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原因的新维度
——阶层分化

2017-04-11 00:05于海生
社科纵横 2017年8期
关键词:社会阶层阶层分化

于海生

(天津社会科学院 天津 300191)

·法学研究·

犯罪原因的新维度
——阶层分化

于海生

(天津社会科学院 天津 300191)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日益加剧,其实质是社会利益结构的转型,即从建国初建立并维系了几十年的整体性社会利益结构向多样化利益结构的变迁。阶层分化态势下,社会资源占有的新格局必然会带来各阶层的经济落差,引起阶层间利益冲突,利益相对受损阶层会产生心态失衡的现象,滋生犯罪。同时阶层分化加剧社会不公和贫富分化,激化犯罪。分析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恶性暴力犯罪的原因,我们能够清晰感受到社会阶层对立与暴力犯罪的关系,阶层分化是现阶段引起犯罪的重要原因。

阶层分化 社会不公 犯罪原因

一、阶层分化及其本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结构乃至利益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结构变化则表现为阶层分化的日益加剧。我国“两阶级一阶层”(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知识分子阶层)的传统的社会阶层结构已经异化。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研究成果《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首次对我国当前社会阶层变化作了总体分析,提出了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占有状况,作为划分社会阶层的标准,把当今中国的社会群体划分为十个阶层。这十大阶层是:国家和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这些阶层又可分为五大社会经济等级,即社会上层、中上层、中中层、中下层和下层。《报告》明确地指出了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化状况与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比较客观地描述了当代中国不同群体的差异。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又一研究成果《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描述了50年来中国社会的流动现状和总体趋势。提出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流动的模式和流动机制都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公正、合理、开放的现代社会流动模式尚未最终形成,主要表现在具有稳定社会重大意义的中间阶层没有大起来,而该小下去农业劳动者阶层没有小下去,一些制度性障碍还在阻碍着社会流动。

阶层,在同一阶级内部或阶级之外,因财产状况、社会地位或谋生方式等方面的不同而区分的社会层次,其分化的实质是什么呢?是资源的不平等分配。所谓资源,指的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权力、信息和支配力的总称,它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和社会之中,是能够给人类带来经济或政治利益的客观存在。按照常见的划分方法,资源被划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又分为人力资源和加工资源)。可以说,人类社会竞争的最终目标就是资源,或称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资源,而最终影响社会竞争或社会发展的根本因素也在于资源。无论是公平的或不公平的评价,应当说都与资源的分配有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些群体、阶层利用各种手段占有资源的份额急速扩张,对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力也随之上升,成为社会中的“上层”或“中上层”,比如富豪、明星、专业技术人员、央企高管、金融业高管等;另有一些人所占有的资源则越来越少,对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力也相应的下降,沦落为社会的“中下层”或“下层”,比如城市失业职工、失地农民等。

二、阶层分化引发阶层矛盾冲突,诱发犯罪

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必将引起思想观念或价值信念的变迁。阶层分化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但在阶层分化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因为社会结构的变化引致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从而导致社会利益结构的重组。各个阶层在这场分化中无一例外地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定位,以使自己能够在新的社会阶层结构中处于有利地位。在这样一种趋势下,在既得利益有得有失的状态下,人民的心态也必然随之改变。阶层分化必然影响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进而影响社会成员间的利益关系。

当代中国社会规模巨大的阶层分化实质是社会利益结构的转型,即从建国初建立并维系了几十年的整体性社会利益结构向多样化利益结构的变迁。利益主体多样化的发展必然会引起利益矛盾,不同阶层间的利益冲突表现为:1.高收入阶层与低收入阶层间的矛盾凸显。这对富人和穷人的矛盾,很大程度上受到不合法不正当致富手段致使贫富差距过分悬殊的影响。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贪污腐败、徇私枉法;一些握有经济权力的官员及其裙带关系通过权钱交易,在土地管理、工程承包、企业改制、债转股等过程中大肆侵吞、转移和挥霍国家资产;一些基层权力部门为了私利向老百姓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一些不法商人偷税、漏税、逃税、骗税,在短时间内非法暴富。如此种种不良现象更加剧了两者间的矛盾。2.劳动者阶层和资产所有者阶层之间的矛盾凸显。由于收入差距过分悬殊,员工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拖欠工资等,使得劳资矛盾凸显。3.管理者阶层与被管理者阶层矛盾凸显。管理者阶层中权力腐败现象导致人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下降,部分领导干部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干群关系紧张。由于管理者阶层在利益分配中占主导地位,社会利益分配不平衡的矛盾自然会在管理者阶层与被管理者阶层中显现。

美国社会学家弗兰克·R斯卡皮蒂曾指出,社会混乱的产出经常发生在当一种社会制度的某一方面未能让每一个社会成员充分实现自身价值及其按自身价值所设立的社会目标时。社会资源占有的新格局必然会带来各阶层的经济落差,利益相对受损阶层会产生心态失衡的现象,例如攀比心理、无望心理以及仇官、仇富等,都暴露了阶层分化过程中的不安定因素。这些由于社会结构变迁、阶层分化而产生的浮躁心理及不安定因素,是制造社会混乱、滋生犯罪的土壤。加上各阶层相互之间沟通机制、利益需求的表达机制不畅,更加重了阶层间的对立情绪。分析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恶性暴力犯罪的原因,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社会阶层对立与暴力犯罪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一是官民的对立,如以“我爸是李刚”、“郑一刀屠童惨案”为代表的事件所引发的社会“仇官”心态;二是贫富的对立,如以“药家鑫杀人案”为代表的事件所引发的社会“仇富”心态等。

三、阶层分化加剧社会不公,引发犯罪

目前的阶层分化导致:1.极富群体出现。富人们的巨大财富与普通群众尤其是城乡低收入群体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富二代”与“屌丝”这样的热词便是很好的证明。2.极贫群体的出现。资源垄断,阶层固化,流动受限,这种竞争机会下的不公平,致使“富人更富,穷人更穷”的现象凸显。3.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凭借手中权力资本致富或通过不正当甚至是非法手段致富群体出现。这表明不同阶层的人们在竞争过程中的不平等。4.就业无保障群体大量涌现。这说明不同阶层的人们竞争结果的不平等。简而言之,阶层分化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

不公平竞争是导致社会失范的重要原因。不公平竞争会扰乱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造成竞争秩序混乱。不公平竞争对个体心理造成严重伤害,导致个人职业道德和生活道德的弱化。因为个人道德会受到社会制度氛围的潜在影响,社会制度合理与否会影响人们对道德的情感与评价。阶层分化带来的种种不正当、不公平,容易引起部分利益受损的人的情绪、情感异常以及自信心的低落,自卑自怨,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可”改变的、“没有希望”的感觉或想法,使其产生对社会不满甚至仇恨加剧,并把破坏与攻击行为看作是对生活、对社会恶待他们的回报,引发转嫁不公平的犯罪和报复性的犯罪,影响社会安定。同时,个体道德水平的下降除直接引起犯罪之外,还破坏社会的道德风气和社会心理健康,加剧了社会风气的恶化和毒化;毒化的社会风气反过来又破坏国家体制和放大机制的缺陷和漏洞,如此导致社会心理的恶性循环,甚至产生严重的社会行为失范,导致我国近年来犯罪率居高不下。总之,阶层分化—不公平竞争—个体道德弱化—社会风气毒化—犯罪率上升实为一个连续的过程。

四、阶层分化加剧贫富分化,激化犯罪

阶层的分化与财富分配不均同时出现,而且不光收入和财富占有方面不均等,在政治、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生活品质等方面的反差也极为强烈。财富分配不均等引起的利益格局变化导致的利益冲突以及伴随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改变等问题,成为催化犯罪的动力。

社会阶层的分化,使一些人对现实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感到困惑,以致无所适从,出现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混乱,进而造成了一些人对现行许多事物的曲解和误导,出现了道德价值取向紊乱和道德评价失范的状况。这些人往往只注意市场经济的利益性,一切向钱看,忽视了个人的社会责任感、丧失基本的人格底线,以享乐、拜金和自我为中心的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倾向,导致人生观、价值观的彻底扭曲和变异,犯罪行为似乎是必然结果。

目前一些利益相对受损阶层或利益无法保障的阶层产生心态失衡的现象,已经暴露出阶层分化过程中的不安定因素。特别是暴富阶层的炫耀和奢侈荒淫,以及对贫困阶层的轻蔑和羞辱,更成了火上浇油之势。“在贫富之间存在巨大鸿沟的社会里,正规的利益表达渠道很可能是由富人掌握的,而穷人要么保持沉默,要么是时而采取暴力或激进的手段使人们听到他们的呼声。”[3]阶层分化引起的这种失序现象、恶性状态势必引起人们为之争夺和反抗,甚至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违法和犯罪。正如马克思主义学派犯罪学家指出的,社会财富分配不均,阶级结构分化严重所引起的被剥夺感、挫折感、无助感、徒劳无功感、不公平感、痛恨感以及疏离感通常会引起严重的个人冲突,从而使犯罪增加。这些感受实际上也为实施犯罪提供了“合理化”依据。当不同阶层之间的精神和物质距离越来越远时,敌意和妒意可以产生严重的社会冲突,而犯罪便是其中最直接和最极端的方式。

[1]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彼得·蒙德尔.经济学解说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3]阿尔蒙德,鲍威尔.曹沛林译.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D917.1

A

1007-9106(2017)08-0086-03

于海生,天津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法学博士,从事犯罪学研究。

猜你喜欢
社会阶层阶层分化
新联会聚合新阶层新能量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与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发展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展趋势、挑战及组织策略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鲁政委:房地产同城市场初现分化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