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法的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战略

2017-04-11 03:21张云德范锦梅
社科纵横 2017年3期
关键词:时代政治思想

张云德 范锦梅

(兰州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00)

基于SWOT分析法的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战略

张云德 范锦梅

(兰州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00)

随着手机4G网络及客户端的快速发展,以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等为载体的“微时代”已成主流。在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课教学、工作队伍建设、工作保障机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越发凸显。在内容方法、教育者媒体素养、大学生网络道德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为此,高校要积极利用机遇、改进不足,发扬优势、应对挑战,通过建立主阵地、丰富教育内容;提高教育者媒介运用能力、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创新教育方法、加强队伍建设;健全保障制度、加大经费投入四方面的创新战略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微时代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SWOT分析

2016年8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10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1.7%,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对网民结构的统计报告显示,在年龄结构上,我国网民仍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4.7%,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0.4%。在职业结构中,学生群体占比仍然最高,为25.1%。[1]这一系列数据表明,网络已深入走进大学生的生活,大学生已然成为网络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随着手机4G网络及客户端的急速发展,微信、微博、QQ、微视频、微电影等微媒体凭借其传播速度快、传播内容广泛、互动性强等优势深受广大网民青睐,使用率一度飙升,中国由此进入“微时代”。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微信、QQ空间、微博使用率分别是78.7%、67.4%、34%[1]。作为互联网时代原住民的青年大学生群体自然而然地成为微时代的主体,其学习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以及心理状态也都因此发生着改变,这无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理性应对微时代的挑战,如何做到因势利导、化挑战为机遇成为了当下的重要课题。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是管理学中常用的一种企业战略分析方法,从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对企业优势S(strengths)、劣势W(weakness)、机会O(opportunity)和威胁T(threats)进行分析,其目的是确定组织内部的优势及劣势,以及在外部环境中面临的机会和威胁,从而制定合理的企业发展规划,做到强化优势,弥补劣势,抓住机会,规避威胁。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在深入分析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优劣势以及机会和威胁的基础上,根据SWOT分析法的四种战略选择,提出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战略。

一、优势与劣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影响因素

(一)优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有优势

1.党和国家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部署。2015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2]。紧接着,在2016年12月7—8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3]可见,党和国家非常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2.大学生自身素质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大学生是受过正规教育的高等知识分子群体,思想活跃、朝气蓬勃,学习能力以及对新事物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强。经过中学阶段的学习培养后,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较坚定,利用微时代微媒体技术的能力较强,各方面素质较高,有利于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

3.党团机构的保障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如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架飞机,那么党建工作和团建工作就是飞机的两翼,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得力保障。在最近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好在高校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使每个师生党员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3]。共青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高校应积极以团建促进党建,以党建带动团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二)劣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身不足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内容方法上存在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搞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过度重视理论灌输和教材体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不足,实效性不高。在教学内容上,过于注重教材体系和权威话语,缺乏亲和力和针对性。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单一的理论灌输,忽视课堂互动和课后实践,从而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枯燥乏味的“催眠课”,难以发挥主渠道作用。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队伍主体包括:学校党政干部及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心理咨询师,而这支队伍的优劣及稳定与否直接关系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当下在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量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有些教师政治信念不坚定,业务能力不强,或者只重视学术科研,忽视课堂教学,或者只懂思想政治教育,不懂网络技术等。二是对党政团干部、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和心理咨询师队伍建设重视不够。如今多数高校党团部门工作任务繁重,党政团干部抓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力不从心。而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以及心理咨询师队伍大多属于兼职,工作深度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作出了指示,“要拓宽选拔视野,抓好教育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健全激励机制,整体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队伍建设,保证这支队伍后继有人、源源不断。”[3]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障机制存在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育人活动,需要一种长远稳定的引导机制予以保障,以推进教育的持续纵深发展。但是目前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障机制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制度保障方面,高校缺乏一套完备地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持续高效开展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二是队伍保障方面,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影响教育者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经费保障方面,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不足,难以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条件的改善和教育实践的开展。因此,国家应和高校齐心协力,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大经费投入,保障队伍建设和发展,推进微时代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机遇和挑战: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影响因素

(一)“伟时代”:微时代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1.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和内容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局限于单一的“两课”教材,形成了唯教材、唯课堂、唯教师的僵化局面。随着互联网时代及微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及时、高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再局限于课堂和书本,学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微媒体及时了解到最新的国内外新闻咨询、政策法规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真正做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如近来的美国大选、韩国总统闺蜜干政门、我国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等国内外大事,在微信微博上随处可见图文并茂的详细报道和鞭辟入里的深入解读。这些都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2.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一方面,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方法上重视单一的理论灌输,缺乏互动和实践,难以吸引学生,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高。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及多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微媒体上海量的文字视频信息使集文本、图形、视频、音乐于一体的多媒体教育手段成为可能,这不仅使枯燥的理论教育变得生动活泼,而且还充分地调动了受教育者各种感官的积极性,从而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另一方面,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是教育者通过课堂教学、个别谈心、座谈讨论等面对面的方式对受教育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进其提高认识、转变思想和行为,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然而,在微时代,这种教育方式由于受到时间、地点、场合的限制而带来诸多不便。在微时代,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只要一部小小的智能手机或者ipad,便能方便及时地获取大量信息,动动手指头,学生便可以了解到各种社会事件和思想观点。教师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随时随地分享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给学生,从而突破了传统的面对面教育方式的局限,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渠道。

3.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由于信息传播速度较慢,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往往比较陈旧,一些新闻、社会事件等教师用在课堂上,可能早已成为旧闻。而在微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极快,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皆可通过微博微信、手机新闻客户端等及时高效地获取最新新闻资讯并实时跟踪事件进展,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更强的时效性。

另外,在微时代,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各种微媒体更加灵活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热点关注问题入手,将原来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育内容渗透到社会热点问题中,引导进行讨论和思考,潜移默化地使主流价值观入脑入心入行。并且在微时代环境下教育地位的平等和交流方式的互动,让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得到提高,将他人教育转变为自我教育,这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危时代”:微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1.对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提出了挑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方面普遍以教材为主,传播主导思想,以权威宏大的正面英雄形象为主,宣传主流价值观,缺乏时代感和亲和力,难以激发学生对教育内容的兴趣。在微时代,通过微博和微信等便捷途径,信息高效传播,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及时有效更新提出了挑战。在教育方法上,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和单调枯燥的说教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而要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战斗力就必须要创新方式和方法,以双向、多向的互动交流代替单向的理论灌输,以图文并茂、短小精悍的生动方式代替枯燥的说教模式,增强吸引力、提高实效性。

2.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体权威和媒体素养提出了挑战

“在信息社会里,教师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被看做是某种知识的唯一拥有者,他只需传授知识即可。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成了集体知识的合作伙伴,他应果断的站在变革的前列,对这种知识加以重组。”[4](P172)微时代所提倡的平等性和互动化,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体权威受到挑战。作为微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应以积极的态度和行动介入网络,成为微媒体用户中的一员。然而,面对迅速发展的微媒体和不断变化的微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出现了诸多的不适应,突出表现为缺乏网络方面的知识和对微媒体的有效运用能力,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这在很大程度上对教育工作者的媒体素养提出了挑战。

3.对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网络伦理道德提出了挑战

不可否认,在微时代,通过手机终端快速获取的大量信息为大学生学习、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但是正由于微时代信息搜索的快速便捷,使得部分学生养成遇到问题直接上百度搜索答案,懒于自主思考的不良习惯。久而久之,对网络的重度依赖使得大学生思维能力减退,丧失了自主探究和独立理性的思考能力。

另外,微时代的到来还带来了诸多的伦理道德问题,主要表现为网络社会道德观念的紊乱和种种的道德失范行为,而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网络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内容。从小到大受惯了约束的大学生,觉得互联网是一个绝对“自由”的地方,一个“无法无天”的地方,可以随心所欲地按照自己的想法说任何话、做任何事,这就为一些道德失范及犯罪行为提供了“沃土”,对现实世界的伦理道德价值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三、战略选择: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战略

(一)SO战略:抓住机遇,发扬优势

1.建立主阵地,唱响主旋律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抢占网络阵地,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微博平台,充分发挥育人功能,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目前,微博微信已经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和信息传递的重要工具,应微时代之呼唤,国内大多数高校也都先后建立起了自己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引来了不少的关注。但是大部分高校都没能用好这一网络阵地,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更是微乎其微。鉴于此,我们要搭建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平台,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播报最新理论政策热点。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大学生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化抽象、枯燥、难理解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具体、有趣、易懂的小案例、小故事,真正做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利用微信和微博的传播特性,大力发掘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

2.丰富教育内容,确保教育效果

主动利用微时代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重大机遇,积极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为我所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及时追踪思考社会热点、发布身边榜样人物和文明事迹。同时,还可以利用微平台开展“两学一做”专题讨论学习等,及时针对大学生正在进行和关注的话题展开探讨学习,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二)ST战略:利用优势,防范威胁

1.提高教育者媒介运用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微时代,尤其是处于中老年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其信息优势地位已丧失,主体权威和媒介运用能力受到极大挑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积极主动学习微时代各项网络技术、熟悉微时代传播特性,还要学会熟练应用各种微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此同时,高等学校要针对微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的要求和挑战,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网络微媒体知识的教育培训,提高其运用微媒介高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为增强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奠定基础。

2.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

网络道德是维持网络社会正常健康运转的润滑剂和调节器。在信息鱼龙混杂、泥石俱下的微时代,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势在必行。首先,高校应将网络道德教育纳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体系中,成为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课堂或线上方式传达给受教育者,提高其网络道德意识。其次,教会大学生从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中选择并提取出符合道德价值和规范的信息内容,提高道德判断能力。最后,应大力倡导“慎独”精神,提高大学生网络自律能力。慎始、慎隐、慎微,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恶小不为”的网络道德意识,在网络行为中“防微杜渐”,形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

(三)WO战略:把握机遇,改进不足

1.更新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

打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教材为主的僵化局面,利用微时代便捷的信息资源和技术,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紧跟时代步伐,增强时代感和针对性。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紧随潮流,根据网络语言特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用通俗易懂的“微语言”来中和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艰涩,提高语言的亲和力,让受教育者感到亲近、真实。如福建师大开发的小葵说经典系列动漫作品,以学生喜爱的动漫人物小葵的口吻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到了学生的大力追捧。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学会灵活运用微媒体信息资源,以最新社会热点问题为着力点,拉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生活世界的距离,提高教育内容的可接受性,更好的传递主流价值。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运用“微技术”,利用微文字、微视频等最新教育技术手段,声色并茂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宏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直观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加强队伍建设,完善激励机制

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党政团干部队伍、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建设保障,这支队伍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在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既熟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又熟练掌握微时代各项网络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通过开展集中的教育培训,提高其网络技术水平和微媒体运用能力,为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创新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加强队伍建设还必须健全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机制。通过综合运用精神和物质的奖惩手段,鼓励、调动各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对那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成果突出、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的教师颁发“优秀教学成果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荣誉;对那些工作业绩出色的党团干部、班主任、辅导员等教育工作者授予“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

(四)WT战略:弥补不足,应对挑战

1.健全制度保障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一切教育活动都需要一定的制度来支撑和保障其持续有效的实施,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是基础保障。首先,国家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有关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法律法规体系。在《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法规,以及《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等网络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关于微信公众号和微博传播运营规范方面法律法规,以保障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其次,高校应建立健全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如针对高校搭建的各级微信公众号、微博平台,健全具体的运营管理制度,对其运行管理、信息审核、安全保障等明确职责,规范程序;针对微媒体技术教学,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监控评估制度,保障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持续高效开展。

2.加大投入促进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在微时代,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健康稳定发展,应改变过去只靠“一张嘴”的做法。国家必须加大人力、物力、财力,尤其是经费及物质方面的投入,改善高校办学条件。就高校本身来讲,在每年的年度预算中必须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经费投入,培养、引进人才,支持学科、教材建设,鼓励教学方法创新,增加社会实践经费投入,积极引进多媒体音像技术,改进教学。比如目前正在推广的慕课教学、翻转课堂教学,这类教学技术的引进和推广需要人力、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而其背后大量的经费投入是最根本的保障。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6-8-3.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Z].2015-1-19.

[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9(1).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5]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李炳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

[7]刘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8]童卫丰.“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9]吴迪.“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4).

[10]罗文健.“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探讨——基于SWOT分析[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04).

G641

A

1007-9106(2017)03-0164-06

张云德(1965—),男,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发展与公民道德教育;范锦梅(1992—),女,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时代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