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

2017-04-11 00:05李春晓
社科纵横 2017年8期
关键词:李杨李林甫玄宗

李春晓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重庆 北碚 400715)

论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

李春晓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重庆 北碚 400715)

天宝初年,玄宗纳入宠妃杨玉环,与其谱写了一段唯美的爱情故事。然而在天宝年间繁华景象的遮蔽下,各种矛盾相互交杂,引发了安史之乱,李杨的爱情亦以马嵬驿之变的悲剧收场。就其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远远不止唐玄宗由于宠爱贵妃消极怠政所致,严重的土地兼并、激烈的社会矛盾、募兵制的实行等原因都成为引发这场爱情悲剧出现的的重要因素。本文就李杨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进行浅析。

唐玄宗 杨贵妃 爱情悲剧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随军将士发生哗变,要求杀死杨贵妃,玄宗忍痛将杨贵妃缢死于佛室,李杨的爱情悲剧最终以马嵬驿之变收场。这段帝妃之间少有的真挚情爱,结局凄婉却令人深思,两人的爱情悲剧不仅体现在他们之间的生离死别,更反映了整个唐王朝社会变动的深刻原因。

一、开元之治到天宝危机下的李杨爱情

开元年间到天宝年间的社会变动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故事开始的背景,亦是对其爱情故事埋下隐患的重要时段。开元年间的盛世景象之下,使得天宝年间暗藏的社会危机在某种程度上不易显现。开元年间,唐玄宗励精图治,形成了天宝初年繁荣的社会局面,“天下大治,河清海晏,物殷俗阜”。[1]以人口增长为例,武则天时期全国人口为3700万人[2],而到天宝元年人口已达到4890万人[3];此外,天宝年间农业产量的平稳增长,使得国家粮食储备和人均粮食占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得到一定的解决。《通典》记载,唐天宝八年,“正仓总四千二百一十二万六千一百八十四石……义仓总六千三百一十七万七千六百六十石……常平仓总四百六十万二千二百二十石”[4]。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粮食储备从理论上来看能够保证一定时期内的口粮供应。除此之外,天宝年间的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700斤,长安城的粮食问题也在天宝初年得到一定的处理。私人经营的驿站十分发达,娱乐活动也十分丰富。在开元十三年就已出现“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州、冶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5]的局面。娱乐活动种类颇多、舞马、斗鸡、打马球等活动不胜枚举,开元及天宝初年的唐朝,社会无疑向前发展。

然而需要注意到的是,唐玄宗实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实质上也反映出唐朝出现了严重问题: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吏治实由统治阶级遇到重大危机不得不改所迫,检田括户则是由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这些问题在天宝初年的繁荣景象下被掩盖起来。同时,后期玄宗对待政务的态度更加速了这些危机的爆发,繁荣而暗含危机的天宝时代到来之时,也是唐杨爱情开始之时。

唐玄宗对杨贵妃之感情,真挚而深刻。唐杨二人拥有相同的爱好,在歌舞音律方面都是极有造诣之人,杨玉环“资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质算过人”。[6]与玄宗生性浪漫喜好歌舞的性格一拍即合。可以说,杨贵妃与唐玄宗之间既有情爱,又互为知音。除此之外,杨贵妃细腻周详的性格也深得玄宗喜爱,世人多以杨玉环认安禄山为义子为诟病,从另一角度看此举却亦是杨贵妃替玄宗笼络人心之手段。二人之间如寻常百姓一样,亦会产生摩擦,在杨玉环入宫成为贵妃之后,有两次被玄宗赶出宫的经历,但都以玄宗的召回为结束,此后两人感情甚笃。帝王少有情爱,但玄宗对待杨玉环却表现出凡人夫妻之间的真挚感情,李杨爱情之美即在于此,以悲剧结束使人叹息也多有此原因。杨贵妃第一次被赶出宫当日即被玄宗迎回,第二次被赶出宫虽未被立即召回,但通过吉温的劝谏,加之知晓贵妃割发悔过的态度,“玄宗见之惊惋,即使力士召还。”[6]在感慨唐玄宗之真情流露的同时,也反映出唐玄宗成为古代君王流露真情的特例之一。

然而这段感情却也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外戚问题自东汉后死灰复燃,杨贵妃得宠后,其家族也受到了唐玄宗的优待,史载“四方略遗,辐辏其门,为恐居后,朝夕如市”。[7]也是因为杨氏一族享受的特权,使得杨贵妃的从祖兄杨国忠可以通过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这层关系而出现在玄宗身边,成为天宝年间的权臣,对唐王朝的政治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开元天宝下的李杨爱情悲剧,其发生绝不仅仅因唐玄宗宠爱贵妃而怠政如此简单。在天宝年间繁荣景象的掩盖下,社会危机的爆发成为大势所趋。无论有无玄宗宠爱杨贵妃一事,唐王朝出现危机的事实都在所难免,故此并不是安史之乱出现与唐王朝衰落的主要因素。也正因于此,造成李杨爱情悲剧的原因更具一定的深刻性。

二、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

李杨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来自于繁华的开元末天宝年间掩盖下出现的危机,他们的爱情成为这一时期唐朝社会巨变的牺牲品。危机的表现主要有三:

首先,均田制遭到破坏,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严重激化。唐朝的均田制与北魏、隋相比,呈现更加完备的趋势,在对贵族官僚的授田规定上尤其突出。此外,土地买卖的限制在这一时期也逐步放松,这为大地主大贵族兼并土地提供了一定条件。唐初土地兼并的趋势已经显现,武则天时均田制度已遭到十分严重的破坏,在江西彭泽“百姓所营之田,一户不过十亩、五亩”。[8]到玄宗朝时土地兼并已经到了十分激烈的地步,“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吞并,莫惧章程”。[9]唐朝用于均田的土地与北魏时一样,是国有的无主荒地,并不影响地主土地的所有权。随着官僚贵族对土地的兼并,国家手中所控制的用于均田的土地数量越来越少,农民授田不足,社会矛盾终将激化。针对这种情况玄宗实行的检田括户等一系列政策,只能暂时抑制土地兼并,并不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均田制最终无法维持,以均田制为基础的租庸调制和府兵制也难以为继,国家的财政收入大为减少。开元末及天宝年间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暗潮汹涌,唐王朝处于虎尾春冰的状态之下,安史之乱爆发之后这一矛盾所引发的问题最终穷图匕现,成为李杨爱情悲剧酿成的主要刽子手之一。

其次,府兵制被募兵制代替,成为安史之乱发动者集结军事力量的重要手段。唐府兵制规定府兵可以免除租调,但需自备衣粮兵甲,其推行在一定程度上与均田制有密切的关系,当均田实施情况较好时,农民可以勉强准备好武器与干粮,但在武周以来均田制日益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府兵们无力承担兵役,逃避或者自残者不胜枚举。除此之外,由于府兵地位之低下,世人皆以当府兵为耻。府兵制奔溃的大势在均田制遭到破坏后以无法抵挡。天宝八载之时,“折冲诸府至无兵可交,李林甫遂请停上下鱼书”[10]。唐政府正式宣布废除了府兵制度。

随着府兵制的瓦解,募兵制逐渐发展。玄宗开元年间地方武力和中央武力基本上都已实行募兵制。开元二十一年,玄宗采纳张说建议改由募士担任京师宿卫一职,号称“长从宿卫”,次年改称“彉骑”。起初彉骑有一定的战斗力,但到天宝年间,其战斗力下降,充当彉骑者多为市井无懒,中央武装的战斗力下降。与此同时,由于唐玄宗喜立边功,地方的武装力量迅速加强,成为精兵猛将集聚之地。掌握边镇武力的官员为节度使,其招募的士兵由他们长期统率,使得将帅专兵的局面形成。天宝初年所设的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所掌握的军队是中央控制的六倍,节度使由于权力很大,“每以数州为镇,节度使即统此数州,州刺史尽为其所属”[11]。逐渐发展成为强大的割据势力。安史之乱的发动者安禄山,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其掌控的财力兵力物力足以对唐王朝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募兵制的推行,为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也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军事条件。安史之乱不但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分水岭,也是李杨爱情悲剧的导火索。

最后,唐玄宗在天宝年间的消极怠政,成为李杨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天宝年间,玄宗已经失去了开元时期的进取心对政事采取消极的态度,主要表现在这一时期玄宗开始疏于听取谏言,不再励精图治,开始纵情酒色。天宝三载之时玄宗曾问高力士可否将政事全权委托给李林甫,高力士答“天子巡狩,古之制也,且天下大炳,不可假人,彼威视即成,谁敢复议之者”[12]。此番劝谏惹得玄宗不悦,此时的玄宗以无法听进谏言。此外,玄宗宠爱贵妃,纵情于声色之中,挥霍腐败。自开元二十八年后,玄宗待在华清宫的时日加长,多数日子选择以和贵妃泡温泉,作曲跳舞为生活主题。他不仅纵情于舞乐的生活之中,还公开鼓励臣下享乐,“今寰宇克宁,朝廷无事……当与群寮,畅兹娱乐”。[13]玄宗认为“上晚年自恃承平,以为天下无复可忧,遂身居禁中,专以声色自娱,悉委政事于林甫”。[7]在沐浴谱曲跳舞的生活中,玄宗将政事全都委任于宰相,对国家大事懈怠,终日追求长生,及时行乐。除此之外,玄宗在开元末到安史之乱爆发前,生活十分奢侈,浪费无度。上述这一系列表现与开元前期的玄宗大相径庭。

最为重要的怠政表现应属唐玄宗在决策上出现失误。玄宗在开元末天宝初的一系列用人决策和处理事件的决策出现了很大的失误,主要表现在:

其一,任用并放权于李林甫和杨国忠。李林甫任宰相期间,由于其买通皇帝身边的宦官近侍,所以可以很准确的揣度皇上的心意,因此玄宗对他极为满意,愿“悉以政事委林甫”。[14]李林甫作为宰相缺乏一定抱负,只希望保全自身荣华富贵,保其相位。因此讨好玄宗,压制臣民对其的不利言行。李林甫提防谏官,对其进行压制,“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诸君不见立仗马乎?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悔之何及”?[15]搬出皇帝来震慑谏官对其缺陷三缄其口。除此之外,李林甫极力打击有才能并且不与他在一条战线上的官员,如严挺之,李适之等人,“口有蜜,腹有剑。”[16]李林甫在开元二十四年提出用寒族藩人担任节度使将领的建议,间接地将安史之乱的发动者安禄山推向又一个高度,并使开元年间制约节度使的最后两个条件(以忠厚名臣为将和节度使不准久任、要领和兼统)被打破。不否认李林甫对边将节度使仍有一定的威望存在,在其执政期间唐廷基本上可以维持正常的国家运转。但李林甫任宰相期间的种种行为,为后来唐朝政治的风气和运作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杨国忠是杨贵妃的从祖兄,因为有赌博的不良嗜好,所以穷困潦倒,愿与其交往者甚少。但也因其好赌博,在运算方面有着过人的天赋。曾在四川任官之时凭借好的运算能力在屯田中立过功。进宫后由杨贵妃姐姐虢国夫人引荐,在玄宗和贵妃面前玩摴蒲,得到玄宗“好度支郎”的赞誉,杨国忠利用方便接近玄宗和贵妃的优势,博得玄宗的喜欢;任度支员外郎之时,表现出了杰出的运算天赋。后打败政敌李林甫,成为宰相,身兼财政方面的使职和采访处置使、剑南节度使、吏部尚书等数职。事实证明杨国忠完全不能胜任这些职务,其选官“资格差谬,无复论序”,使得有才之人无法按照正常程序进入仕途,转而投向节度使的怀抱,给唐中央带来巨大灾难;他频繁发动对南诏的战争,征抓壮丁,但自开元二十一年以来府兵制废除,两京周边地区的人民已许久不再作战,故为逃避战争,只好采取自残的方式逃避,使得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安禄山造反后,身为宰相第一时间不是采取方式进行防御,而是向玄宗炫耀自己早已料中安禄山的谋反之心。在战争中指挥犹豫、决策失误,“及哥舒翰守潼关,诸将以函关距京师三百里,利在守险,不利出攻。国忠以翰持兵未决,虑反图己,欲其速战,自中督促之”。[17]

此两宰相对于天宝年间的唐王朝的衰落起着一定的负面作用,安史之乱的爆发于此二人有着不可推卸之责。然而追根溯源,这一问题的产生还是由于玄宗本人决策失误所造成,诚如《旧唐书》所言“俄而朝野怨咨,政刑纰缪,何哉?用人之失也。自天宝以还,小人道长。如山有朽坏,虽大必亏;木有蠹虫,其荣易落。以百口百心之谗谄,蔽两目两耳之聪明,苟非铁肠石心,安得不惑?而献可替否,靡闻姚、宋之言;妒贤害功,但有甫、忠之奏。豪猾因兹而睥睨,明哲于是乎卷怀,故禄山之徒,得行其伪。……谋之不臧,前功尽弃”。[18]

其二,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在督战决策上亦出现失误。唐玄宗与杨国忠认为哥舒翰手握重兵,对其极不信任,硬要派其收复失地逼迫哥舒翰收复失地,使得全国战局急速恶化。哥舒翰虽拥兵二十万,但这些兵力属于临时凑集,战斗力低下,结果导致潼关失守,战局急转直下,玄宗被迫从长安出逃四川,在马嵬驿士兵发生哗变,杨国忠,杨贵妃相继被杀,李杨爱情最终只能是悲剧。

三、结论

安史之乱的爆发注定李杨爱情的悲剧结尾。二人之间的感情应其真挚而得到传颂与赞叹,然而排除这场感情中平常的夫妻之情,帝妃的身份使得他们的感情不可能与寻常百姓一般纯粹。唐廷的正常运作、玄宗的执政和决策手段,社会的正常发展均对两人的爱情起到了保障作用。当危机来临之时,二人的感情亦绝不能独善其身。我们在为他们的爱情没有善果惋惜的同时,也应该会对中国封建社会最繁荣鼎盛时期的结束感到惋惜。自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林立,唐王朝不复如前。

[1]唐郑集撰.开天传信记.

[2]司马光.资治通鉴(卷 208).

[3]旧唐书(卷84).

[4]杜佑.通典(卷 12)轻重.

[5]杜佑.通典(卷 7)食货典.历代户口盛衰.

[6]旧唐书(卷五十一)杨贵妃传[M].

[7]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M].

[8]全唐文(卷一六九)乞免民租疏[M].

[9]册府神龟(卷四九五)邦计部·田制[M].

[10]新唐书(卷五〇)兵志[M].

[11]廿二史劄记(卷二十)[M].

[12]资治通鉴(卷二一五)[M].

[13]唐玄宗.许百官旬节休假不入朝诏全唐文(卷三十二).

[14]旧唐书(卷一百六)李林甫传.

[15]资治通鉴(卷二一四).

[16]旧唐书(卷一百六)李林甫传.

[17]旧唐书(列传五十六)杨国忠传.

[18]旧唐书(卷五)唐玄宗本纪.

K242

A

1007-9106(2017)08-0155-04

猜你喜欢
李杨李林甫玄宗
Current oscillation in GaN-HEMTs with p-GaN islands buried layer for terahertz applications
弄獐宰相
弄獐宰相
Effect of sintering temperature on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borosilicate matrix blue–green emitting color conversion glass ceramics∗
口蜜腹剑
第二颗纽扣:失恋博物馆“镇馆故事”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析论
史上第一阴谋家李林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