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主义困境下的政府职能界定

2017-04-11 00:05宋圭武
社科纵横 2017年8期
关键词:自由主义公平困境

宋圭武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智库工作站 甘肃 兰州 730070)

·经济管理与改革发展·

自由主义困境下的政府职能界定

宋圭武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智库工作站 甘肃 兰州 730070)

自由主义的核心理念是自由至上。这种自由至上的理念,从实践来看,面临三大困境。一大困境,是公共精神困境;二大困境,是公平社会困境;三大困境,是公共产品困境。欧洲启蒙运动后,自由主义的扩展也证实了自由主义面临的三大困境。从三大困境看,政府核心的职能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要着力加强公共精神建设;第二,要着力加强社会公平建设;第三,要着力加强公共产品建设。

自由主义 政府职能

人类本性是追求自由的,所以,自由主义的产生也是天然的。但自由主义的扩展也需要有一个限度,在限度之外,则需要政府积极发挥作用。下面笔者谈谈自由主义的困境以及由此引致的政府职能界定问题,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自由主义的困境

自由主义的核心理念是自由至上。这种自由至上的理念,从实践来看,面临三大困境。

一大困境,是公共精神困境。自由主义激活了个人的创造性,尤其是有能力的个人的创造性,这对知识的扩展十分有利,关于这一点,哈耶克在《自由秩序原理》一书中说得很清楚。但自由主义对公共精神建设存在诸多不足。在自由的语境下,个人主义精神可能会得到过度张扬,甚至泛滥,导致对公共精神的侵蚀;另外,在自由的博弈中,也可能会产生自均衡的小团体主义,同时也会伴随产生与小团体对应的小团体精神。但与小团体对应的小团体精神,多是一种局部均衡道德,就像“哥儿们义气”或“私德”之类的,其并不能满足社会整体层面的均衡要求,并不是一种真正的公共精神。

二大困境,是公平社会困境。自由主义本质属于强者,是为强者松绑的一种哲学或思想或一种社会实践。但在为强者松绑的同时,社会也面临一个弱者和强者如何公平竞争的问题。在自由竞争中,必然是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同时,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强者和弱者二者社会经济地位不同,其社会价值观也必然会分裂,形成强者的哲学和思想与弱者的哲学和思想,其中关于公平的价值观也必然是各说各有理,各有各的说法,本质也是分裂的。自由竞争的最终结局必然是社会在实践和理论层面都分裂为两大阵营,一个是强者的阵营,一个是弱者的阵营。

三大困境,是公共产品困境。所谓公共产品,主要是指不满足消费的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产品,比如国防、环境、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的最优决策法则是:边际产品的社会成本等于边际产品的社会收益。但在自由主义背景下,社会经济运行会更多按照私人边际成本等于私人边际收益的原则来决策,这会导致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欧洲启蒙运动后,自由主义的扩展也证实了自由主义面临的三大困境。

从公共精神困境看,表现是多方面的。一是自我中心主义泛滥,形成自恋文化,自我成了世界的中心。二是秩序和诚信问题越来越严重。冒险、投机、赌博等各种机会主义泛滥,腐败蔓延,让世界正在遭受慢性道德崩溃。三是消费至上主义。在工业文明的助推下,消费日益成为人类活动的主宰,它构成一个欲望满足的对象系统,人们从消费中得到物质和精神的满足,甚至是人生的全部幸福和意义,人成了消费的奴隶。弗洛姆也指出:人本身越来越成为一个贪婪的被动的消费者,物品不是用来为人服务,相反,人却成了物品的奴仆。

从公平社会困境看,当今世界正面临不公平的严重挑战。其中最突出的是贫富差距问题越来越严重,这对世界经济均衡稳定发展提出了严重挑战。世界贫富差距拉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世界富国与穷国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在大多数国家内部贫富差距也呈扩大趋势。根据乐施会一份研究报告,目前全球最富有的85人的财富总额,相当于世界上35亿最贫困人口所拥有的全部财产。世界经济论坛《2014年全球风险报告》评估了31项全球性风险的严重性、发生概率和潜在影响力,认为长期的贫富差距扩大将是未来十年最可能造成严重全球性危害的风险。

从公共产品困境看,世界正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公共产品困境。1972年一本名为《增长的极限》的书的作者预言,在自由放任的背景下,快速增长的人口和物质需求将导致更高的工业产值和更严重的污染,我们的文明将在21世纪的某一时刻崩溃。这种观点自从这本书面世以来便遭到各方批判,并被视作是“末日悲观理论”的典型代表。2002年,一名自称环境专家的乔恩·朗伯格则直接将其称作是“历史的垃圾桶”。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这本书中所做的预测在过去的40年间被证明是相当精准的。资源正在被快速耗尽,污染加剧,人均工业产值和食物正在上升,人口迅速增长。如果我们继续沿着该书中所描述的轨迹前进,那么一场全球性的崩溃或许真的为期不远。

二、自由主义困境下的政府职能界定

从上述三大困境看,自由主义本质具有短视性。如何克服三大短视性困境,自由主义本身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其理论建构。从洛克到罗尔斯,自由主义经历了从古典自由主义到新自由主义的转换,其理念也在不断进行变革创新充实,包括公平的因素,在罗尔斯的新自由主义的理论体系当中,都已有充分体现。但不管自由主义理念如何变革创新充实,其核心理念自由至上仍然是其主要原则。这也就决定了自由主义在其本身框架内,是不可能彻底解决好三大短视性困境的。如何解决好三大困境,需要在自由主义之外寻找出路,需要借助政府的力量。

从三大困境看,要克服自由主义的不足,政府的核心职能应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要着力加强公共精神建设。如何加强公共精神建设,世界需要新启蒙,需要进行第二次启蒙。如果说第一次启蒙,主要是弘扬了人类的理性精神,那么第二次启蒙,主要是要弘扬人类的德性精神。理性的外显形式是知识,德性的外显形式是道德。知识是动力,道德是统帅。知识只有建构在道德的基础上,知识的力量才能真正体现出以人为中心的灵魂。所以,世界只有完成第二次启蒙,启蒙才是完整意义的。尤其当下在理性的力量越来越强大时,越来越需要德性的力量来为理性把握方向,第二次启蒙将更显其重要性。新启蒙需要着力构建三种德性:诚信意识、理性意识、敬畏意识。诚信,是构建人与人和谐关系的基石;理性,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基石;敬畏,是构建人与未知世界和谐关系的基石。新启蒙需要政府和知识分子共同发力。

第二,要着力加强社会公平建设。什么是公平,有不同观点。如何建设公平,笔者认为,需要坚持如下三个原则。一是对先天权利和先天资源收益要坚持平均分享原则。所谓先天权利,就是基本的生存权利,比如为维持生命而所需要的基本的生存手段等,就属于先天权利。在先天权利的分配方面,应坚持平均分配原则。因为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在满足生命的基本存在手段方面,任何人都不应有高于别人价值的任何理由,任何人都不能以任何理由坚持多吃多占原则。所谓先天资源收益,主要是指不是以人的后天劳动为基础的资源收益,比如来自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资源收益,除少部分属于劳动收益外,大部分都属于先天资源收益,对这部分收益,由于任何人都没有做出过贡献,而是属于自然的功劳,自然其收益应属于全人类,每一个人类都有份。二是对后天劳动收益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对基于后天劳动所得到的收益,坚持按劳分配原则,既符合个人利益要求,也符合社会长远利益要求。因为不坚持按劳分配,不劳动却享受收益,只会鼓励懒汉,同时,由于缺乏有效劳动激励,必然社会整体劳动积极性不高,最终社会发展总体效率受损,长期结果必然是所有人都是受害者。三是对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要坚持人道主义分配原则。基于按劳分配的原则本质也是有缺陷的,对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而言,这种分配原则本质无法有效体现公平原则,需要基于人道原则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通过保障制度对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目前,面对贫富差距拉大现实,各国政府如何做好公平工作,需要着力推进扶贫工程,要大力提高贫困群体收入。一是要大力加强贫困群体人力资本建设,让穷人有赚钱的能力。国家对贫困群体要进一步加大教育和培训的投资力度。二是要大力发展有利于贫困群体就业的产业。一般贫困地区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所以贫困地区应大力发展旅游休闲产业;另外,根据土壤气候等条件,贫困地区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另外,为了保护环境,贫困地区也要注重发展绿色公益产业。三是政府要采取有关政策措施刺激富人合理消费,让贫困群体有钱可赚。四是要着力推进贫困群体合作建设,让贫困群体赚钱有组织基础。五是要大力推进贫困地区人口控制,防止人口过度膨胀对资源和经济收益的过度侵蚀。

第三,要着力加强公共产品建设。尤其要把保护环境和资源节约利用作为重点。为此,政府应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从消费方式看,政府需要倡导树立以节俭为中心的消费观。节俭既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善,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善。因为符合节俭原则的消费,让人对自然的破坏达到最小化,同时,也保持了人类自身的存在,最终实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平衡。另外,节俭也让更多人有了消费的基础,更多体现了共享原则,实现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另外,从经济学角度看,笔者认为凯恩斯提出的所谓“节俭的悖论”本质不是悖论,因为节俭并不意味需求减少,而是需求在不同时间段的重新配置而已,而符合节俭原则的经济学更符合社会长期发展的需要,是在更高层次上体现了经济资源优化配置的本质,更符合一般均衡的原则。二是从生产方式看,政府需要以循环经济为核心构建生产模式。循环经济体现了一种生产方面的善,因为循环经济所体现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不仅对当代人有利,而且对后代人有利,不仅对人类有利,而且对自然也有利。目前,虽然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一些国家在发展中也很重视,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世界各国要普遍真正建立起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发展模式,还需要认真解决许多深层次问题。三是从发展目标看,政府需要彻底抛弃GDP目标,建立以幸福为核心目标的发展观。从哲学角度看,幸福才代表了属于本我的真正价值。基于外在的荣耀,若没有内化为自我的幸福感,这种荣耀本质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建立以幸福为核心目标的发展观,更符合人的本质规定性,更符合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同时也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以幸福为发展目标,是不丹模式的核心理念。不丹模式有四大支柱:永续且公平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文化的维护与推广;良善的治理。不丹模式的成功经验应当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各国都应从不丹模式中寻找积极的营养,为突破自由主义困境寻找出路。

上述政府所要求的三大核心职能,是对自主义困境的有效弥补,同时也为自由主义提供了有效活动的三大基础。其中:公共精神是人文基础;公平制度是制度基础;公共产品是环境资源基础。有了这三个厚实的基础,自由主义与社会才会有一个和谐的互动关系,自由主义才能真正体现出自由的本质,自由主义的天空就是晴朗的。

D523

A

1007-9106(2017)08-0049-03

宋圭武(1964—),男,中共甘肃省委党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二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家发展、经济理论、三农问题等方面。

猜你喜欢
自由主义公平困境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笨柴兄弟
必须宣布新自由主义已完结。下一步何去何从?
反对自由主义
严明党的纪律,克服自由主义——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导读
公平比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