监督制度的建设与实践
浅谈值班律师监督制度
严明党的纪律,克服自由主义——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导读
如何坚持纪律面前一律平等
水政监察
智慧监察“行稳”方能“致远”
独立设置“环保警察”促环境监察执法
江西:网上监察“阳光灿烂”
新时期党的纪律体系建设探究
浅谈新时期加强党的纪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